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msky2013 发表于 2015-1-14 01:23 
这种简单的推理,我的帖子里几句话就带过去了,无非就是自由竞争、资本流动等等。鹦鹉都会说,没必要在这 ...
价格随着竞争或者供求变动而变动只是我们通常观察到的现象,如果我们只是把现象当作本质,那么我们就只需要知道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就可以了。
资本作为已死的劳动,其所获得的利润必然有平均化的趋势,但这从来不是说,这个世界上在经济范畴中,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一定量资本都固定在同样的利润率上,如果是这样,那么经济学就再也没有什么需要研究的了。把一种趋势研究当作一种已经雕刻完成的塑像来“欣赏”是非常典型的僵化思维表现。
至于说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如果我们将这个命题作为一种必然出现的趋势,那么其实现实世界中的事实已经如此冰冷地告诉我们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的重要性。
这个论坛里哀叹博士硕士毕业后发现市场上其实不需要那么多博士硕士的ID还少吗?如果我们有统计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前些年趋之若鹜的学位头衔今天实际上同样面临着一旦拿到就等于失业了。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高学位者知识面及其狭窄,接触真实世界极少而又不懂得实践必然总是领先于理论的道理,攻读学位不是为了投入到一线实践中去,而是为了躲进宅子里面。于是全部的研究贯穿着“李嘉图恶习”,并且是走着和李嘉图完全相反的道路——李嘉图的社会实践远远比我们今天读学位的经济学人要丰富得多。于是,那些辛苦的经济学演绎完全脱离实际而成了空洞的飞机模型——没有发动机、没有航电设备、没有输油系统、没有传控系统。这种研究活动即便是一种劳动,也不属于社会必要范围。那么其所能取得的报酬就一定会跌落,跌落到和具体的但机械的熟练操作几乎相当的程度。
剩余价值率同样具有趋同倾向。这对于一个如果能密切关注我国金融行业变动趋势的人来说,还需要举例吗?任何一个行业和任何一种产业,当其不变资本一定,只要追求利润率,就一定首先追求剩余价值率的提高。这简直不是一个需要论证的话题,只要去问一下那些做P2P的企业老板,为什么同样资本量作为资金密集和知识密集型的企业,他们都宁可更多雇佣劳动力而不是直接用资本其取得利润。
我只能说,很多人,当他动不动就要怀疑《资本论》时,他接触的行业太少,经历的职位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