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发展观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党中央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直接相关。胡锦涛同志2003年8月28日至9月1日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他说:“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新路子,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胡锦涛同志在最初阐述这个重大概念时,就联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这不是偶然的。这一点,从随后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关系上看得更加清楚。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思想,正是在这次会议上被正式写入党的文件和会议公报的。
那么,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怎样的联系,它们二者是什么关系呢?
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后,我们开始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结这十几年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出两个方面的结论:
第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二者的结合是好的,既发挥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整个社会充满了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这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速而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发展道路成功的根本所在。这一点,如果和世界上同样搞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发展中大国相比较一下,会看得更加清楚。即使是西方的政治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那些当初怀疑这条道路能否成功,甚至预言很快会失败、出现动乱的声音,现在大大减少了。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能够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我们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道路,一定要坚持这一改革方向,决不能怀疑和动摇。
第二,也要看到,我们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这里既有市场作用发挥得还不充分的问题,也有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带来的问题等。
关于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深刻的分析。他们指出,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以及资本积累规律等,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过去我们搞计划经济,否定市场经济,把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丑恶现象都与市场经济联系起来。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市场经济有优点,也指出了它的缺陷,但当时还没有切身的体会。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我们对市场经济两个方面的影响逐步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所作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反映了这样一种认识。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次全会文件起草时,在党中央集中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在系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理论精华。它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为今后如何搞市场经济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正确的方针,实际上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思想。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我们的特殊本领
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发挥市场的优势,又有效克服其固有缺陷,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现在,世界上搞市场经济的国家几乎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但都没有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更好的出路。那么,我们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这个特殊本领就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对市场经济的缺陷,资本主义国家也有一定的认识,想了一些办法。但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资本主义自身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回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资本主义国家几乎都遵循了相同的规律。在发展初期,运用自由市场经济焕发出了巨大的生产能力,获得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很快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弊端的一面就暴露出来,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国内资源枯竭、市场饱和、环境污染、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发动战争,对外掠夺资源,强占市场,转嫁国内社会矛盾。两次世界大战就是这样打起来的。
二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没有爆发像过去那样严重的经济危机,也没有发动新的世界大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现在主要不是通过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方式(必要时也发动局部战争),而主要是通过建立了有利于自己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通过这种所谓的“游戏规则”来攫取财富,把国内矛盾转嫁到发展中国家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身的矛盾。所以,资本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经济的缺陷。它们所能做的,就是把这些矛盾转嫁到全世界,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固有矛盾全球化。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种趋势正在加速。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的大国,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怎样发展起来,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
可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始终是一个充满着痛苦、战争、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不能解决市场经济的缺陷,不在于它们是否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在于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即占有生产资料的少数资本家利益集团对资本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使它们即使认识到了问题的所在,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加以克服。
解决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只能靠社会主义,靠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关于这一点,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都有明确的论述。
邓小平同志在晚年说了一句很深刻、很有分量、很发人深省、很需要阐发的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
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在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更有许多深刻的思想。江泽民同志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书中多次谈到这个问题。他一再强调,要“善于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克服市场的缺陷。
胡锦涛同志在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他说:“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市场运行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觉运用市场机制的能力,不断增强驾驭市场的本领,做到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效克服市场本身存在的缺陷,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要“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并善于把这一优势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党的三位领导人已经把这个问题讲得十分清楚了。
