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经济学论坛 三区
›
博弈论
雾里看花:工业4.0,德国做给中国看的一场戏?
楼主
醉客天涯
1001
4
收藏
2015-01-15
考虑到新制造业现实,德国已经不可能为工业4.0亲力亲为了。德国更愿意做的是率先打造工业4.0的样本,通过样本向全世界“表演”工业4.0的场景,再向其它国家出售先进的工业4.0 的工业软件。换言之,工业4.0时代,德国将从卖机器设备的国家变成卖工业软件的国家,而中国现在卖的是产品,未来还是卖产品。
工业4.0来真的还是噱头?
当然是真的!
然而,它又是一场戏,一场德国做给中国看的戏。
相信很多人会有这么个误解:工业4.0一旦来临,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制造业会走向复兴,欧洲国家会抢走全球绝大部分的制造订单,中国近30年的制造业基础将全面解体••••••然而,果真会这样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解释工业4.0究竟是什么。
其实,关于工业4.0概念,这方面的解释也已经很多了,我们没必要从德国国家战略到汉诺威工业展再一路介绍个遍。但是,我们现在可以提炼工业4.0的几个核心:
第一,工业4.0 的最终模式是一个全价值链集成整合的业态。
可以分为企业间横向集成、价值链过程的端到端集成、企业内部纵向集成三个部分。但现阶段和此后一段时间,德国人谈的工业4.0还主要停留在“企业内部纵向集成”。
第二,工业4.0在生产制造、流通供应、产品交付的整个价值链条中引入了两个新的元素,一是互联网,二是大数据。
第三,工业4.0将互联网延伸到厂房和车间,打破了工厂在工业时代的信息孤岛和信息热岛效应。
从而,让工厂数据流与因特网的数据流进行交换,这里面当然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性危险,却由此激活了工业、制造业的想象力。
第四,工业4.0将数据作为一种工业元素加入到生产当中,并让其成为最具创造性的生产力。
这些可资利用的数据,一部分来自因特网数据流的接入;另一部分则是工厂在日积月累的生产过程中所积淀的庞大的生产数据,这些以往被尘封的数据将在工业4.0 的生产模式下实现价值最大化。
第五,工业4.0是一场有关智能制造的革命,但并非一场效率革命。
它可实现柔性化制造,在保证私人订制的前提下,最大化实现材料使用、人力成本的集约,但它不会比目前的工厂更有效率。
所以,工业4.0在本质上是为配合人类对于更高生活质量的需求而进行一场革命,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对工业品和其它商品的理解。它让产品不再是统一而冰冷的物件,重新塑造了价值链上的多重合作关系,并将生产的重心由工厂转移到用户端,让“最终的人”参与到生产过程当中去——他们向工厂输入自己对产品的要求,以及创造力。
工业4.0会不会带来效率的变革呢?当然也会。但效率发生变化最明显的部分不是在工厂内部,而是在连接过程中,以及在资源协同。如果,仅仅考察制造工厂内部的情况的话,工业4.0并不会比当前的单一流水线生产有更高的生产效率。
在运用自动化水平更高的“工业4.0软件”之后,工厂可以在模具更换、故障排查等方面迅速做出调整,电脑软件可以把以往大量的图纸文件、人工输入全部变成控制台操作。而且,工业4.0可以让工厂具备柔性生产的能力,同一流水线可以同时生产不同样式、不同型号、不同品类的部件,以往不能实现的,未来都可以达到。
然而,如果我们横向对比一家智能工厂和一家普通制造厂,工业4.0并不能在单位时间的产出上胜出多少。我们只能说它解决新的问题,具备了多样化生产的能力。一个生动的比喻就是,工业4.0实现了“有脑生产”,普通工厂是“无脑生产”,而“无脑生产”的效率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工业4.0并非一场效率革命,那么我们大谈德国工业要颠覆中国工业不是很可笑吗?因为,目前全世界的人们对于物质产品的需求总量虽然相对饱和,但还在增长。而在相对发达地区,人们又重新发生了新的物质要求,就是,产品的个性化。
德国4.0当然是为满足个性化生产而来,但是,德国(欧洲)工业先天的体量决定了:在不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德国和整个欧洲目前的制造能力根本不能满足世界的产品需求!
