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636 1
2015-01-13

在中国学习经济学避不开三个人,但缺少一个人

       在中国,要想打实经济学学习的基础,往更高的平台发展,我们不得不面对三个人: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亚当·斯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相对应的就是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是目前中国经济学体系的三大学科支柱。

       我们避不开马克思,应该学好政治经济学。就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来说,物质生产和服务提供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是主要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研究方法使用哲学思维方法但不限于此,也使用数学分析方法。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一般分为一般原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全球化三大部分,以马克思为开创者的政治经济学是政治制度经济学。

                物质生产和服务提供                                                            三大部分组成内容

                                                                   哲学思维方法         

研究对象   生产力                       研究方法                          主要任务  揭示经济过程本质

                                                                   数学思维方法         

                 生产关系                                                                              揭示经济运行规律

                                                     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框架

       我们避不开斯密,应该学好微观经济学。看过学过高鸿业先生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整个微观经济学实际上都是在为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作阐释——“每人都在力图应用它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的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一般认为,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家庭、企业和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加以决定,分析的是资源配置问题。由于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中是通过价格机制决定的,故又称为价格理论。一般包括均衡论(局部和一般)、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市场论、要素论、博弈论、失灵论和福利经济学,供求关系式的分析贯穿始终,以斯密为开创者的微观经济学是资源配置经济学。

              局   部            均衡论               一  般

              基   数            效用论               序  数

                                    要素论

供 给     生产论                                     成本论    需 求                                                                    

                                   市场论                        

              福利论                                     失灵论

                                   博弈论

                     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框架

       我们避不开凯恩斯,应该学好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特殊时期造就了加强国家干预思想的宏观经济学,而凯恩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一般认为,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研究这些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这些变量中的关键变量是国民收入,因此又称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收入决定和波动,实际就是研究资源利用问题以及用什么政策改善资源的利用。对家庭、企业和政府三大经济部门在产品、货币和劳动三大市场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构成了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仅仅研究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如何影响国民收入的理论,构成了国民收入决定的最简单的理论模型,即国民收入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在上述模型中加入货币市场供求关系来研究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模型,称为国民收入决定的IS-LM模型;在IS-LM模型中加入劳动市场供求关系来研究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模型,称为国民收入决定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即AD-AS模型。实际上,前面两个模型只是研究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第三个模型研究的是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一起决定国民收入。如果引进国际经济部门,那么决定国民收入的总需求中,还有国际市场,可以用IS-LM-BP模型进行阐释。微观经济学以研究资源配置为目标时假定资源利用不成问题,相反,宏观经济学以研究资源利用为目标时假定资源配置不成问题。以凯恩斯为开创者的宏观经济学是资源利用经济学。

                           家庭          收—支模型          产品

         

三大经济部门    企业          IS—LM模型         货币       三大类别市场


                     

                           政府          AD—AS模型         劳动

                           加入         IS-LM-BP模型      国际市场

                                   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框架

       事实上,在我看来,所谓的西方微观经济学,其实就是为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一部书和市场经济作各种各样的解释和补充,实际上可以称为斯密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西方宏观经济学,其实就是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论)一部书和宏观调控做五彩缤纷的说明和扩充,实际上应该称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所谓的中国政治经济学,其实就是为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的《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三卷本和剩余价值学说做与时俱进的作注和利用,实际上其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但是我们中国经济学的开创者和代表人在哪儿?

       对于如今的中国国情和经济现实而言,既不能只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解决宏观层面的宏观调控、制度设计、上层建筑,也不能光学西方斯凯主义的经济学解决微观层面的市场调节、企业行为、消费需求,而最为根本的应该是提出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或者说是东方经济学(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仍然是西方的);这个新的经济学体系,应该以马、斯、凯主义的经济学为理论来源,主要以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分析与综合、具体和抽象、历史和逻辑、实证和规范、人文和理性为研究方法,以理论科学和实用主义为检验标准,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为目的;它应该可以最为有效的解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与民众、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经济实践和法律建制、国内与国外、一国与世界等等的关系问题,促进它们的和谐有效发展,达到整体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为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步较快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撑。(菜鸟看法,欢迎指正)

       参考资料: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微观部分)(第六版)、宋涛主编《政治经济学教材》(第十版)、逄锦聚主编《政治经济学》(第四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13 22:44:33
正在找方向中~~~想各种看看~~~谢谢Lz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