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3439 14
2015-01-15

   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叫做:道德经的真相至今未露出十分之一。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但是我要说的是:对于道德经的解读不仅简单而且太简单。道德经,如果你一开始就抱着“绝世秘籍”的眼光去解读那肯定是吃饱了撑的了!没事找事,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因为道德经所写的理论太少了!几乎是中国所有古代经典中最少的一本了。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做一个旁观的解读者;不要给道德经带上太多的神秘面纱,就把他当做一本普通的古代书籍去看,做一个旁观的解读者,我保证你会有自己的发现。

   我的解读和当下普遍的解读是不一样的。以下是我对道德经做的概论:

   1、大国与其雄霸天下倒不如雌霸天下。

[size=10.5000pt]  2、道德经跟道教说不。

[size=10.5000pt]  3、得道者的行列没有和尚道士的份。

[size=10.5000pt]  4、道德经:一本吐槽的书。

[size=10.5000pt]  5、道德经:来自两千年前的道德绑架。

[size=10.5000pt]  6、想要静、要先动

[size=10.5000pt]  7、道不靠悟而靠做

[size=10.5000pt]  8、道德经:易经的儿子

   9、入世越深得道越深,出世越深得道越浅!!


一、

    道德经是写给成功者的,它的受众是已经有了成就的人,不是普罗大众。属于成功者继续成功下去的指导手册!或者说是土豪行为规范指导手册!


二、

     道教和道德经没有半点关系! 道教的得道者是进山的 ,而道德经的得道者是当官的 !


三、

     任何一本书都有其内在逻辑,道德经的逻辑是:成功者想继续前进必须要先后退。换句话说:有为之人无为而更有为!简化作:有无生有。请大家记住:“有无生有”这句话就是道德经的精髓!道德经的道经就讲了这点事儿!


四、

     全世界除了道士、和尚没资格成为得道者外 ,几乎每个人都是道德经的实践者!


五、

      道德经的的得道者不一定懂道德经,也不一定懂道家思想!! 是可以“自学成才”的。甚至有些得道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得道。曾国藩就是典型的道家得道者,但是他的公开身份却是儒家集大成者!


六、

      儒家和道家没有半点区别!根本就是一回事儿!



七、

    道德经充斥着强烈的道德绑架意味。



八、


    看破、放下、去妄想、去执着根本不是道德经的思想!!如果道德经真这样弱智连村也出不去,更甭提风靡全世界了!



九、

    道德经不是一本修仙书,也不是教人长生的书,更不是什么宇宙密码,它是一套延长成功者成功周期的方法论。



十、

    怎样才能入静?动多了自然入静。这是道德经教给我们的!那些违背自然天性逼迫自己强行入静的的说法基本上是骗人的, 只有看国产武侠剧看多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误会!



十一、

   道德经的原始理论构架来自自然规律。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高大上的解读几乎都是骗人的歪曲的。



十二、

  道德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以柔克刚 ,只有以大欺小。前途还需要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悟道”是误区!


十三、

  道德经是根据易经的《益卦》写成的。

十四、

  道德经的强国论:雌霸天下




   道德经的强国论:雌霸天下

  道德经启示录:

                    一、 大国与其称雄天下,倒不如称雌天下 。

       称雄天下、称雄世界这似乎是一件看似平常而又理所应当的事情。仿佛现在的大国都在干着这样事情。但是,老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想称霸天下吗?别做雄国了,要做雌国 。

   什么是雄国,什么又是雌国呢?

   举一个不太恰当地例子:两条狗。一条公狗,一条母狗 。假如到了狗狗的“婚媾期”,一定是公狗屁颠屁颠的找母狗套近乎,母狗还爱答不理的,抻着绷着。一副“老娘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架势,此时的母狗最风光,通常情况下找母狗的可不止一条公狗呐。

   现在明白什么是雌国了吧。

   没错,我们通常见到的古代国家大多数实行的都是“雄国”政策。为了自家的地盘你挣我夺,互不相让。谁打赢了,这地盘就归谁。然后打赢的一方地盘增加,继续欺凌比自己的弱小的“雄国”,直到最后被更大的“雄国”吃掉。正所谓弱肉强食。所谓“人无千日好 ,花无百日红 ”,似乎谁也不可能是永远的霸主。

   到底怎么办呢?

