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466 4
2015-01-05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程晖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编写的“2015年世界经济黄皮书”——《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14年世界经济维持了上年度的缓慢复苏,同时经济增长格局分化显著。

    黄皮书认为,世界经济在2014年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和变化,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并产生溢出效应。

    2014年10月29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停止继续购买长期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意味着,自2008年11月以来美国推出的非常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至此结束。

    对其他经济体而言,美国货币政策调整的外溢效应将带来巨大压力。一方面,美国逐渐收紧流动性可能造成其他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资本进一步外逃,货币贬值,并冲击其银行体系;另一方面,其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不得不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增加新的不确定性因素。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

    尽管美联储已经开始退出数量宽松,并可能在2015年中进入升息通道,但欧元区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却在继续实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2014年10月,日本央行宣布,为进一步刺激经济,日本央行进一步扩大此前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将基础货币的增加规模从每年的60万亿~70万亿日元扩大到约80万亿日元,将国债购买规模从每年的50万亿日元扩大到80万亿日元,同时将增持国债的最长期限从7年延至10年。
    欧洲和日本非常规扩张性货币政策,已经与美国货币政策调整方向背道而驰。

    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结束高速增长周期。

    IMF数据显示,1981~1999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年均增长率为3.6%,同期美国的GDP年均增长率为3.4%;2000~2012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年均增长率跃升至62%,而同期美国的GDP年均增长率降至1.9%;2013年和2014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长率开始降至5%以下,分别为4.7%和4.4%。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显示,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之所以开始放缓,主要原因在于支撑其增长的一些重要因素发生周期性改变。

    具体而言,这些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规模的信贷已经结束;大宗商品繁荣周期结束;投资周期或库兹涅茨周期已转入下滑期;发达经济体的开放周期发生改变。

    由此,新兴经济体赶超潜力出现下降,从而结束近10余年的高速增长,下一个10年经济增速将下降至4%,全球经济也随之放缓甚至停止。

    国际贸易进入低速增长通道。

    导致全球贸易增速表现平庸的原因,除了全球经济增速缓慢外,还与全球多边贸易投资自由化谈判进展不大有关。原计划2014年底前完成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未能结束谈判;服务贸易协定亦因印度的坚持而未能签订。

    当然,更基础的原因还来自国际贸易分工格局的基本定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贸易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出现在1989~2006年,其间的贸易增速是经济增速的2~3倍,主因在于冷战结束特别是生产链“碎片化”的开始,标志是1994年北美自贸区的创立。随后,一场真正的国际贸易革命降临了,无论是汽车还是手机,一国不再制造整件产品,人类进入“世界制造”时代。2001年中国加入WTO亦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炫目式增长。2007年以来,随着全球价值链的确立,世界又进入了一个贸易和产出同水平增长的时段。

    多重因素引致原油价格暴跌。

    截至2014年11月上旬,油价从6月的年度高点下滑近30%,其中伦敦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每桶82美元,纽约西德克萨斯油价降至每桶77美元。导致原油价格下跌的直接原因,是能源需求的疲软和供给的增加。

    石油供求及价格变化背后还有3个政治经济学原因。其一是美国和沙特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之间的油气博弈。具体说,是沙特有意用“增产-压价”策略来阻止美国页岩油气创造的“石油新秩序”。其二是西方国家借打压油价来减少俄罗斯石油收入。尽管没有确实证据,但至少从时间和结果看,油价快速下跌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同步,并且对俄罗斯经济特别是财政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俄罗斯,其财政预算是按照每桶原油95美元制订的。其三是美元币值通常和油价呈反向变动,而美元指数自美联储逐步实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以来一直波动上涨,从而对油价下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全球债务持续上升并对复苏的巩固产生威胁。

    近年来,尽管人们热衷于讨论缓解债务负担的“去杠杆化”问题,但事实却是全球私人和公共部门债务的不断攀升。日内瓦世界经济报告显示,2001年涵盖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全球总负债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为160%;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这一比例约为200%;2013年,这一比例再度升至215%。

    对于富裕的发达国家而言,公共部门债务居高不下已侵蚀了财政政策的实施空间,并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对于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而言,私人部门的债务仍在持续快速增长,若不加以遏制,势必成为威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巨大隐患。

    债务水平高企必然要求维持较低水平的利率,因为更高的利率水平意味着债务人面临更大还债压力。而全球利率水平总体低落,借款成本降低,从而又加速债务累积。低利率和资产价格上升并存,使资产负债表看上去不那么捉襟见肘。然而,一旦出现全球杠杆危机——资产价格下跌迫使信贷紧缩或流动性危机,资产价格就将进一步下跌,并形成恶性循环。一些经济体目前已经出现低通胀、低增长和高负债这一“有毒组合”不断积累的趋势,去杠杆化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

    全球治理与区域合作可圈可点。

    2014年以来,全球治理与区域合作领域呈现一些新的亮点。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21个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齐聚北京,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这一主题,探讨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和“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议题。在此次会议上,长期停留在设想阶段的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5 20:58:57
感谢楼主分享东西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5 08:25:32
不错,顶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