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591 2
2010-09-19
我是一名高校的学生,今年大三了,在大二时,我们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门课程,用的教材是上海复旦大学黄亚钧教授主编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我们用的是第二版与2008年2月第8次印刷。由于我是在绍兴一所不入流的大学,给我们上这两门课的老师水平真的不咋滴,每次我向她提细一点的问题,她总是说经济学只要粗线条把握即可,但是我觉得这样学习的话是很不严谨的!而且黄教授主编的两本教材真的是错误百出,由于我本身是学会计专业的,总是把严谨性挂在嘴边,虽然做人不能太极端,但是我觉得学术问题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得严谨啊!我就不明白了,作为一门学科,经济学难道就不应该抠细吗(我不是指一味的钻牛角尖)?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是季羡林老先生写的,他说自己早年留学德国时,德国人写的书在出版之前是要经过很严格的校对与审核的,其时间没准比作者写书的时间还要长,从这件小事中可见德国人有多么的严谨啊!希望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中国就出不了一本严谨一点,好一点,有水平一点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教材呢?这是为什么呢?不严谨的话能学好经济学吗???
在此附上一处我上面教材不理解的地方,希望哪位高人能够指点一二。


  我们的一门课程《微观经济学》(第二版)的主编名叫黄亚钧,不知道是复旦还是你们学校的,在他编的书中有一处很难理解,我问过我们学校的老师,他们都回答不了。我也发邮件给黄亚钧过了,可是他没回我。作为北大的高材生,希望你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我问问你的同学或老师,我问的题该怎么理解。下面这段话就是我问的题————
在微观经济学(第二版)第八十二页(关于生产者均衡)的第二段从第三行开始有这样的一段话 “厂商经营的总成本就是实际使用的所有资源的机会成本的总和。为明确起见,我们把如此计算出来的总成本称为厂商经营的生产成本或经济成本。因此,从经济成本的角度出发,厂商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应该正好等于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下面的等式成立:
厂商显性成本+厂商隐性成本=厂商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
那么我举出下面的一个例子(根据第八十页的小杂货店的例子改编):某人开一家小杂货店为生,店面是自己的(若该店面用于出租可得月租金1000元),进货总额为3000元(若该3000元钱用于投资或储蓄最多能给他带来X元的收入),月销售额为5000,如果该人选择别的工作,最多能给他带来800元的月收入。
在上面的例子中,显性成本为“进货的3000元”,隐性成本为“店面用于出租可得的1000元 + 自己若在别处工作获得的800元”,则 生产成本(经济成本)=3000+1000+800=4800
该店主所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为“店面用于出租可得的1000元+ 3000元钱用于投资或储蓄最多能给他带来的X元+自己若在别处工作获得的800元” 即 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之和=1000+X+800
又因为“厂商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应该正好等于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所以
3000+1000+800=1000+X+800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9-20 12:20:25
厂商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是计算经济成本的方法,如果不按要素机会成本相加,你如何知道经济成本总和?如果3000元带来3块钱利息,那3块钱利息也是3000元用于进货的隐性成本,所以你最后的公式左边还应该加上x元才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6 18:39:52
觉得是生产成本(经济成本)=(3000+x)+1000+800     (x为整数)
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之和=(3000+X)+1000+800(x为整数)
因为按楼主的说法是要考虑到投入成本得到的x因素,那你就得在两个式子当中都得讨论。因为上下都有3000元钱的资金,所以讨论它的时候我们也得同时考虑其得到的x的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