   原本在一旁风骚的打着酱油的老聃不在选择沉默,他清清嗓子,然后说道:俺来说说吧! 何不实行“雌国”政策嘞?干嘛非得实行“雄国”政策呢。。。。。。

   呃。。。。 不好意思,老聃是河南人, 普通话不标准,还是我替他说吧。

   什么是雌国?

   所谓的雌国就是不去与人争地盘,但周边的国家都喜欢与我套近乎的国家就是“雌国”。想象一下那条小母狗。。。。

   成为雌国的好处?

   对外:不去争夺地盘而地盘(势力范围)越来越大,周边国家尽皆臣服,甘愿藩属于我,受我国的册封。对内:百姓安居乐业,物阜民丰,国泰民安,国家没有过多的法纪政令而民众自我约束。民众不知有国。

   想成为雌国有神马条件?

   条件有两点:

       一、你需要足够强大,强大到别的国家无法在短时间逾越你,强大到别的国家认为跟你开战是一件以卵击石的事情。说白了:你的绝对实力必须超越一般人。

       二、你不能有脾气。雌国嘛,就应该像少女一样的文静,像水一样的温柔。

   做到这两点你就算修炼成雌国了。

   老聃所说的雌国居然是一个外表斯文,四肢发达的少女!!毁三观! 总赶脚有些被坑了。。。。。

c2930d2c11dfa9ec7538fc3960d0f703918fc14f.jpg

   为什么想要成为雌国绝对实力必须强大呢?

   一、让别的国家心生敬畏,由敬畏到崇拜。(想想日本跟美国的关系)

   二、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别的国家依附你的时候不至于看到你过分弱小而把你吞掉,取而代之。谨记:五行相诲。

   为什么想成为雌国不能有脾气呢?

   一、因为只有这样别的国家才喜欢依附你,并且有安全感。

   二、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你本身很强大,你想欺负谁都可以,谁也说不准你会不会把依附自己的国家吃掉呢?只有没脾气的你才不会去欺负臣服于你的国家,这样臣服你的国家会越来越多。切忌:五行相乘!

   怎样才能做到没脾气呢?

   道理很简单,但是不好做。

   要有满足感“小国寡民”:很小的一片国土就让我满足的情况下,我却拥有五湖四海。很少的国民数量就让我满足的情况下,我却拥有百兆国子。有了这样的心态,对内不再征发徭役、发布过多的政令,为扩张领土而让百姓劳累。对外,不在有杀伐、征战、兼并。使别的国家因为你的一己私欲而遭受苦难。

   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或者是国家就算是“好脾气”的个人或者国家了。所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15 08:45:37
    无为为何物

    现在很多人在讨论所谓的“入静”。甚至有些人问怎样才能入静等等的可笑问题。 为什么入不了静??原因很简单,动的少了!! 你多动自然静!!这就是道德经教给我们大家的方法!道德经是一门符合自然规律的学问。他怎么可能教你违背自然天性的荒唐事情呢???所以想入静的朋友劝你别再被人耍了。那些整天嚷嚷去妄想去执着的人我好想温柔的对你说一句:去你妹! 都别再误人子弟了!!!

   大家读道德经首先要明白一个结论:道德经是写给成功者学的 。不是普罗大众都可以学的。但看却是所有人都可以看的。 为什们这样说呢?

    没有愚蠢的理论,只有愚蠢的看客!!现在很多人埋怨道德经,说道德经误导了好多人,道德经太消极等等 。我真想暴粗口 。明明自己味觉失灵,非得怨厨子做的菜不好! 。道德经教我们“归无”“处下”“后其身”等等这些看似消极的方法论根本不是要所有人这样做的。这些方法论有个通称叫做“无为”。但是无为是有前提的。一定是成功者才能够去无为。那些认为自己被道德经害了的人我敢说你肯定不符合成功者的标准!!书上写的很明确“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睁大眼睛看好!!!是谁无为???!是圣人!!你丫的是圣人吗?还恬不知耻的讲无为没用!说什么道德经害了你,你说这话到底脸不脸红????