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在某些领域和方面发展的还不够充分、不够成熟,这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同时,市场经济的一些缺陷也已经显露出来。对市场经济的缺陷,我们要始终加以高度重视。能否有效地克服它,是中国搞市场经济能否成功的关键。鉴于市场经济固有缺陷的特点,我们党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正好可以对付它们。比如,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私利,也不允许形成大的利益集团而为其所左右;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优越性是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等。所以,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医治市场经济固有缺陷的“一剂良药”。十几年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越是搞市场经济,越要加强对它的宏观调控,避免盲目性;越要提倡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越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强调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越要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和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做到集中统一。
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努力,特别是要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观、微观经济学理论,并拿出一整套具体的措施办法来解决,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发挥好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发展观,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理念,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首先应该从这样的政治高度上来深入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
三、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在于,初步回答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搞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如果我们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更为长远的历史过程看,则还有更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客观的、有规律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其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实践证明,我们可以跨越社会主义政治革命的“卡夫丁峡谷”,但不可能跨越生产力发展的“卡夫丁峡谷”。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个道理,中国共产党人是在吸取了苏联搞社会主义的严重教训,更主要是经过自己几十年曲折艰辛的探索,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才终于认识到的。对苏联搞的那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曾说:苏联搞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现在也吹不起牛来。“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他们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重新思考”。而他重新思考后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就是回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来,按照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商品经济,搞市场经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后来苏联解体的严重教训,使党中央终于在1992年下了这个决心,并且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探索。第一阶段,从1917年列宁在俄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到1992年,主要是探索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的条件下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从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开始,探索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第一阶段的后十几年,邓小平同志已经开始了新的尝试,可以看作是一个有意识向第二阶段过渡、并最终开辟了一条新道路的至关重要、意义重大的时期。
这两个阶段的探索,都是马克思不曾讲过的,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尝试。第一阶段的探索,曾经创造过许多辉煌,但教训也是深刻的。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着第二阶段的探索。在这一阶段,“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已经深化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社会主义”。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一次回答,主要是从执政党建设的角度入手,进行的全面回答;而科学发展观则是从发展的角度入手,进行的又一次全面回答。因此,科学发展观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道路上,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初步回答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现在,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上的探索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的甚至还比较严重。对这些问题不能小看。能否克服它们,关系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更关系到这条新道路的探索能否最终取得成功。否则,就会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落到资本主义去了”。现在,我们提出科学发展观,认识到了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找到了解决的根本办法,使我们在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向前迈了一大步。
当初,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科学社会主义,就是看到资本主义畸形发展的弊端,为人类社会指出一条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道路。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深刻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的实际,按照马克思主义指出的方向和原则,创造性地开辟出了一条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邓小平同志的事业,在这一开创性的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探索的结晶。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们在这条道路上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更加坚强有力的保证。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句话,不仅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和“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这样的时间意义上说的,也应该理解为,由于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把握了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这样的新认识上说的。我们应该站在这样的高度上来理解这句话,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更加坚定、更加努力,也更加清醒、更加自觉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多谢junechim朋友!
看完了,但我也只看到对提高科学手段的渴望,也就是对"术"的渴望,而不是对科学精神的渴望.
科学手段用于无生命领域的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应用与有生命领域却往往无效.这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们对科学手段的期望似乎是过高了.
运用科学手段去证明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境界的可行性,这与运用科学手段去证明上帝存在没有两样.这根本不符合科学精神.
什么叫科学精神? 不承认任何永恒的真理,不承认任何终极理想境界.这就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崇尚理性质疑.
我们再来看看什么叫宗教精神.坚持唯一永恒的真理,坚持唯一终极理想境界.宗教精神崇尚虔诚信仰.
在对比两种精神的根本区别后,剩下的我就不能再说了.自己去领悟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6 0:17:55编辑过]
社会主义就是产权一体化的计划经济。
离开了这个前提就是假的社会主义。
同意这一说法.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社会主义"有20多种,尽管它们有许多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权力趋于集中.当年的纳粹就是其中之一.
同意这一说法.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社会主义"有20多种,尽管它们有许多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权力趋于集中.当年的纳粹就是其中之一.
还有秦始皇,他在两千多年前就建立了社会主义,产权足够一体化,也够计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7 2:29:52编辑过]
同意这一说法.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社会主义"有20多种,尽管它们有许多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权力趋于集中.当年的纳粹就是其中之一.
产权一体化,并非只有集中利用知识的模式.计划经济同样可以存在分散利用知识体系.只要把价格作为计划的目标,那么问题就解决,集中产权的系统中个体分散决策一样可以取得成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8 16:26:59编辑过]
产权一体化就是要共同所有,并非某个个人所有.
在认为每人都是自私,有自主选择的前提下,只要能够找到合理的计量体系,那么个人选择和个人分散利于知识完全可以取得成功.
产权分离时,价格是狭义上的价格,它代表了市场上的交换比例或物的服物.
