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554 7
2006-12-16
上海的“精英”与北京的“精英” -- 黎阳<BR><BR><BR>有人说,“北人直爽勇猛,南人聪明谨慎”。这是往好了说。要是往坏了说呢?那就成了“北人粗野蛮横,南人奸诈胆小”。这个概括对普通人适用不适用不知道,但用来描述上海和北京两地的“主流精英”,倒真是“姓郑的娶了个姓何的——郑何氏(正合适)”。 <BR>  人们指责“主流精英”勾结利益集团盗窃国库坑害百姓。北京的“精英”们不知是听惯了还是不要脸惯了,反正从来不在乎。不仅不辩解,而且公开认帐直言不讳毫不忸怩,一副“敢作敢当”的架式:“我为你们(富人们)讲话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年两年,而是20年”、“20年来一直为企业家说话”、“腐败有利于经济增长”、“为了达到改革的目标,必须牺牲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3000万老工人。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中国的贫富差距大吗?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和谐社会才能有希望。中国穷人为什么穷,因为他们都有仇富心理”、“我建议取消所谓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 <BR>  上海的“精英”可没有这种“敢做敢当”的“大无畏”气概。不知还没听惯还是当了**仍舍不得牌坊,急急忙忙跑出来辩解,“声音颤抖”地说道:“请你指出我和哪个利益集团结盟”、“捣浆糊”……都一大把年纪的糟老头子了,还象大姑娘小媳妇似的当众故做娇嗔,好象自己还挺魅力无限、楚楚动人一般。 <BR>  “主流精英”的倒行逆施犯了众怒,上网群起而攻。北京的“精英”从来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嚎气(不是笔误,就是“嚎气”——没气怎么嚎?):“经济学家要有勇气顶住互联网的压力”、“我不与无耻之人辨论”、“讲策略不是学者的事”、“正确观点不需要投票”、“阿猫阿狗”、“你不懂,等学懂了再来说”、“图穷匕首现”…… <BR>  上海的“精英”就乖巧得多,顶不顶要看情况,善于见风使舵。陈良宇在台上时傲得不得了:“很不屑于跟任何人讨论新版历史教科书问题”、“不接受任何采访”。等陈良宇一垮台立刻如同断了脊梁骨的癞皮狗,从“很不屑于”、“不接受任何采访”摇身一变为主动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是改变,不是政变”、“盖茨来了,毛泽东也没有走”——但是就是故意不告诉你新版的高中教科书的确删掉了毛泽东,这样说其实是在拿着初中的课本糊弄人。 <BR>  “上海专家建议不再以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消息一传出,全球华人大哗,抗议之声如狂风暴雨。上海“精英”见状立刻找记者宣布:“自己此前从未就此事接受过媒体采访,所谓龙不再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报道纯属无稽之谈”,“这场风波,本身就是一次误读,以及据此引发的误报”,然后强调:“中国龙的形象一定要坚持!”——不过,要“使‘龙’的形象更完整、更丰满”,也就是说,“构塑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个“课题项目”依然是少不了的。 <BR>  这一切看起来好象是天衣无缝,其实经不起仔细推敲。 <BR>  “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这一事实本身就是对“龙”的否定。否则花钱搞这玩艺干什么?钱多得没地方使了? <BR>  “此前从未就此事接受过媒体采访”只是说:没有在媒体上提出过“不再以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专家建议”,却回避了到底有没有这种“建议”这个真正的关键。只要有这回事,那跟谁讲过、在哪儿提出并没有太大关系。不在媒体上提出,可以在“学术探讨和学术研究专业会议”上提出,在“内部报告会”上提出,在“项目建议书”里提出。“上海精英”来了个“四两拨千斤”,轻轻一带就把“有没有这回事”的问题变成了“有没有跟媒体提过这回事”的问题。乍一看是矢口否认,实际上是“金蝉脱壳”。 <BR>  “强调‘中国龙的形象一定要坚持!’”这句话听起来好象挺振奋人心,但是联系上下文一琢磨就满不是那么回事了。别忘了人家话中还有话哪:“在对外宣传和传播时可以注意挖掘诸如‘龙凤呈祥’、‘龙王送雨’、‘龙飞凤舞’等和谐元素,使‘龙’的形象更完整、更丰满”、“期待通过对‘构塑中国国家形象品牌’的研究,构建和谐文化,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龙的形象”必须挖掘了“凤”、“雨”之类“和谐因素”才能“更完整、更丰满”。如果不“挖掘”呢?那就不“完整”、不“丰满”、不“和谐”了。这跟“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之类说法有什么本质区别?不过是另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BR>  马克.吐温说:“美国国会有些议员是狗**养的”。美国国会议员大人们怒火填膺,勒令马克.吐温道歉,否则司法伺候。马克.吐温遂公开“道歉”曰:我说错了,应该说“美国国会有些议员不是狗**养的”。于是雨过天晴。 <BR>  再看看“上海精英”的逻辑,跟马克.吐温的是不是一个味儿?说“龙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犯了众怒,那我就说要“挖掘诸如‘龙凤呈祥’、‘龙王送雨’、‘龙飞凤舞’等和谐元素,使‘龙’的形象更完整、更丰满”、“通过对‘构塑中国国家形象品牌’的研究,构建和谐文化,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说龙“充满霸气和攻击性”不行,说龙需要“挖掘和谐元素”该可以了吧?说你们“有些人是狗**养的”不行,那说你们“有些人不是狗**养的”该可以了吧?认可“上海精英”这番“解释”的人,象不象挨了骂还直夸好的傻瓜? <BR>  总结这一切,符合不符合“胆小加奸诈”的“上海精英”“特色”? <BR>  “上海精英”也好,“北京精英”也罢,其“特色”都有可爱之处,当然也有可恨的地方。 <BR>  “北京精英”往往坦白得可爱,直言不讳自己就是为少数权贵服务,一点也不掩饰。你敢惹他,他窜上来就咬人:打官司、发律师涵,大有疯狗的遗传,凶神恶煞一点不隐瞒,所以欺骗性小一些,容易让大家看透本质,教育性极强。其可恨之处在于有股子“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流氓气概,永远死不认帐,“煮熟的鸭子——肉烂嘴硬”,宁可带着花岗岩头脑见上帝也要死缠滥打顽抗到底。 <BR>  “上海精英”往往胆小得可爱,背后有老虎撑着便“狐假虎威”为所欲为,一旦没了老虎当靠山立刻能看出势头不对,及时装怂。不过仅仅是“装怂”,只要你不备就立刻回过嘴来再偷偷咬上一口,不失狐狸本色。只要你看透这一套,抓住尾巴狠揍,它精神崩溃了立刻比谁都老实。其可恨之处在于极其狡猾,阴谋诡计层出不穷,属泥鳅的——滑溜得要命,稍不留神就要上当。比如这次关于“龙”的辩解。 <BR>  不过有一点应该记住:无论是“上海精英”还是“北京精英”,尽管有不同的地方,但相同之处更多更要害:都是勾结利益集团坑国家害百姓,都在实行“去中国化”,都在借口“国际接轨”帮国际垄断资本压榨中国,都在借口“市场化”疯狂推行“丛林法则”,企图把中国变成野兽横行的大“丛林”,把有五千年文明传统的中国人变成一群吃人的野兽。这才是其最共同的地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16 19:37:00
“精英”是撕裂社会和谐的“罪人”!!!

