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5-1-4 13:48:46
flyinglessness 发表于 2015-1-4 13:43
对东北情况不是特别熟悉,但从媒体报道来看,个人感觉还可以有这几点:
1、资金外流,据说海南三亚的房子大 ...
国企央企太大,难以调转船头,ZF对国企央企管理力度没有想象的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3:59:32
%OPG8V@FZ2VQ6%W46IGFCO3.gif 以前在东北跑过几个月的市场,聊过一点具体的现象:东北是传统重工业基地,但是看到的工程机械多是来自山东生产,农业生资市场的小型农业设备类似。再有,东北遍地小锅炉厂(取暖锅炉),就亲眼所见的,浴场用的锅炉,是山东某锅炉厂占比最多。
市场经济是什么,概而言之:产品卖出去,钱赚进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4:05:54
关键词:人才、思维方式    如果说源于地域,那棒子如何发展经济的,国家从全局考虑给予部分地区政策优惠,剩下的大部分地区都要靠自己争取了,向国家伸手要伸得合理。发展根源还在于人才,教育形式多样化,培养多元化人才,提高人才竞争力;让一部分人带着豪情到外地多学习取财(才),回来发展东北,一定为好起来的,毕竟咱有好的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4:17:18
我个人认为:1.受到农业经济影响。东北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农业经济发达,人们吃穿不愁生活满足感强,影响了商业创新和商业活动的开展。2.东北人口外流,知识产出下降,购买力下降。气候因素,城市污染因素,以及临近的京津地区吸引等因素使得东北地区人口大量外流,例如:大量东北人南下到海南。3.东北资源导向型经济转型失败,国有企业改革负担重。国家经济建设初期东北各种资源得到了大力开发,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资源的枯竭以资源开发为主的粗放型经济没得到有效的升级。4.东北工业结构不均衡,以重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5.周边国家政治经济的畸形发展,影响了东北地区同周边国家外贸投资的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4:34:25
1、东北其实没那么糟糕。个人对东北不是特别了解,但是据我所知,辽宁综合实力在中国至少能列前七,吉林和黑龙江也是中游水平,东北现状仍然比之西南和西北要好,只是其增长速度放缓。
2、增速放缓除国际环境及国内大环境(系统性因素)外,当然东北也有一些自己的原因。
a,人口少。整个东北人口加起来也仅仅1亿多点,比之四川、河南等人口大省多不了多少,在这个以农业、工业为主业产业的区域,人口意味着劳动力和消费力;
b,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东北的国有经济力量庞大,东北人民观念比较传统,甚至守旧(大学室友给我的感觉,非地域歧视,勿拍),这2种力量结合起来,东北的经济便缺乏活力和灵活性,对新兴事物和观念接受起来相对较困难,容易错失经济发展的良机,比如近20年的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东北均无甚建树(个人观点),从这点看,东北确实像极了前苏联,军工和重工极度发达,但轻工和服务业跟不上,这种结构的结果如何,前苏联已经很好地诠释了,所幸东北不是独立的国家,还有其他兄弟省市可以调剂余缺;
c,国际化程度低。由于地域原因,东北可能与日韩联系相对紧密,但更为发达的欧美似乎在东北没什么存在感,甚至不如西南地区的成渝(可以通过主要进出口国家、世界500强数量、利用外资等指标比较,也是个人感觉,当然个中缘由可能很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显然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至于对策,本人以为,1要给政策。西部有西部大开发,东北也有振兴计划,但没对比过,不知道优惠程度怎么样,但要持续扶持,这是基础,天朝特色,不可或缺;2,扶持1-2个区域中心,建设成为超级大城市。超级大城市对人才、人口的集聚力和带动力不是几个、几十个大中城市可以比拟的,比如西南,如果把成都和重庆主城区换成2个普通大城市,那西南比东北不知道差哪儿去了,现在东北沈阳、大连也不错,但还不够,最好是有GDP上万亿,主城区人口千万级别的城市带动区域发展,长春、哈尔滨则向今天的沈、大迈进;3,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经济活力,引入南方投资者,改变思想观念;4,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业还是要加快发展,其实把中国看成地球,那各个省就相当于各个国家,除了内销,还要进出口,加强与各省、各国的往来,才能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4:38:41
这里面的水很深,有些因素不可说。

人才外流严重,越落后的地方越留不住人,导致越来越落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4:45:56
东北的产能过剩+昔日的重工业失去了竞争力
东北之前是靠重工业的发展起来的,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大型机器之类的产品。这些产品哟有一个特点就是:技术费密集i型,而是劳动力密集型。当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转向技术密集型。主要的原因在于,技术密集型所带来的利润远大于劳动密集型所带来的利润(模仿层面上讲,科技模仿相对较难,成本也高)。我只是从一个微观层面来作为切入点,不足之处望指教。
解决措施:东北应该引入高科技,原有的重工业基础上整合高技术,形成重工业转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4:49:24
工业 衰落,人才流失,应该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实体经济才是发展根本,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引进人才才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4:52:33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5:13:43
1.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特别是国企改革不彻底,企业包袱重,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
2.资源型城市需要加快转型,避免“资源诅咒”。
3.技术创新不够,丰富的资源要素禀赋没有发挥出来。