    另外大家要明白一个相当相当相当重要的问题:书上说的所有关于无为的扩展词,比如“后其身”、“外其身”、“处下”、“无德”、“缺”、“冲”、“屈”等等好多好多这样的词汇,这些状态都不是刻意做出来的。而且做是做不出来的 。这些全都是一个人成功后老天爷送给你的“附加品” 。换句话讲,看破、放下、去妄想、去执着不是修出来的,是你在自己行业里努力奋斗成为成功者后老天爷送给你的 。

    还记得庖丁解牛的故事吗 ?这个故事见于道家经典《庄子.养生主》。庖丁的解牛水平进入了化境,完全是“无为”状态的真实写照。别人笨手笨脚,不知要损坏多少好刀,而且费半天功夫也解不完的牛,庖丁解起来跟没事人儿似得。。。。。庖丁的技术在外人眼里看破了,放下了,归无了,入静了,无为了。。。请问庖丁是怎样“看破、放下、入静的”,是在自己解牛水平还是臭手的时候强迫自己“入静”的吗??是强行让自己“看破、放下”的吗???是跟装b似得迫使自己“归无”的吗??当然不是啦!!!是他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去做事,努力的让自己出世。不知毁坏了多少刀,不知流过多少汗。最终有一天庖丁无意中发现自己解起牛来很顺当了,而且似乎越来越顺畅,从此以后庖丁没有换过一把刀。。。

    他的技术在外人眼里看起来是神奇的,了不起的。是得道者。但是只有庖丁自己才明白: 鬼TM知道自己是啥时候开挂的!!

    没错,量变多了自然质变,量变的程度是自己掌握着的,可控的。然而,啥时候能够质变可就说不准了,这得问问老天爷,没准老天爷看你长得帅一高兴赏你的 。咦? 难道老天爷也是外贸协会的? 看来对于成功俺是没戏了。。。 强烈建议外贸协会踢出老天爷这个大V

    所以我要说的是:“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跟“ 庖丁未解牛而解全牛” 一个意思,所谓“目无全牛”  ,人家庖丁未解牛之前他已经在头脑中解完了牛。你别看着神奇也跟着学,这种本事不是模仿来的,是脚踏实地流汗水流出来的。等你做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的就“看破,放下”了。这就跟武术技击大师讲究武德一个道理,这个武德不是他故意装的,装是装不出来的。是他打人打多了,流汗流多了,自然而然到了最高武术技击境界后老天爷送给你的。而且当你有了武德后,你会发自内心讨厌打打杀杀 ,讨厌争强斗狠。即便有人莫名其妙批你一耳光你都不带还手的 。这是模仿不来的,也是装不来的。什么叫“止戈”。。这就是真正的“止戈”。。。。


    所以我说这个世界上除了和尚道士没资格评选年度最佳“得道者”外,这个世界的任何人都有资格当选。逼迫自己入静这种事情本身违背了自然规律!所以好心的劝各位和尚、道士师傅们:不要再把厕所当成你们的心灵寄托了! 女神我们约会吧 。。。。开个玩笑啦。。。。

    (每当看到去吃肯德基的和尚蜀黍和跟女神约会的高僧我就会想:又多了一个明白人  )

所以我说:道德经是写给成功者的书。压根不是给平凡人或者说未成功者学的。现在,你明白了吧。所以那些想入静的朋友千万不要再逼迫自己“入静”了。即便你现在入了静也是假的,是装的。“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你尽情的动,动呀动,努力地出世,努力地流汗,辛勤的工作。有一天你会成功的,或许你成功的那一天就是你彻底厌倦“红尘”的日子。到那个时候你的入静才算是最真实也最彻底的!!!所以想入静的盆友快让自己先成功吧!!!

