第六节  各种社会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
人类社会看起来是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事物的兴衰往往表现出很高的偶然性,各种社会事物的运动与变化更多地取决于人类主体的主观随意性。然而,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偶然性的后面往往隐藏着某种必然性,任何主观随意性后面往往隐藏着某种客观确定性。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各种不同的社会事物都遵循着不同的社会规律,这些不同的社会规律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和逻辑主线?统一价值论认为,任何社会事物的运动与变化在本质上都是价值的运动与变化,任何社会规律都可以从广义价值规律中推导出来,都共同服从广义价值规律这样一个母规律。
一、社会分工及其价值率
个体性生产资料有利于替代、强化和扩展个体的某个具体劳动器官的劳动功能,其客观目的在于对个体劳动潜能产生放大效应;社会性生产资料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有利于替代、强化和扩展每个具体个体的劳动能力,其客观目的在于对劳动价值产生放大效应。社会性生产资料在本质上就是社会分工。一切社会事物都是社会分工的产物,都是社会分工的具体表现形式,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建立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之上,都是社会分工的延伸与扩展。
总之,一切社会事物都是社会分工的组成部分,因此根据“广义价值规律”的“基本推论一”可得:
社会事物与社会分工的矛盾运动规律:一切社会事物的价值率Ps围绕社会分工的价值率Pf上下波动,即
          Ps∝Pf                      (4-16)
当Ps>Pf时,社会事物就会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从而不断扩展其存在规模;当Ps<Pf时,社会事物就会阻碍社会分工的发展,从而不断缩小其存在规模,直至完全消亡。
二、社会分工、社会管理与社会意识的矛盾运动规律
一切社会事物可分为三个基本层次:社会分工、社会管理与社会意识。其中,社会管理是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其客观目的在于提高社会分工的效率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管理的规则体系,其客观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1、社会分工与社会管理的矛盾运动规律
社会管理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其客观目的在于提高社会分工的效率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分工,因此根据“广义价值规律”的“基本推论一”可得:
社会管理与社会分工的矛盾运动规律:社会管理的价值率Pg围绕社会分工的价值率Pf上下波动,即
          Pg∝Pf                      (4-17)
当Pg>Pf时,社会管理就会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从而不断扩展其存在规模;当Pg<Pf时,社会管理就会阻碍社会分工的发展,从而不断缩小其存在规模,直至完全消亡。
2、社会管理与社会意识的矛盾运动规律
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管理的规则体系,其客观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管理,因此根据“广义价值规律”的“基本推论一”可得:
社会意识与社会管理的矛盾运动规律:社会意识的价值率Py围绕社会管理的价值率Pg上下波动,即
          Py∝Pg                      (4-18)
当Py>Pg时,社会意识就会促进社会管理的发展,从而不断扩展其存在规模;当Py<Pg时,社会意识就会阻碍社会管理的发展,从而不断缩小其存在规模,直至完全消亡。
3、社会分工与社会意识的矛盾运动规律
社会管理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管理的规则体系,那么社会意识又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之规则体系,其客观目的在于从更深层次上提高社会分工的效率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它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分工,因此根据“广义价值规律”的“基本推论二”可得:
社会意识与社会分工的矛盾运动规律:社会意识的价值率Pg围绕社会社会分工的价值率Pf上下波动,即
          Py∝Pf                      (4-19)
当Py>Pf时,社会意识就会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从而不断扩展其存在规模;当Py<Pf时,社会意识就会阻碍社会分工的发展,从而不断缩小其存在规模,直至完全消亡。
三、经济与社会分工、政治与社会管理、文化与社会意识的矛盾运动规律
三个层次的社会事物都有特定的、规范化的表现形式:其中,规范化的社会分工就是经济,其客观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分工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序化、清晰化、精确化和条文化的发展,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分工;规范化的社会管理就是政治,其客观目的在于推动社会管理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序化、清晰化、精确化和条文化的发展;规范化的社会意识就是文化,其客观目的在于推动社会意识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序化、清晰化、精确化和条文化的发展。
1、经济与社会分工的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是规范化的社会分工,其客观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分工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序化、清晰化、精确化和条文化的发展,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分工,因此根据“广义价值规律”的“基本推论一”可得:
经济与社会分工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的价值率Pg围绕社会分工的价值率Pf上下波动,即
          Pj∝Pf                      (4-20)
当Pj>Pf时,经济就会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从而不断扩展其存在规模;当Pj<Pf时,经济就会阻碍社会分工的发展,从而不断缩小其存在规模,直至完全消亡。
2、政治与社会管理的矛盾运动规律
政治是规范化的社会管理,其客观目的在于推动社会管理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序化、清晰化、精确化和条文化的发展,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管理,因此根据“广义价值规律”的“基本推论一”可得:
政治与社会管理的矛盾运动规律:政治的价值率Pz围绕社会管理的价值率Pg上下波动,即
          Pz∝Pg                      (4-21)
当Pz>Pg时,政治就会促进社会管理的发展,从而不断扩展其存在规模;当Pz<Pg时,政治就会阻碍社会管理的发展,从而不断缩小其存在规模,直至完全消亡。
3、文化与社会意识的矛盾运动规律
文化是规范化的社会意识,其客观目的在于推动社会意识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序化、清晰化、精确化和条文化的发展,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意识,因此根据“广义价值规律”的“基本推论一”可得:
文化与社会意识的矛盾运动规律:文化的价值率Pw围绕社会意识的价值率Py上下波动,即
          Pw∝Py                      (4-22)
当Pw>Py时,文化就会促进社会意识的发展,从而不断扩展其存在规模;当Pw<Py时,文化就会阻碍社会意识的发展,从而不断缩小其存在规模,直至完全消亡。
四、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政治、文化分别是社会分工、社会管理、社会意识的规范化形式,而社会分工、社会管理、社会意识
1、政治与经济的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是规范化的社会分工,社会管理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政治又是规范化的社会管理。政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经济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由于经济相对于政治具有更高的价值率稳定性,由广义价值规律之“基本推论三”可得:
政治与经济的矛盾运动规律:政治的价值率Pz围绕经济的价值率Pj上下波动,即
          Pz∝Pj                     (4-23)
当Pz>Pj时,政治就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不断扩展其存在规模;当Pz<Pj时,政治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从而不断缩小其存在规模,直至完全消亡。
判断某一政治事物(如政治制度、政治人物)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主要看是否具有较高的价值率,是否会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
2、文化与政治的矛盾运动规律
文化是规范化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管理的规则体系,政治又是规范化的社会管理。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管理,政治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管理。由于政治相对于文化具有更高的价值率稳定性,由广义价值规律之“基本推论三”可得:
文化与政治的矛盾运动规律:文化的价值率Pw围绕政治的价值率Pz上下波动,即
          Pw∝Pz                     (4-24)
当Pw>Pz时,文化就会促进政治的发展,从而不断扩展其存在规模;当Pw<Pz时,文化就会阻碍政治的发展,从而不断缩小其存在规模,直至完全消亡。
判断某一文化事物(如文化理论、文化人物)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主要看是否具有较高的价值率,是否会能够推动政治与经济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的矛盾运动规律
文化是规范化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管理的规则体系,社会管理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经济又是规范化的社会分工。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经济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由于经济相对于文化具有更高的价值率稳定性,由广义价值规律之“基本推论三”可得:
文化与经济的矛盾运动规律:文化的价值率Pw围绕经济的价值率Pj上下波动,即
          Pw∝Pj                     (4-25)
当Pw>Pj时,文化就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不断扩展其存在规模;当Pw<Pj时,文化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从而不断缩小其存在规模,直至完全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