4.没有出海口,周围缺乏广阔的经济腹地。
5.气候寒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5:14:39
东北振兴计划提了若干年了,可经济转型并不成功,依然严重依赖工业经济,加上房地产的泡沫随着全国经济下降而显现。唯有改革,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物流业和依托东北亚经济圈的现代商业,大力发展高铁等基础设施,构建东北亚经济圈,重现历史繁荣情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5:20:09
承接楼上各家高见,1.人口、环境因素,出生率低,少生存环境较南方恶劣,创新型人才少,创新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发展缓慢;2、产业结构方面,历史遗留问题,积重难返,农业、重工业仍是重点发展领域;3、进出口贸易没有对抗日、韩的显著优势,仅靠输出朝鲜,新型服务业面临市场和人才双重困境;4、中国的战略布局限制,从宣传材料看来,振兴东三省还是侧重重工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5:26:17
各位大师们的观点太对了,可以说一针见血,都是很有份量、很明确的建设性建议,作为东北人我非常感动,谢谢你们没有忘记我们,并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关键是我们要把我们观点怎么样灌输到当地领导者手中,成为他们施政纲领指南和参考。要改变的很多,最关键的一点是领导的决心和毅力起着决定性作用。无论资源穷富也好,还是地缘、机缘影响也罢,必须在机制、体制和政治进行彻底的改革,转变ZF职能,进行长远规划科学部署,下一份功夫,不要官僚主义、两层皮和急功近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5:33:11
结合前面诸位的分析以及自己对东北的部分了解,可简略讨论一二。
首先,提到东北,大家会想到什么?
第一,赵本山,即东北所代表的东北的民俗民情,以及东北人的那种天生乐天派以及喜剧色彩,那么由此产生的东北经济发展中这种文化娱乐产业是否可称为其发展的切入点。(虽然,赵本山这段时间又被反腐了,但只要没立案,一切皆有可能)。
第二,哈尔滨的冬天,每年的滑雪、雾凇、冬泳等奇景加运动,这样是不是又增加了东北地区的旅游特色呢~~看《智取威虎山》的时候,演员们精湛的滑雪技艺,是否又可作为其滑雪运动的大众化的发展点。
第三,东北大米,与我们衣食住行离不开的是东北的大米,故东北的农业在全国范围内是举重若轻的。目前,随着粮食进口在全国用粮比重的上升,东北自身的产粮区地位有所下降。但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对于产粮区的投资和政策倾斜这方面,我想国家必然会更加重视的。不然,像中国这种给泰国修高铁换大米的义举,如果国内粮食无法自足的话,这种情况肯定会更多。故而,东北第一产业的发展必须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第四,东北的油田和能源。东北之所以在中国近代崛起中,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原因在于日本最先进入中国的地区是东北,东北算是中国最早进入工业化的区域,故而这些地方能源、机械及制造等是开发利用较早的地方,然而,能源再多也有枯竭之时,制造业再发达,也得有销售出去,也得有市场。随着国家新能源政策、节能政策的提出,东北的优势逐渐不显,那么又如何无中生有呢?此路不通,也得创造出路来吧~~~所以,在中国改革转型的时候,也应借政策之力。因中国的经济推动力量,主要在ZF,市场是在开放发达地区的活力源泉。这方面,个人认为仍应发挥其原有的经济优势,资源无法继续,那么是否可利用技术进行创新服务呢?未来产业的发展,是第三产业。在笔者了解中,锅炉制造,东北拥有很强的发展实力,但其仅限于电站锅炉,而且锅炉的未来发展趋势仍是节能或新能源的,是否可以向这些方面转型呢~~~当然,这些仍有待于进一步的落实。
第五,东北的人才和城市。其实,东北的高校还是有一些的,但是学校可培养人,也要为城市留住人才。正如长三角、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仍是吸引人才的主要地方,东北的人才好像一直外流中,不仅是知识性人才,而且还有大量的流动人口。目前,在其他城市到处可见东北人,越加表现了人口流动的趋势。
暂时就写这么多了,未来有灵感再细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5:55:19
地理决定论 ,东北只能发展旅游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6:05:09
三个原因都有:东北的邻居不给力,看看我们南方的邻居就知道了;第二个影响可以忽略,东北人的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是高涨的,看看他们遍布全国的奋斗就知道了;第三个是结构问题,不要老提历史包袱,现在沿海都有历史问题了,所以要调结构,当我们说结构往往指的是新近产业,实际应该老产业的越级调整更紧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6:06:30
话说东北有不少顶尖高校,在人才方面应该不是软肋,关键是东北长期依靠国家政策扶持,以及自身农业资源优势,不思进取,生产性基础设施重视度不够,地区产权意识不清楚,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比例失衡,得转变发展思路,不能固步自封,否则只能让之前的优势资源枯竭,而那时候也是东北经济瓦解的时候,现在就是危险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6:25:33
没有人   人是核心  只见流出  不见流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6:35:49
个人觉得,东北重振而不振,根本原因在于文化束缚及官本位思想。
首先要说的事文化束缚,我们知道,东北到现在还是中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全民受教育程度按说应该是天朝最高的。自解放以来,东北就是中国的资源输出地,重工业基地,号称“共和国长子”。东北在长期的资源输出和重工业发展过程中,深受党中央的关心和爱护,地位也是各地区中最为尊隆的。因此,他们也是最听话,最能按部就班,也最放不下现有的成本和资源。很多时候,他们缺少南方人敢闯敢拼的勇气,更别说锐于改革了。
其次,正因为东北一直以来较高的政治地位,连带着官民思想笼罩着整个东北。东北人的意识还停留在以前阶段,认为领导就是好,领导能主持公道。就像赵本山那样,带出那么多徒子徒孙,赵本山高高在上像是一个行政首脑。事实上,东北的领导在改革开放以后也发生了严重质变。很多时候,老百姓就不应该再被这些东西所束缚。他们办点事情,都是很难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6:43:39
回眸明天 发表于 2015-1-4 13:47
北京会逐步提高生活成本的,强化政治中心而非经济中心!