而产权一体化时,价格是广义上的价格,它代表的是可供选择的条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8 16:47:55编辑过]
所谓科学发展观,从人类史上看,都是暴力革命观。即所谓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这个意思吗?
或者现实地说,在主要以按资本分配的少数个人财产的虚假民主制,和主要以按劳分配的普遍个人财产的真正民主制之间,有一个必然的过渡期。这个时期应当是:绝不使一方满意,而是使劳资双方都满意的强力发展每个人生产生活的一种运动状态。怎么个科学发展呢?在这个科学发展观中,劳者无任何权力,长期加班无休息,无加班工资,甚至无正常工资收入。这种情况在私企中很普遍。怎么个科学呢?谁来科学呢?哎。别光高调。
同意这一说法.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社会主义"有20多种,尽管它们有许多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权力趋于集中.当年的纳粹就是其中之一.
产权一体化,并非只有集中利用知识的模式.计划经济同样可以存在分散利用知识体系.只要把价格作为计划的目标,那么问题就解决,集中产权的系统中个体分散决策一样可以取得成功.
与其在计划经济的可行性里面转圈,还不如看清楚它的目的所在.爱因斯坦早已经警告过人们了,"计划经济本身还可能伴随着对个人的完全奴役."(见爱因斯坦<为什么要社会主义?>)
产权一体化就是要共同所有,并非某个个人所有.
在认为每人都是自私,有自主选择的前提下,只要能够找到合理的计量体系,那么个人选择和个人分散利于知识完全可以取得成功.
产权分离时,价格是狭义上的价格,它代表了市场上的交换比例或物的服物.
而产权一体化时,价格是广义上的价格,它代表的是可供选择的条件.
既然是共同所有,那就应该共同掌管.到底能不能找到共同掌管的办法呢?
人类计量价值或价格的天平,那就是讨价还价.指望"上帝的天平"坐落人间,去取代讨价还价,这显然又是一例乌托邦.
既然是共同所有,那就应该共同掌管.到底能不能找到共同掌管的办法呢?
人类计量价值或价格的天平,那就是讨价还价.指望"上帝的天平"坐落人间,去取代讨价还价,这显然又是一例乌托邦.
社会必须存在分工,而共同所有是一种分配方式。在产权一体化时,人们相互交换的只是个人的劳动和能力。生产资料不再是作为少数人额外分配的法码。
对于社会分工这是应该有制度的。(如考试制度,工龄制度等,受文化因素和某些传统影响)。应该说绝决公平的社会是不存在的,但社会能够做到最大程度相比以往任何社会的公平及和诣。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才能摆脱资本对自由的约束,走出异化自由的误区。
既然是共同所有,那就应该共同掌管.到底能不能找到共同掌管的办法呢?
人类计量价值或价格的天平,那就是讨价还价.指望"上帝的天平"坐落人间,去取代讨价还价,这显然又是一例乌托邦.
计划经济的价格体系是客观的,任何定价的任易性都会在一个会计结算末期充分的暴露出来,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价格必须进行修证,修证的方式就是按经济法令不断在不足与过剩之间选择中间价格。
相反你的说法如果反向推论等于狠狠的打了市场经济一耳光,有些人对另一制度不运脑筋的攻击本身就会攻击着自己推崇的制度。
按你的逻辑,好像市场经济是脱嵌于社会法制?如果没有法制,抢劫、诈骗等手段不是更有效?为什么还要去交易。就算遵循公平交易的诚信原则,如果市场的竞价制度脱嵌于法制,那么用什么交换?别忘了货币的流通也是国家强制力的作用,不然人们就会以物易物。
按你的说法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这些经济法和规则是上帝来定?上帝来裁决?如果市场经济真想完全脱嵌入社会,那么下场只有一个,立即崩溃。
说话之前得动动脑子,不要想当然的乱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9 10:06:34编辑过]
真正科学的东西,对于现在的考试和当官来说不会有任何作用.
考试、当官需要的是作八股文。所以楼主应该在八股文方面好好的下下功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9 10:34:20编辑过]
既然是共同所有,那就应该共同掌管.到底能不能找到共同掌管的办法呢?
