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记住,永远不要把会计定位于记记账、算算钱和混混日子,经济化大背景下,会计的出路远超出了你我的想象。财务部门不再是项目或业务控制的终极风险承担者,财务人员也不再是以往鸦雀无声、默默付出的一个群体。
  相反,财务部门已经是公司制度的传播者,财务人员已转变成为企业内各项业务、各大系统、各类数据、各种流程的综合管理者,他们是业务部门风险管控的协助者,是透视系统内在问题的把关者,是财务数据转向管理数据的集大成者,更是企业流程控制、效率提升的管理者,并正在逐渐成长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推动者。
  
财务是一种工作,管理则体现着智慧。企业已经走到了继续财务会计与发展管理会计的岔路口,而对于财务人员而言,这不是一道向左还是向右的选择题,而是前进还是后退的淘汰赛。
  进入数据对于财会人员而言,进入数据似乎并不是一个新的方向,尤其是核算会计不是一直都在与数据打交道么?事实并非如此,管理数据与核算数据之间并不是等价的,而是存在巨大的差别。
  每一家公司都有相应的管理成本,一般都整体列入“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在传统分析上,管理费用科目属性定义似乎就只与行政管理成本相关,但实际上这些管理费用确实都是行政管理部门在使用么,行政管理部门的人能对这部分资金进行有效的控制么?显然不是这样。以差旅费来讲,任何一个部门都有出差,但基于业务拓展活动的出差、基于网络运行维护的出差和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差在传统会计科目上都纳入“管理费用”核算,并无区别。在广西联通的财务管理划分中,成本共被划分为5类,如基于业务拓展活动产生的差旅费重新被聚类归入“市场线成本”,基于网络运行维护的出差被归入“网运线成本”,而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差旅费则被归入“行政综合线成本”。
  将类似这样的传统核算数据重新聚类展示,更能贴近业务活动的本身及管理的需求,也更能体现各管理条线在企业中的完全投入产出关系,从而促进价值的内在挖掘。而且,对于业务部门而言,这样的核算明显让他们增强了控制成本的责任感。而在此前,由于相当一部分成本费用都是笼统地核算归集,难免出现“大锅饭”情况,业务部门控制成本的意识也会相对薄弱。
  
进入流程从财务部门转向市场部门,其难度绝不亚于一次转行,然而,在广西联通就有这样成功的案例。这正是从一个普通财务人员成长为管理型会计人的最典型案例。
  “在企业,尤其是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程度的国有企业中,业务都非常庞杂,需要后台强有力的支撑。在这种背景下,往往企业内的账下审批流程都非常普遍和繁杂。若要高效地完成这些审批流程,这中间存在着管理诉求与财务控制的矛盾。这是因为若设置冗长的审批流程以达到目标,效率将大打折扣,而若审批流程太过简易则可能丧失对风险的监控,管理型会计人员首先需破解这个矛盾。”专家表示。
  这就要求财会人有意识地去熟悉整个公司的流程与状态,设计并不断优化每个系统之间的关联度和闭环性,提前评估出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漏洞,强化有效的管控举措、优化授权体系提高效率等。
  
进入业务在财会人眼中,账本是财务管理的立足点,很多分析与管理都要从账本出发,要成为管理型会计人就要跨越账本。
  “
管理会计做得比较好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财务管理能进入到业务层面,并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在企业的商业模式、业务政策等确定过程中都要有财务的影子,而不是说在业务进行的尾声阶段,财务部门才作为消防队员甚至扫垃圾的角色进场。”
  2014年IMA中国区会员薪酬调查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持有CMA认证的专业人士的收入水平至少比未持有CMA认证的同行高三分之一;青年专业人士(29岁以下)从CMA认证项目中获益最多,平均工资比未持有认证的青年专业人士高96%。在外企招聘市场上,CMA是招聘财务经理、财务总监岗位的优先录用条件,是CEO、CFO职位的强有力“敲门砖”.立信CMA专家说, 由于CMA是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出于适应管理会计发展和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需要而推出的,这就注定了CMA)始终与企业发展同步,认证CMA可以胜任诸如成本会计师、管理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财务分析师、预算分析师、财务经理、财务总监、司库/集团财长、首席财务官(CFO)、首席执行官(CEO)等岗位。
  这就需要财会人从业务的角度去探讨项目可行性问题,透过项目可行性的评估融入到公司业务发展趋势预判以及相应的资源配置等问题,而不仅仅是隔山看海而已。
  进入系统为了在这个充斥各类信息的微竞争时代获利与发展,企业的财务人员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数据时代。
 
 与大数据同时滋生的还有企业内无处不在的各类系统。当前在企业内就需要这样一类人,他们要对电脑操作很熟悉,同时具有相关的财务知识,能够透视系统带来的管理效果,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企业中使用的管理系统很多已经脱离了财务管理传统意义上的借贷关系表征,集中度越高的系统,管理操作就会越下沉。中国联通从2009年起建立大ERP系统以来,就已经实现了从一项业务发生或项目立项开始为起点的财务数据渗透之行,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做账操作已被自动串联入系统完成。在这种系统化的背景下,企业对管理型会计人才一个很大的需求方向就在于要对系统具有透视和辨别的能力,即不仅能够运用系统,还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系统的管理,将系统管理变成财务制度的层层穿透、环环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