    给你打个比方吧,生活中很多事情蕴含了儒家和道家思想。举个例子:背书。背书的过程往往这样,尤其是古文,一开始你读都读不通顺,多读几遍后,慢慢的你发现读的挺顺了,后来越来越顺,然后你开始背,背的时候刚开始很容易忘,时不时的要偷瞄两眼书,慢慢的你偷瞄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终于背的熟练了。但是此时的你还到不了条件反射似的去应用书上每一句话的地步,直到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慢慢的在你脑海中沉淀。此时的你才能随时脱口而出书上的话去现实生活中应用。因为你彻底熟练了,熟练到你根本不用思考就能说出每一句话的地步。就好像这些话跟你融为一体了一样。


那么这个时候其实在道家眼中你“得道”了,因为给人感觉你就像把书中的话消化了、看空了、看破了、放下了一样。完全不用思考就能够随时取用。所以道家说:你就好比回到了没有背这本书之前的状态。用他们的专业术语叫做“归于婴儿”了。你对书本的取用程度就好像没有刻意背过一样的自然。所以道家说:恭喜你,你得道了!!


可是这个世界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自己为了背这本书吃了多少苦!!!!


你成功的背会了这本书,你成功了。你是实至名归的成功者。同时,你也是道家的得道者。


所以,那些想“归无”“看破”“放下”的人别再做一些没用的“悟道”工作了。道不是靠你隐居起来打坐参禅悟出来的,那都是模仿,是假的,做不到真正的条件反射的状态。道是靠你努力的入世,努力地流汗,努力地往上冲,努力地工作,量变达到质变后老天爷送你的。

这个小故事讲完了。。。。。。其实没有

    其实你应该注意到,你在没有背熟练这本书之前做的那些工作其实就是儒家所推崇的方法论啊!也就是说在儒家看来你也得了儒家的道。从基础一点点的积累,勿以善小而不为,自强不息,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最终你通过儒家的方法论成就了自己。


没错,你通过儒家方法论背会了书,成为了成功者,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不知不觉得把知识融到了自身“归无”了。所以你不知不觉的成为了道家得道者了。所以道家的“道” 某些时候不是你做出来的,而是不知不觉有的。而当年老聃看到了这个现象,他无法给这种难以言说的现象下一个定义。

     所以现实生活中儒道难以分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存在。互为先后,互为表里。

     所以想成才吗,先学习儒家后学习道家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5 08:47:42
道为何物?
    首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这是一个践行“道”学而自成一派的故事,可要仔细看呐:这是欧洲油画立体派创造者毕伽索的故事,说起毕伽索很多人会觉得我崇洋媚外,中国那么多名人不讲,干嘛非要说老外呢?看完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毕伽索可以说是中国大多数老百姓较为熟知的欧洲几个大画家之一,原因也很简单,老毕的画太值钱了!谁有一张几辈子吃不清!但也有一些人很不以为然:老毕的破画我五岁的儿子都能画出来,有什么大不了的?!还那么值钱!真没天理!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但老毕为什么非要那样画呢?他干嘛不画写实一些,非要画得那么抽象呢??其实大家不了解,老毕大概20岁左右的时候画画很写实的,简直可以匹敌达芬奇老爷子。但这期间他接触了一门艺术,当他看到这门艺术后被深深震撼了!老毕激动万分,心朝澎湃!老毕一激动后果很严重。从那以后,老毕不写实了转而写意了,开始画起了抽象画,最终一举成名,创造了影响世界的“立体派”油画!你肯定会好奇是什么艺术使老毕创门立派、闻名世界的呢?是我们中国伟大的国画和日本浮世绘!而我们都知道“浮世绘”是学的中国古代版画。所以老毕有如此大成绩中国国画功不可没。东方绘画讲究线条,老毕也跟着画线条,东方绘画平面处理不画明暗,老毕也老老实实跟着学,与其说老毕在画油画,不如讲老毕在画国画,老毕自己说过,他最崇拜的是齐白石,还说世界上只有东方有真正的艺术。不光老毕,包括凡高、塞尚、莫奈都受中国日本艺术的影响!所以说:中国艺术影响了近代欧洲啊!了不起!