不明白,能解释解释吗?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6:46:08
youjt 发表于 2015-1-4 16:43
不明白,能解释解释吗?谢谢。
推荐 首都地铁涨价,谁在下一盘大棋 的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6:49:00
处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这种状况,要发展1.得有钱2.得有人3.得有政策4.得有市场经济的文化氛围.5.得有外部环境。东北条件1.没有优势,钱早期都考引进外资,而这点又和条件3.政策有关,东北没有沿海的政策,国家也不会拨多少钱,没钱就没有一切啊,所以第一是要想办法弄到各种钱来投资2.没有人,自然条件不如南方吸引人,人文环境不如南方吸引人,自然条件是没法改变了,只能改善人文环境来吸引人,比如出台各种吸引人才的政策3.政策后来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时候,全国还有那个犄角嘎达没有政策口号了,这个没办法了,现在都流行自贸区了,看东北能不能也申个?4.东北改革开放以前,是中国工业基地,正所谓福之祸之所依,也是受计划经济的毒害最深,看今天的俄罗斯,至今无法真正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太深了,这个就看ZF能不能破釜沉舟,下决心该掉就风气了5.外部环境那就是一个悲剧,普京乱搞,金三胖胡搞,小日本瞎搞。。。能好的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6:53:36
xmuzd 发表于 2015-1-4 16:49
处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这种状况,要发展1.得有钱2.得有人3.得有政策4.得有市场经济的文化氛围.5.得有外部环 ...
实际上这几个省的外贸依存度不是那么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7:07: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7:09:11
个人认为:第一,东北衰落和它的地理优势有关,辽宁还算好的,吉林黑龙江的衰退曾递增状况更加明显。第二,人才引进确实出问题,拿吉林来说,数吉大最好,可吉大的毕业生留在东北的愿望不强烈,且东北优秀学生南方上学较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7:14:48
关键字:惯性
记得前两年有个新闻,说是大庆的工人抗议子女不包分配了。可见东北积重难返的根源之一在于,人们的思维产生了惯性,这种惯性非在危难时刻难以反转。拯救东北则必须改革东北的工业体制,将市场的机制注入进去,而改革最大的难度在于人。如何解决人的阻力,是拯救东北经济的关键。否则只能是输血,而无法产生新的造血机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7:24:23
个人认为国企改革效果不大是主要原因,正是由于东北国企的比重过大,ZF管的过多。在计划经济时代能体现出威力,但在当前中国经济改革转型的时期,这就成为市场改革及创新的大包袱。当资源较多的错配到效率较低的国企的时候就扼杀了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这使得东北本地做出的有创新能力的民企基本没有。
另一方面,由于缺少能给予人才较大激励的创新企业的存在,使得相当一部分不愿在国企混日子的人外流到其他地方。留下了大部分国企人员,使得东北的国企改革受到利益相关人员的抵触,更加难以推动改革的进行。形成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要破解东北难题,需要ZF下大决心进行国企改革,另一方面鼓励创新企业的发展,吸引人才的流动。毕竟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创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7:33:04
个人感觉,东北以前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资源,而现代经济转型主要依靠创新。大家可以看到,各类创新基本都是从南方开始,在这种情况下,从近几年各省市人员流动情况,可以看出,东北基本都属于人员外流情况,没有人,企业减少,消费能力不足,这些都是连锁反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7:34:23
比较赞成原因3。重工业的发展消耗资源太厉害,环境污染也太厉害,现在我国正处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时期,而东北遗留下来的重工业企业多,员工多,改制起来困难,老重工业基地工业不能率先发展,肯定对经济的振兴有所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4 17:39:45
东北经济萧条,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不行,同求解决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