人类计量价值或价格的天平,那就是讨价还价.指望"上帝的天平"坐落人间,去取代讨价还价,这显然又是一例乌托邦.
社会必须存在分工,而共同所有是一种分配方式。在产权一体化时,人们相互交换的只是个人的劳动和能力。生产资料不再是作为少数人额外分配的法码。
对于社会分工这是应该有制度的。(如考试制度,工龄制度等,受文化因素和某些传统影响)。应该说绝决公平的社会是不存在的,但社会能够做到最大程度相比以往任何社会的公平及和诣。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才能摆脱资本对自由的约束,走出异化自由的误区。
为什么"社会必须存在分工"? 这是所有问题的关键.
既然是共同所有,那就应该共同掌管.到底能不能找到共同掌管的办法呢?
人类计量价值或价格的天平,那就是讨价还价.指望"上帝的天平"坐落人间,去取代讨价还价,这显然又是一例乌托邦.
计划经济的价格体系是客观的,任何定价的任易性都会在一个会计结算末期充分的暴露出来,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价格必须进行修证,修证的方式就是按经济法令不断在不足与过剩之间选择中间价格。
相反你的说法如果反向推论等于狠狠的打了市场经济一耳光,有些人对另一制度不运脑筋的攻击本身就会攻击着自己推崇的制度。
按你的逻辑,好像市场经济是脱嵌于社会法制?如果没有法制,抢劫、诈骗等手段不是更有效?为什么还要去交易。就算遵循公平交易的诚信原则,如果市场的竞价制度脱嵌于法制,那么用什么交换?别忘了货币的流通也是国家强制力的作用,不然人们就会以物易物。
按你的说法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这些经济法和规则是上帝来定?上帝来裁决?如果市场经济真想完全脱嵌入社会,那么下场只有一个,立即崩溃。
说话之前得动动脑子,不要想当然的乱说。
哪怕是讨价还价后确定的价格,但那也是错误的价格,否则就不需要订立不允许反悔的约定了.生命世界里根本不存在恒定的参考基准.也就是这个原因,"上帝的天平"永远不会座落人间.
谢谢各位楼主的回答!!!!!!!
我觉得是不是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和社会主义的定义来回答?????

既然是共同所有,那就应该共同掌管.到底能不能找到共同掌管的办法呢?
人类计量价值或价格的天平,那就是讨价还价.指望"上帝的天平"坐落人间,去取代讨价还价,这显然又是一例乌托邦.计划经济的价格体系是客观的,任何定价的任易性都会在一个会计结算末期充分的暴露出来,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价格必须进行修证,修证的方式就是按经济法令不断在不足与过剩之间选择中间价格。
相反你的说法如果反向推论等于狠狠的打了市场经济一耳光,有些人对另一制度不运脑筋的攻击本身就会攻击着自己推崇的制度。
按你的逻辑,好像市场经济是脱嵌于社会法制?如果没有法制,抢劫、诈骗等手段不是更有效?为什么还要去交易。就算遵循公平交易的诚信原则,如果市场的竞价制度脱嵌于法制,那么用什么交换?别忘了货币的流通也是国家强制力的作用,不然人们就会以物易物。
按你的说法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这些经济法和规则是上帝来定?上帝来裁决?如果市场经济真想完全脱嵌入社会,那么下场只有一个,立即崩溃。
说话之前得动动脑子,不要想当然的乱说。
哪怕是讨价还价后确定的价格,但那也是错误的价格,否则就不需要订立不允许反悔的约定了.生命世界里根本不存在恒定的参考基准.也就是这个原因,"上帝的天平"永远不会座落人间.