  从老毕的绘画历程我们发现一个道理:老毕由写实绘画发展到抽象绘画,其实是“反朴归真”了。也就可以说老毕做的这一切很符合道德经讲的“道”。老毕由写实回归到了像小孩涂鸦的抽象画,正是他“归于婴儿”的体现。这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老毕从出生到20岁是绘画上升期,20岁时是瓶颈期,20岁以后是绘画“退步期”。表面上老毕似乎退步了,实际老毕是升华了!如果他在20岁之后继续写实下去,真不好说他还会不会有今天的名声,因为写实的人太多了,恐怕老毕要默默无闻的度过一生了。既使有成绩也不可能像现在这么大。是“归于婴儿”的抽象画成就了他!因此我们说老毕得“道”了。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一个人想要“归于婴儿、反朴归真、无为”,前提是你必须要先像老毕那样有一段事业上升期,要在你取得很大成绩再也无法上升后。方可转而“无为”,从而反朴归真。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像老毕一样创门立派、事业辉煌、闻名世界!记住,你一定要事业有成遇到瓶颈无法上升,才可以“无为”,或者说才有资格“无为”。只有事业有成的人“无为”才会更加有为!那些事业刚起步的人没有“无为”的必要!因为你本身事业就处于婴儿期。处于婴儿期的人哪有“归于婴儿”的资格呢?!


  用一片树叶举个例子:一片树叶怎样才能“落叶归根、反朴归真、归于婴儿”呢?答案很简单:让它长大,到了秋天,树叶长大到无法长了的时候自然反朴归真、落叶归根。没有哪片正常的树叶刚萌芽就落的。一定要在长大后才有落叶归根的资格!有一些连书也没读过的白丁整天装扮成道士,装模作样,装神弄鬼,说话就露出真实水平,把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拿来与人讨论,整天净问一些不着边际的话,甚至惨到连文言文也不懂,一张口就说“看破,放下,去妄想、去执着”还恬不知耻的号称这是“道”。这不是胡说吗?你到底看没看过书??!胡说也没这样扯的!你这不是骂人吗?祖宗的智慧如果真这样弱智《道德经》还能风靡全球吗?连村也出不去!别在这误人子弟了!!一片树叶一定要长到一定程度后才可以落叶归根,归根是有条件的!!哪有一开始就让树叶落的?你这不是害它吗?如果树叶真像你说的那样刚萌芽就必须归根,那还有夏天吗?直接刚立春就到冬至了!


  根据老毕的例子和树叶的例子我们得出:一个人若想无为、归于婴儿、反朴归真。首先要事业有成,而且事业要处于瓶颈期,无法继续上升后才可以实行“无为”。而无为的目的是让你事业升华,更加有为!因此我们讲:有为之人无为而更有为。简化作:有无生有!记住:这个就是道德经“道”的智慧!




  任何一本书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有无生有”就是道德经的逻辑。意思是:有能力的人通过退后来前前进。没错!这就是道德经告诉我们的在某些人口中叫嚷着所谓的“惊天秘密”,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那些所谓的惊天要不是跟电视卖假药一个级别的“羽化修仙”,要不就是跟街头杂志一个水平的所谓“宇宙密码”,请妄想着做梦的人醒醒吧。道德经不是你们意淫的工具!!它是一本世间至强的学问,是一本教成功人如何继续成功的书!!请仔细看好!!是教给成功人士的。。。不是普罗大众!!书上讲得很明白,试问生活中谁能轻易的做到“大德”“大盈”“大成”“大辩”“大直”“圣人”等等的级别呢???废话!这些都是成功者!!


  换句话讲,一个人若想实践老子讲的“无为”的前提是你必须先有为。有人会很疑惑:既然都成为有为之人了,也就是说你都成功了,无为还有什么用呢??。。。不对!正因为你有为了你才更应该“无为”,因为成功者想要继续成功的法宝就是“无为” 。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有人可能会继续问,那请问如果成功者不去“无为”后果是什么?。。。只好用书上的话解答了:强梁者必死!!!还记得韩信吗?他是典型的成功者,汉朝霸业的开创人,如果他但凡懂点“无为”之道。他很有可能不至于那样“晚节不保”。“...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句话跟“圣人外其身而身存”一个道理。


  包括后代的很多人,比如大明朝。以及本朝的某些人但凡懂点“无为而无以为”之道,会下场那么惨吗?


