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71 6
2008-08-30

诺贝尔经济学奖何去何从
  
  诺贝尔经济学奖:新思想的绊脚石
  
  
  
  彼得·索多鲍姆(瑞典马拉达伦大学Malardalen University College经济学教授)
  
  
  
  内容提要:彼得·索多鲍姆发表于瑞典头号报纸Dagens Nyheter 上的这篇文章在瑞典开启了有关诺贝尔经济学奖何去何从的争论。彼得·索多鲍姆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大部分属于具有狭隘心智的新古典学派。诺贝尔经济学奖已成为新思想的绊脚石,它或者被撤消;或者应该承认,它所标榜的所谓经济学假定是价值中性的这种观念是虚假的。在后一种情况下,经济学奖应该被看作是与和平奖处于同一范畴。
  
  
  
  诺贝尔物理、化学和医学奖是没有争议的,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后来,瑞典银行纪念诺贝尔奖认为,经济学已被建成一门类似于物理和化学那样的学科,因此增加了经济学奖。新古典经济学目前在几乎所有大学的经济学系具有垄断地位,在某些方面它的理论是有用的,例如作为理解金融和货币政策的一种途径。但是,在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上,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讨论环境和人类生存问题,新古典经济学把人的行为看作是自私自利的最大化这种假定并不是很有建设性的。集中在利润最大化上,很难理解目前在公司的社会责任、环境许可证和类似问题上的讨论。按照市场、价格和货币指标解释经济现象并不总是一种好的策略。
  
  新古典经济学家们当然可以继续运用他们的概念框架,并采用最可能好的方式论证他们的观点。但是,他们不能不承认,正如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一样,经济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例如,集中在自利行为的作用上在价值上就不是中性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缪尔达尔已经论证了,我们的研究总是带有价值倾向的。从民主的观点来看,一个大学的经济学系被一种范式所支配是成问题的,这种范式的意识形态特征说明经济学系已成为它的政治宣传中心;“人类只是被看作是消费者,忘记了他们作为居民、专业人士…等所起的其他作用”,“与经济相关的所有问题都被简化为货币利润最大化的事情了”,等等。
  
  多元主义的态度是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这也就是对基于不同的价值和意识形态观的各种理论观点采取开放的心态。经济学家们推崇竞争,但为什么竞争就不能应用于他们自己的学科呢?不幸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已成为新思想的绊脚石。
  
  甚至提出并支持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批判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例如,诺思和阿玛蒂亚·森也倾向于假装依附于正统经济学——看来这是出于策略的原因。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只有缪尔达尔是个例外,他直言不讳地批判主流,明确地宣称赞同制度理论。
  
  今天,在制度理论、社会经济学、女性主义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方面,国际上已有了很大发展。生态经济学可以被定义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在这个领域,新古典理论是少数派。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如果信奉以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经济增长的新古典理论,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是“可持续的”。近年来,这是《后我向思维经济学运动评论》关注的一个焦点,这个运动也强调了数学作为经济学语言的局限性。

有关这个运动的著作已经出版,它对大学里学习经济学的新生们提出了警告:要对目前教科书的狭隘心智加以警惕。问题是,在那些需要多视角和在伦理上开放性分析的地方,这些教科书使过分简单化的思维合法化了。有计划地在俄罗斯和中国这些国家普及这种过分简单化的经济学是不负责任的。
  
  在这种背景下,采取行动的一种可能途径就是撤消诺贝尔经济学奖,或者承认,更多地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一样,经济学具有特定的意识形态内容,因此属于与和平奖同样的范畴。这将使这个学科自然地重新起用“政治经济学”这个19世纪所使用的学科称谓。它也清楚地表明,发展一种“纯粹的”经济学这种计划已经失败。因为这种变化,那些在他们的研究和其他行动中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将成为这个奖项最有潜力的得主,而那些声称发展了对预测股东价值有用模型的人因此将变得几乎与之无缘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30 19:59:0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8-30 20:49:00
以下是引用经济意识形态在2008-8-30 19:53:00的发言:彼得·索多鲍姆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大部分属于具有狭隘心智的新古典学派。诺贝尔经济学奖已成为新思想的绊脚石,它或者被撤消;或者应该承认,它所标榜的所谓经济学假定是价值中性的这种观念是虚假的。在后一种情况下,经济学奖应该被看作是与和平奖处于同一范畴。

这里有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评奖机制造成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大部分属于具有狭隘心智的新古典学派”?

经济学流派众多,意识形态也不尽相同,这应该是共识,然而,为什么会出现“大部分属于……”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机制的偏爱”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30 22:24:00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瑞典中央银行评的,只能算是瑞典中央银行经济学奖。不符合银行资本家利益的理论当然不会被理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30 22:26:00

经济学是为政治服务的,这么来理解那些经济学家得奖就没有问题了.经济学,当它成为财富分配的工具的时候,经济学家就不是经济学家了,因为他们要成为主流,为提供他们分配财富的人说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30 22:35:00

还是那句话,多数经济学家希望做一个纯粹的经济学术,尽管有时候他们真的以为自己做的与政治无关,但这是不可能的。人的社会性(不要和我谈鲁滨逊问题)决定了人的任何活动,包括经济活动,都不能脱离于整个社会环境而单独看待,这样是没有意义的,或者至少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4 20:48:00

算了。下个诺贝尔还是留给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