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11479 15
2006-01-12

大部分人都不会以经济学谋生, 但是,却关心天下,关心国家,关心民生,也关心自己, 希望能解释自己的所见所闻, 希望能和所谓的经济学家们进行思想交流, 而不是被他们的头衔或满嘴的词汇所吓倒。 我读书到现在(本科工科,直博管理),发现读书有两个目的, 一是学以致用,这样自然要相信所学; 而是学以否定,这样自然要对所学的东西充满怀疑。 而经济学是尤其需要怀疑的学问, 最好的学习办法是学以,从而否定 同时从身边的事实入手, 并辅以不停的思想试验, 有此三点,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博学和收获的幸福。

学习到现在,我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是认可的,但宏观经济学,还没有什么让我觉得无懈可击,特别是经济增长问题。

欢迎和爱做思想试验的同仁一起交流:qizhixin@tsinghua.org.c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12 15:26:00

一个有趣的思想实验

(2005.12.11)

价格是怎么形成的?比如,一块钱可以买一支钢笔,那么,为什么不是两块钱一支或一块强两只?经济学告诉我们,供需状况决定了价格,即所谓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很显然,经济学里面的供需规律说的是“价格的变化”,而不是价格。最初的的价格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假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个部落,一个是以种小米为生的农夫,一个是以捕鱼为生的渔民。如果他们永远不相遇的话,那么农夫是永远不知道鱼可以吃的,同样,渔夫也不可能知道小米可以吃!

某一天,一个农夫和一个渔民相遇了,于是,农夫第一次知道鱼可以吃,渔民第一次发现小米可以吃,而且味道不错!于是,农夫想用小米换鱼,渔夫想用鱼换小米,没有人告诉他们该怎么换,他们也丝毫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农夫认为1碗米可以换3条鱼,至少也得换1条鱼;而渔夫可能认为1条鱼可以换1碗米,至少也得换半碗米。很显然,二者要讨价还价,最终成交的价格是1碗米可以换a条鱼,显然,这个价格是农夫和渔民都可以接受的,则1<a<2

a究竟是多少呢?不知道!凡是大于1小于2的数值,都是有可能的,由上帝决定吧。不过,有了第一次交易,还会有下一次交易,还会有更多的农夫和渔夫加入到“鱼-米”交易中,而且很有可能形成定点定期的交易机制!在这些交易中,成交价格a12之间,但是,信息是完全的——起码不是完全没有信息,每次交易的结果都可能被他人掌握,每个交易者在下一次交易的时候,都会根据已经完成的自己的或别人的交易情况争取最高的要价。

最终,1碗米换1.5条鱼(或其他)这个价格成为一个稳定的双方都认可的价格。成为每次交易讨价还价的基准和起点。当然,价格还受到供需状况的影响,其实在前面的讨论中,供需状况的影响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我们为了追寻价格的形成过程,“扣除”了这部分影响,认为每次供需都是平衡的,总之价格

P=P0+P

P0就是我们上面用了大量篇幅描述的价格形成过程中的最终价格,或者基准价格。而△P则可以视为由于供需不平衡,或者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讨价还价导致的影响。

回顾一个问题,“农夫认为1碗米可以换3条鱼,至少也得换1条鱼;而渔夫可能认为1条鱼可以换1碗米,至少也得换半碗米”,农夫和渔夫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显然,对农夫来说,他做出这个判断是基于“鱼”能给他带来多少效用——用自己熟悉的“小米”来衡量,渔夫在给“小米”出价时也一样,只是用自己熟悉的“鱼”来衡量。

这就是交换过程中基准价格P0的决定因素——对出价者的效用决定了出价者的出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3 05:26:00
我水平还很低,可能不能和楼主讨论学术水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3 12:38:00
是不是可以直接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解释价格的形成,而用供需关系来解释价格的波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 23:28:00

两个人形不成市场,因此所谓的均衡价格仅仅是博弈的结果,不是真正的市场均衡价格。多数人才能形成市场,这时才可以直接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解释价格的形成,而用供需关系来解释价格的波动。
两个人私下达成的价格不能看作均衡价格,这时可用供需和效用(序数or基数?)关系来解释价格的波动。
楼主虽然是博士,但是管理学方面的,而非经济学方面的,因此要想讨论的话,得限定条件和讨论的话题。管理学和经济学都是博大精深的,私下觉得楼主还是开题讨论管理学的话题,这样才能深入妥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4 15:25:00
楼顶的贴子算是有价值的真话,代表版主奖励金钱50、经验50。继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