目前,重点承担全世界物质产品供给的国家是谁呢?是中国。事实上,欧洲制造业的逐步衰退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欧洲的用工制度、劳动力成本、环境要求以及产业的基本形态都已经决定了欧洲不会再是世界的制造中心了。在过去的三十年,欧洲制造在不断进行对外转移,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地就是中国。
在这场大规模的“欧洲制造移民潮”中,欧洲关闭了大量的工厂,几乎所有的新工厂也都开到了中国等新兴国家。可是,过去三十年,德国等欧洲国家却仍然保持着在工业制造业最高的参与度,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原因在于,德国等国家非常好地利用了自己的两大优势:
第一是制造业品牌,第二是制造设备。
宝马、奔驰、奥迪等轿车可以在中国生产,而品牌价值和最大利润为德国所有,这是制造业品牌的优势;西门子可以丢掉消费电器、消费电子等业务,但生产这些产品的工厂却多用西门子的机器,这是制造设备的优势。把控住这两大优势,德国等欧洲国家就仍然可以继续主导世界制造。
可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正迎来新的国家势力洗牌,近年来,德国等欧洲国家正遭遇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第一股势力是以美国为首、中国跟随的互联网产业,通过互联网文化的渗透,欧洲制造业的品牌光环开始逐步打破。
举个例子,美国的特斯拉已经接替宝马、奔驰甚至是欧洲的传统名牌跑车,成为新的品味和价值象征;苹果和中韩的智能手机更是直接消灭了诺基亚。这意味着欧洲的制造品牌优势慢慢失去。
第二股势力是,中国从单纯的代工国家逐渐羽翼丰满,在制造设备上开始挑战西门子、ABB等传统工控巨头。
越来越多的中国工厂开始使用国产设备进行工业生产,欧洲国家在工控设备上的优势很有可能也会失去。
这两大深层危机刺激德国等欧洲国家必须从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重新定义制造业,从而保有其目前的产业地位和国家地位。于是,工业4.0应运而生了。
面向工业4.0,德国对重夺控制造业的发言权做出了新的规划:首先,制造品牌开始不断进行自我更新,欧洲那些具有百年荣耀的奢侈名表开始与美国合作搞起了智能手表;宝马、奔驰开始重视谷歌、特斯拉等竞争对手,发力智能无人驾驶。其次,德国开始承认一个事实,就是德国的制造设备市场也会被抢占,中国和其它国家的企业进入已经是大势所趋。于是,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德国需要找到一个反制的办法,继续让人愿意相信德国制造,并在工业领域输出新的商品——
德国想到了工业4.0,一种价值观,一种德国人拥有的丰富的工程能力,以及通往工业4.0的核心,工业系统软件!
如前文所说,工业4.0是一个好概念,一种好的价值观,但考虑到新制造业现实,德国已经不可能为工业4.0亲力亲为了。德国更愿意做的是率先打造工业4.0的样本,通过样本向全世界“表演”工业4.0的场景,再向其它国家出售先进的工业4.0 的工业软件。换言之,
工业4.0时代,德国将从卖机器设备的国家变成卖工业软件的国家,而中国现在卖的是产品,未来还是卖产品!德国工业4.0为此瞄准的最大客户就是中国!
现在看来,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已经基本确立,世界上很难再找到这样一块大陆,拥有如此众多的廉价劳动力,具备吃苦耐劳的性格,具有ZF集中调动能力,以及最贴近消费市场的优势。尽管,当前大家谈论最多的是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但同时不要忘记,中国工业、制造业在三十多年的积累中,已经具备了国际极高的生产制造水平,拥有世界上最密集且较先进的生产制造车间、最多的管理人员与熟练工人,这些已然成为中国雷打不动的优势了。德国等欧洲国家标准的八小时工作制和早已不再的工业热情很难对中国构成挑战。与其如此,德国干脆从直接的生产制造环节退出,重新思考制造的概念,并把这一概念转化成产品卖给中国,工业4.0于是有了国家、企业利益的基础。
因此,工业4.0更像是德国做给中国看的一场戏,只不过,这场戏中,德国想要找回制造业的存在感,中国也正好可以借此进行制造业的再升级。既然各取所需,又符合未来科技人文化的走向,为何不能一起配合把它演好呢?
德国人善于哲学思考,他们相信理念能引导世界;中国的哲学却趋近实用,我们相信实用能统治世界。这一次,德国哲学貌似又成功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沙发
zeji@qq.com
2015-1-16 20:31:33
工业4.0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划分的呢?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藤椅
醉客天涯
2015-1-16 20:42:58
zeji@qq.com 发表于 2015-1-16 20:31
工业4.0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划分的呢?
没有具体的标准,一般都是按照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主要依靠的科技力量来划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是信息及时促进产业变革时代。可以理解为3.0是信息化崛起,对于工业只是辅助作用,而工业4.0这是信息化与工业融合直接主导工业生产如智能生产、智能制造。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板凳
不屈的蚂蚁
2015-1-17 20:38:43
美国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德国的工业4.0,一个瞄准高端制造业,一个注重工业软件,到底哪个更有效?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报纸
再见了青春
2015-1-17 21:20:46
在我印象中德国人的软件并不出色,或者说德国人并不热衷于软件方面的发展,一直都是机械行业,软过工业4.0是工业软件的大爆发,我觉得还是美国人有希望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房价仍是雾里看花 高房价里还有多少未知利润
年轻时必须看透的50个职业谬误-3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意见
所谓阶级,更多的是一种人为的主观捏造……鼓动劳资对抗
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2)
在中国,不扛改革大旗的人,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
求 中国解酒醒酒茶行业研究报告(2012年版)
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十期
影子银行:国际图景及中国形态(下)
张谛晖:原油供需面“抢风头”原油后市方向如何判断?
栏目导航
博弈论
哲学与心理学版
藏经阁
行业分析报告
SAS专版
能源经济学
热门文章
understanding climate change perceptions ...
【全美经典】离散数学
Gain or pain The double‐edged sword eff ...
【同程商旅】中国企业出海差旅研究报告
“十四五”能源发展成就报告
2000离散数学习题精解
陪伴,是最长情的温柔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数据、报告(2005-2023年) ...
智算无界AIDC的超越和重构2025
2025年我国医药航空冷链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 ...
推荐文章
AI狂潮席卷学术圈,不会编程也能打造专属智 ...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