说得很对,很多东西是个人选择的,与个人选择的次序和机遇有关.个人选择了就不能反悔。
不过你的潜意识假定是计划经济不使用货币和价格,我即然说了使用价值体系,那就意味着使用货币.每个人按自己的能力、机遇选择工作,或者选择商品,那他们生活中的选择,就是个人自己在计划经济中解方程组。选择了就不能反悔的,与他人无关。
如果不使用货币,那么去解永远解不完的矩阵(也可以理解为等于求助上帝),同时也可以把社会变成兵营,也不用使用货币。这些或者就是人们所说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可不可行,不是我们谈论的话题。我们讨论的是社会主义。
当然如果修证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描述,部份社会资源按需分配也是可行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9 15:19:03编辑过]
有些人简直没有脑子,个人只是去读一些二手三手的材料。批评计划经济时不动脑子的照搬。
万能计划者的假定(或者是解矩阵,这等于是万能计划者),必须是在不使用货币的前提条件下。即然使用的价格体系,那么社会的主要知识就是分散利用的。
否则我反向推论也能用你的逻辑来攻击市场经济。
(同时我想说的是万能计划者,因为他是全知的,可以不让每个人的自由受损,但让某些人自由受损的情况下不使用货币进行物动计划也是可行的,那就是把社会变成兵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9 15:27:22编辑过]
计划经济的价格体系是客观的,任何定价的任易性都会在一个会计结算末期充分的暴露出来,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价格必须进行修证,修证的方式就是按经济法令不断在不足与过剩之间选择中间价格。
相反你的说法如果反向推论等于狠狠的打了市场经济一耳光,有些人对另一制度不运脑筋的攻击本身就会攻击着自己推崇的制度。
按你的逻辑,好像市场经济是脱嵌于社会法制?如果没有法制,抢劫、诈骗等手段不是更有效?为什么还要去交易。就算遵循公平交易的诚信原则,如果市场的竞价制度脱嵌于法制,那么用什么交换?别忘了货币的流通也是国家强制力的作用,不然人们就会以物易物。
按你的说法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这些经济法和规则是上帝来定?上帝来裁决?如果市场经济真想完全脱嵌入社会,那么下场只有一个,立即崩溃。
说话之前得动动脑子,不要想当然的乱说。
哪怕是讨价还价后确定的价格,但那也是错误的价格,否则就不需要订立不允许反悔的约定了.生命世界里根本不存在恒定的参考基准.也就是这个原因,"上帝的天平"永远不会座落人间.
说得很对,很多东西是个人选择的,与个人选择的次序和机遇有关.个人选择了就不能反悔。
不过你的潜意识假定是计划经济不使用货币和价格,我即然说了使用价值体系,那就意味着使用货币.每个人按自己的能力、机遇选择工作,或者选择商品,那他们生活中的选择,就是个人自己在计划经济中解方程组。选择了就不能反悔的,与他人无关。
如果不使用货币,那么去解永远解不完的矩阵(也可以理解为等于求助上帝),同时也可以把社会变成兵营,也不用使用货币。这些或者就是人们所说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可不可行,不是我们谈论的话题。我们讨论的是社会主义。
当然如果修证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描述,部份社会资源按需分配也是可行的。
这与货币的有无没有什么关系,哪怕是以物换物也照样找不到恒定的价值参照物,黄金钻石也不能成为恒定的价值参照物.
部份社会资源按需分配的确是可行的,因为人的最基本需求也仅仅是作为体面人而生存.富不封顶,贫有底线.这在当代许多西方许多国家已经实现了.只不过,这一实现却不是当初人为设定的目标.这与马克思的出现与否根本没有关系,因为"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共产主义"本来就不是马克思发明的,那是基督教神学的原创.
有些人简直没有脑子,个人只是去读一些二手三手的材料。批评计划经济时不动脑子的照搬。
万能计划者的假定(或者是解矩阵,这等于是万能计划者),必须是在不使用货币的前提条件下。即然使用的价格体系,那么社会的主要知识就是分散利用的。
否则我反向推论也能用你的逻辑来攻击市场经济。
(同时我想说的是万能计划者,因为他是全知的,可以不让每个人的自由受损,但让某些人自由受损的情况下不使用货币进行物动计划也是可行的,那就是把社会变成兵营。)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自然秩序;计划经济的本质是人为秩序.这两种秩序之间的争论可以追溯到认识论上的分歧,也就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也就是宗教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根本依据.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知的,至少上帝或者安拉知道一切,也或者是全面发展之后的东西可以知道一切,但以不可知论为依据的科学精神不承认这些.我相信这两种秩序之间的争论可以一直延续到宗教与科学之间的争论结束为止.