  刚刚我讲到道德经的“道”是“有无生有”。说的是一个事业有成之人通过无为而更加有为的道理。这个“有无生有”就是四象中的“少阴象”。有人可能会问:你看“有无生有”这句话的第一个“有”指的是成功者、土豪。那像我们这样的屌丝怎样才能成为成功者,从而符合“无为”的资格呢???关于这一点就要说说“无无生有”的智慧了!。。。。。。“无无生有”讲的是一个没有基础的人从基础一点点做起,最终取得成绩、事业有成!这就是量变到一定程度质变的道理。这个道理讲得便是毕伽索20岁之前所做的事。老毕因为从小一直践行“无无生有”的智慧,最终在20岁时具有了极高的写实能力,从一个屌丝变成了土豪。为他20岁以后应用“有无生有”打下条件。“无无生有”和“有无生有”虽然都讲“无”但前者是讲究“从无”,也就是从基础做起。后者讲的是“归无”,回到原点,归于婴儿。两者有本质不同。



  大家一定要明确“道”和“无为”的关系,道是自然规律,这个自然规律就是事物从生长到消亡的过程,任何事物都逃不出这个自然规律!天地也不能免。因此“道”先天地而存在,比天帝还早。“道”既包罗万象又面面俱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再细小的事物也逃不出“道”的制约。李耳没有给道下定义。但道是自然法则与规律,道法自然。无为是道应用于实践的产物,是一套方法论,“道”是自然规律无法直接用于实践,无为是道的“经济人”。人们想了解“道”这个大咖。只有通过他的“经济人”才可以。道是朴,无为是器,人们只能用器。



  首先大家看这四句话,每一句话的第一个“有”或“无”指的是一个人的起始状态,“有”指成功者、土豪。“无”指没基础的人、屌丝。每一句话中间的“有”或“无”指的是处事的方法。每句话最后的“有”或“无”指取得的成就。下面我分别对这四句话进行分析。首先:“无无生有”讲的是一个屌丝虚心从基础干起最终取得成绩,事业有成,成为土豪。属于是屌丝的逆袭史,量变最终质变。类似的成语:静极思动。第二个“有无生有”讲的是土豪处世低调,架子很低,平易近人。最终受到所有人敬重,由土豪变成了高富帅,“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意思,也表示:打下基业后,土豪不居功自傲,功成不居,虽然作风随和低调,所有人都觉得他很高大!都打心底敬重他,都愿意亲近他,愿意帮他成事,所以土豪事业更有成!尽管土豪处处“后其身”、“外其身”、“处下”,但是所有人都永远把他摆在第一的位置。有什么好事第一个想着他!后其身反而身先,外其身反而身存。



  有人可能已经看岀来了,没错,“无无生有”是儒家的智慧,儒家讲究虚心求教,从基础一点点做起,耐得住心性,注重细节,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勿以善小而不为。不患得患失,不极端,允执厥中,最终积小成大,量变到一定程度后发生质变,成就大贤的智慧,它针对的是普通人,是屌丝。我们说这一条叫作“屌丝的逆袭”。而道家“有无生有”的智慧,主要针对的是儒家培养出来的成功者,道家让这些成功者“复归于婴儿”“无为”。时刻以一种“自己很低下”的眼光处世与审视自己。对己严,对人宽。时刻用“缺”“冲”“屈”等等审查反观自己,而平时与人交往要时刻“处下”“后其身”“外其身”不与人争,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受人尊敬。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称这一句话叫:土豪保卫战



  我经常讲,儒家和道家是“人才培训工厂”车间生产线的两个阶段,儒家初级生产,道家二次生产。而后出厂成才。儒家接收的是未开蒙的小孩,用“无无生有”的观点将他培养成才后送入道家,道家用“有无生有”的哲理将他复归婴儿之态。只有兼备了儒道两家智慧的人才称得上处世大师、圣人。韩信就属于儒家生产线通过了但没有送入道家生产线。所以他不懂得“功成不居”的道理。




  没错儒家和道家其实根本没有半点区别!那些成天歇息地里叫嚷“反儒”的人,我真替你们脸红:你不先通过儒家成才怎么践行道家思想???!!!也就是说你不先通过一二楼怎么到达第三楼???空中楼阁!!!简直胡闹!!!你们都读过书吗???读过原著吗???三季人!大嗓门!






