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top jounral上最近几年的研究来看,确实没必要硬分清楚行为金融还是标准金融。
最近越来越迷惑有一些人怎么能把这些东西界定清楚的。就连Fama本人也说“我现在也是一个行为主义者了”(2002)/Thaler(1995)在the end of BF 中提到类似的观点更早一些。
金融研究本身是没有什么边界的,各种观点的融合是趋势,也许会有个大致的区分,但不能很细。
同样,对于一些指标,比如交易量(VOLUME),我确实也分不清,而且是在我看了RFS,JF上关于这些的讨论之后也越来越觉得没必要分清。
这个东西在技术分析中的地位自然不用怀疑,“新手看价,老手看量”/
标准金融理论引入交易量的实证自然是很多,但是model中一该指标为重点考察的也是非常不少,最著名的文章
RFS 上Brown 的(1989)"On Technical Analysis",
Hara等三人(1994)在JF“Market Statistics and Technical Analysis: The Role of Volum”
Baker 和Stein(2004)JFM “Market Liquidity as a Sentiment Indicator”
此外,JAE上有几个模型也都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另外有些一时记不住的文章,其中有几篇最近和Hong或者Stein有关。
如果说到那些因为时间而被淹没的文章,估计会有更多,可以从有关文章参考文献开始寻找。
以上的都涉及刚才说的这个交易量指标,对于这样的文章和思路。恕我愚钝,确实分不清也不想分。而我相信,对于这些文章的作者来说,也未必会有什么理论基础和理论逻辑的完全不同。
这些文章,我是认真读了的。如果有争论,可以就其中一篇文章讨论一下那些理论基础或者逻辑有不同。
空对空的讨论具有马列遗风,这是最没劲的。
另外,楼上提到的“而且也不要混淆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市场价格分析和技术分析”,这个貌似很多情况下确实没必要分那么清的。
当然,我对技术分析没甚么兴趣,不懂也不想去懂。感不感兴趣在于个人,但是只是觉得有一部分技术分析的内容和学术也许离的不远。
不过楼主的问题我答不了,他想问的是行为金融对炒股有什么帮助。个人觉得这个运气和性格比较重要。行为金融和标准金融一样,是学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技术分析无关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9 13:47:1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