目前中国的意识形态以唯物主义占优势,也就是可知论的观点占优势.正因为这样,人为秩序的主张也占着优势.虽然实践结果可以检验真理,但实践是要付出代价的.
关于社会主义定义。应该说:以资本论每一卷的结论论述为准!其一是结尾处。其二是第95、96页上做的说明。
关于岳飞所说的共同所有。这是不正确的。马克思的定义是: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确切地说,是在社会生产的共同占有的生产方式基础上,重建个人财产。这其中的所有者关系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个人所有。所谓社会主义就是通过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方式,实现每个人对自己的劳动产品的所有权。
在法 文版资本论中。其认述更为精确。比如,不是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而是重建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在其说明上,马克思又更确切地说:是个人专有的产品。大家可能看看。
在价格的管理上,这当然是需要的。我以为,那不过是通过全社会生产的个人的全面性了解,以此确定某产品的价格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背离了生产价格,从而给予必要的修正。
其次,社会主义社会既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马克思也曾指出经济规律是:联合起来的个人生产的自发作用。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自然秩序;计划经济的本质是人为秩序.这两种秩序之间的争论可以追溯到认识论上的分歧,也就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也就是宗教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根本依据.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知的,至少上帝或者安拉知道一切,也或者是全面发展之后的东西可以知道一切,但以不可知论为依据的科学精神不承认这些.我相信这两种秩序之间的争论可以一直延续到宗教与科学之间的争论结束为止.
市场是自然秩序?别的不多说,就货币的流通也是国家政权暴力推行的产物,自发社会秩序根本不存在。相反很多社会关系的经济化,都是政府强权干预的结果。大量的经济史都表明,市场根本就是人为计划、设计出来的(不用近代西方市场的形成是政府强力干预的结果,单是中国今天的市场化,没有政府干预根本不会实现。)
如果市场就如同一根皮筋一样,本身就内嵌入社会,要想完整脱嵌于社会关系,那要皮筋拉断引发社会的总崩溃,要嘛就会重新内嵌更深。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自然秩序;计划经济的本质是人为秩序.这两种秩序之间的争论可以追溯到认识论上的分歧,也就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也就是宗教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根本依据.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知的,至少上帝或者安拉知道一切,也或者是全面发展之后的东西可以知道一切,但以不可知论为依据的科学精神不承认这些.我相信这两种秩序之间的争论可以一直延续到宗教与科学之间的争论结束为止.
市场是自然秩序?别的不多说,就货币的流通也是国家政权暴力推行的产物,自发社会秩序根本不存在。相反很多社会关系的经济化,都是政府强权干预的结果。大量的经济史都表明,市场根本就是人为计划、设计出来的(不用近代西方市场的形成是政府强力干预的结果,单是中国今天的市场化,没有政府干预根本不会实现。)
如果市场就如同一根皮筋一样,本身就内嵌入社会,要想完整脱嵌于社会关系,那要皮筋拉断引发社会的总崩溃,要嘛就会重新内嵌更深。
单单以人类立场来看经济,好像只有人类社会才有经济.但以生命立场来看经济,其实整个生命圈都存在着经济关系.自然经济秩序远远先于人类的出现,更远远先与货币与政府的出现.
人类行为不能等同于"人为",因为许多人类行为实际上并非人的主观意志所主导的.在股市里,谁都知道高抛底吸可以赚钱,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人所做的却是相反的行为.很明显,市场行为还不是完全的"人为",市场秩序当然也不是完全的"人为",而且这种自然秩序还在不断试错纠错中发展,它永远也不完美,永远也不停步.
中国今天也只是半市场化,因为那只是在人为经济向自然经济回归的半路上.
回答楼主和lala11002002:
关于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的问题,我谈一下我的看法。
我认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是从物的增长观到人的发展观的一个转变的历史。而社会主义社会是物与人的和谐共处的时期。
对于中国来说,只有自我发展得好,才能不会为了经济增长而向外扩张和称霸。科学发展要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加快物质文明的更快进步和更快平衡,从而解决资本主义的顽疾(经济危机),走向真正的社会主义。
结合科学发展观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或者答题要点)
可否结合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定义来回答?????
同时谢谢各位楼主的回答,谢谢!!!!!!!!!!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