28年以来中国出现新的利益集团,号称“精英”。
什么是精英?就是政治家、企业家和思想家。 他们主张有钱的,有权的联合起来,收买那些依附于他们的知识分子,为自己争取利益。这个集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既得利益者。
他们控制着中国的财富的输送渠道,慢慢在吸干老百姓的血。
他们聘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作为代表人物,误导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向。 他们漠视工人农民的利益,漠视社会底层人的利益,把中央关心弱势群体污蔑为“民粹主义”; 他们自以为在中国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他们把自己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和政府干预对立起来,片面渲染政府垄断限制了他们的利益,而不承认国家对他们多年进行保护和支持的事实。他们还提出用钱本位代替权本位。
中国老百姓的新的“三座大山 ”,住房,教育,医疗就是他们搞起来的,“三座大山 ”压的中国老百姓喘不过气来。这“三座大山 ”搜刮了老百姓毕生的财富。
形成了独特的世界奇观,GDP猛的往上窜,但老百姓幸福指数往下跌。
广大拼命工作的百姓发现挣钱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房价的攀升速度,在国家一片经济发展叫好声中,人们憔悴不堪,早年白发。他们茫然地看着不断攀升的房价,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地产商和官僚正一点点地榨取着他们的汗和血。
罪恶势力已经渗透入地方政权和司法体系!农村“卖”地,城市“卖”厂,无法无天的“拆迁”,天文数字的高学费、高房价、高医疗费!广大群众世代积累,并且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的生产与生活资料被空前疯狂地“合法”抢劫,人格尊严横遭践踏!!
国人在承受很多的痛苦后也认识了“精英”的嘴脸。
无论什么国家,无论什么政府!——安居乐业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基础和政府的责任!
中共中央日前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认真研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这个讲话指明了我国将来经济社会发展正确的方向。
我们也相信随着各方面的政策措施到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回到正确社会主义的轨道上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5 21:01:00

三、如何以唯物辩证法看待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和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西方经济学的一些理论、思想、方法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也得到了很多应用。但是,这并不能说西方经济学就完全适用于我国。

我们在学习和应用西方经济学时,需要注意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原则。

(1) 要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西方经济学

我们知道西方经济学从大的角度讲有微观和宏观之分;从小的讲,则有更多的分支或学派。因此,我们应注意看到西方经济学各个分支或学派同西方经济学这个整体以及这个整体的其他部分之间的联系。我们要需要注意看到西方经济学同我国经济建设现实问题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还应当注意到西方经济学原理同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针之间的冲突和联系。

(2) 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西方经济学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地区或国家,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文化传统、法治水准、人们的认知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故而,西方经济学自然也是处于一种发展变化之中。

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形成、发展、演化是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历程相伴随,这就决定了西方经济学同西方社会的人文传统、政治法律、审美观、价值判断等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在我国,无论是历史文化传统,还是当代政治经济发展,都同西方社会具有极大的差别。我国当前所建设的基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和谐市场经济体制,则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原理为指导的新型的市场经济,在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原理、思想、方法技术时,就需要对其中涉及意识形态成分的东西加以必要的辨析并做出适当的剔除,对那些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实践的具体的经营管理方法及技术应大力推广应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6 13:14: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6 13:23:00

经世济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6 16:41:00

我们假定:文革时候有一种显学:样板戏学。那么,这种学,这种学的学者、追随者,会是什么结果呢?

现在,西方的主流经济学,也是如此。

不但如此,西方的主流经济学,并不是治国安民的专门学问。它只是学科当中的一种,它也基本上是事后的一种分析而已。例如美国的统治精英例如政客、经理,都是主要学主流经济学的吗?

现在在中国,伴随着产权改革的进行和改革开放硕果累累,主流经济学已经开始失去其光环,已经成为凡人了。假若再有大批人热情追随,将来会吃不上饭的。

另外,任何一门学问,都不是说人多势众,就能皆大欢喜的。假若有十万中国学子热情洋溢地学习主流经济学,将来能有几人成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