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sOn 发表于 2014-12-31 13:23 
呵呵,你不是“不需要”,而是“不敢”
因为上下文一联系,你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
喜欢做恶心的事儿,我就让你好好恶心恶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page=53#pid27493490 原文
斯通(1984年获诺奖)在获奖后也坦言,“与我的题目有关的两个概念上的革新在此应当提一下”,这就是魁奈的《经济表》和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中所进行的“简单和扩大再生产的分析”。
诺斯(1993年获诺奖)认为,理解马克思是值得的,因为“一个经济的生产力、产权制度和政治结构这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明显处于所有经济体难题的核心部位”,马克思“早在现代交易成本的文献开始从细节上探究这个问题的一百年前,他就给我们提供了杰出的线索”。
威廉姆森(2009年获诺奖)也曾指出,“关于‘权力会在设计工作内容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观点,可以追溯到斯密和马克思”。
阿玛蒂亚·森(1998年获诺奖)说,“每逢我思考一个具体的观点的时候,我就发现它与某个人的观点相类似”,这种感受产生于“在我读马克思或穆勒的时候,而不是读后来人的著作的时候”。
希克斯(1972年获诺奖)则表示,“我的‘历史理论’肯定不会是”汤因比和斯宾格勒“那种意义的历史理论,而与马克思试图制定的理论更为相近”。
哈耶克(1974年获诺奖)说过,“阐述的商业周期理论的核心观点”“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因为,“在德语文献中,这一看法主要是由卡尔·马克思的著述提出的”。
索洛(1987年获诺奖)说,自己在哈佛大学学习时,从斯威齐所讲授的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的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至今依然记忆深刻”。
克莱因(1980年获诺奖)认为,“按马克思的精神建立的”卡莱茨基模型的“所有的成分都进入了现代经济计量模型的关键位置”。
詹姆斯·莫里斯(1996年获诺奖)则表示,马克思是将数学运用于经济学的“先驱者之一”,并“对运用统计学也作出了贡献”。
库兹涅茨(1971年获诺奖)在获奖后谈到,“现代经济增长必然伴有较高发生率的负效应”,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古典经济学家都非常“关切”“威胁性的自然资源耗竭”这一问题。
另外,虽然里昂惕夫(1973年获诺奖)本人在回答“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构架对您思路的形成起过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时,明确表示“没有”,但萨缪尔森(1970年获诺奖)却非常肯定地说,“所有学派的经济学者都一致认为”,马克思“对于今天的所谓诺伊曼—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成长模型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萨缪尔森还说过:“现代主流政治经济学,在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取得了许多进展,对此完全有理由引以自豪。”可见,他也不否认自己受到过马克思的影响。
原帖
不用我提醒你,你自己因为这个回帖,恼羞成怒,屏蔽了Information010的发言权一段时间,但随后实在找不出对方把柄,所以不得不恢复。
这个洪木林不就是你的马甲嘛。
随便一个理科生找点资料就让你最不喜欢的文字全都上来了,你跟赫赫铭儿那批人,除了会注册马甲不断提同样已经回答过的和已经被经济学家门理解和解答过的问题以外,还会点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