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ermark和Buffer都是创业公司。Mattermark在新一轮融资后的估值、每年经常性收入和员工总数分别为2500万美元、150 万美元和27人,所有这三项数据都达到了标准。Buffer在上一轮融资后的估值为6000万美元,当前营收运转率为480万美元,员工人数为30人。它同样达到了标准!
  然而,小米、Uber 和“独角兽俱乐部”(Unicorn Club)的剩余成员已不再属于创业公司,他们都是“独角兽”。究竟什么公司属于“独角兽”呢?即2010年以后在量化宽松和低利率背景下进行融资的科技企业,那个时候,宽松的融资环境让私营公司不再选择上市—我们可以将它看作是处于发展早期的企业。他们的估值达到或超过10亿美元。
  但即便“独角兽”是处于发展早期的企业,他们依旧不属于创业公司。
  最后,谁会将一家估值达到400亿美元的公司看作是创业公司呢?对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的正常定义如下:
  小盘股:市值介于3亿美元至20亿美元之间;
  中盘股:市值介于20亿美元至100亿美元之间;
  大盘股:市值超过100亿美元。
  所以,根据正常且公开的市场统计数据,估值400亿美元的Uber不仅远远不符合“创业公司”的标准,而且根据我们的规则,它的估值毫不逊色于当前市值最高的一些业务相似的上市公司。有许多公司增长快速,但并不是每一家都属于创业公司。
本文转载自新芽New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