  第三句:“有有生无”。讲的是土豪处处恃气凌人,居高临下指挥人,处事高调,时时显示自己的身份,做事刚直没有空间,尽管周围人都尊敬他,但更多的是怕他,畏他,高处不胜寒,没有人喜欢与他相处,尽管他身份高过所有人,但他在人人心中的地位降到了最低点(生无),也没有人愿意帮他成事,反而会在他有难时落井下石,所谓“强梁者必死”。“有有生无”与“有无生有”是相反的。看得时候可互为对照!



  最后一个“无有生无”。讲得是屌丝有一点小成绩就忘乎所以,以为自己了不起了,然后处处以满足(有)的眼光去做事,最终其实是封闭了自己,目中无人,结果将一事无成。
  上面讲的是处事哲理,下面我扩展讲一下几句话。“无有生无”用书上的原话讲叫作“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打个比方:网络丑女凤姐看到林志玲走路姿态很美,然后如果她也学林志玲那样走路的话,她将比原来还丑!东施效颦。第二句:“有有生无”。动极思静的道理,有很多人想入静,怎么办呢?有人建议说强迫自己去静,逼迫自己去静,然后就静了。这是胡说八道,这种人跟本不了解中国古代哲学!跟据“有有生无”理论,你要尽情的动,动完了,欲望没了,你自然静!动极生静!中国古代哲学从来都是顺从自然规律来处世,我从来也没听说强行自己去入静的,那不叫入静,那叫装B、虚伪,道德经都讲了“孰能安以动而徐生”!看见了吗?动才生静!哪有什么去妄想、去执着的呢?少误人子弟了!哪凉快上哪待会儿!!


  “无无生有”是静极思动的道理,不多扩展了,书上有几句类似的话:下德无为而有以为。孰能浊以静而徐清等等!最后一句“有无生有”书上原话很多,上德无德是以有德,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功成不居,大成若缺其用不弊,知其雄,守其雌…很多很多。因为这就是道德经的“道”,所以书上主要论述了这句话。大家细细品味一番吧!



  这四句话就是太极“四象”

  “无无生有”是太阴象(儒家之道)

  “无有生无”是少阳象

  “有无生有”是少阴象(道德经之道,只是天下大道的四分之一)

  “有有生无”是太阴象
         psb (1).jpg

(这是我画的太极图。。。。咦? 似乎画错了诶。。。其实这就是我想表达的太极图! 先天太极。根据我的读书体会和辛苦的推演,我认为道德经的思想来自《易经》的《益卦》。由于这个解释起来太过复杂,而且不好表达,我就不多说了哈。 我有充足的证据显示,包括书上原话、推导,还有佐证都证明道德经的理论源头来自《益卦》。而儒家思想很大程度来自《坤卦》。当然其他的卦也有影响。不多说了)

  最后我要说的是关于什么人才算得道者的问题!这个问题自古以来没有争议,都一致的认为是那些疯疯癫癫、不谙世事、看破红尘、谈笑风生、隐居深山的人,认为他们才是实至名归的得道者!其实这些都是道教意义上的得道者!!看清了是道教,不是道家!道教和道家两码事!!!别混了!!


  道德经似乎已经解答了什么人才算得道者的问题,得道者必须符合两点:

  一、入世者而非出世者,那些进山的统统排除在外!!对不住了,谁叫你们没事进山的!!生活又不是拍电影,装啥装!

  二、成功者。这一点不用说了,上文论述的很清楚了,道德经本来就是写给成功者的。你比如“太上(成功的国家,也就是大国)”“大德”“圣人”等等那帮人。不赘述了!

  综合这两点,中国古代符合这一条的首推:曾国藩。

曾国藩,典型的儒家集大成者,到了瓶颈期后转而“无为”,最终成就事业!与他类似的还有王守仁等等。这些人的成功过程都是典型的:入世后出世再入世的。以后会详细阐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5 08:52:3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5 08:53:3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5 08:54:0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