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2388 2
2008-08-30
241927.pdf
大小:(146.44 KB)

只需: 3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上海地区基金公司CIO千岛湖茶话会内容纪要
ü 概述:从本次交流的总体情况来看,大家的观点依然存在分歧,这从目
前上海各大基金公司之间的持仓比例来看也可见一斑,多者高达80%以上,较低的
则在60%的契约底线附近,平均大概70%左右。多空双方对此都阐述了自己的观
点,能够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目前的股市正逐步进入合理的估值区域,虽然短期
市场氛围依然偏空,且具体的底部点位难以预测,但目前买入股票“只输时间、不
输空间”。从投资策略上来看,大多数基金公司都表示将会在目前点位开始逐步买
入,
上海地区基金公司CIO千岛湖茶话会内容纪要
ü 概述:从本次交流的总体情况来看,大家的观点依然存在分歧,这从目
前上海各大基金公司之间的持仓比例来看也可见一斑,多者高达80%以上,较低的
则在60%的契约底线附近,平均大概70%左右。多空双方对此都阐述了自己的观
点,能够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目前的股市正逐步进入合理的估值区域,虽然短期
市场氛围依然偏空,且具体的底部点位难以预测,但目前买入股票“只输时间、不
输空间”。从投资策略上来看,大多数基金公司都表示将会在目前点位开始逐步买
入,但并未谈及具体的行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8-31 00:54:00
价值投资不等于长期投资 (2008-08-30 09:04:13)


“长期我们都死了”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任何一种具体投资策略都有其适用范围和适用阶段,并不是万能的。而且我们应该坚决摒弃盲目被动的长期投资,而提倡积极主动的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的道理看起来非常简单,但知易行难,在投资实践中如何具体操作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随时确保你买的东西的确值得长期投资;其次,要降低长期投资的收益预期,不能神化长期投资的平均收益;最后,合理规划投资期限和投入资金。

怎样的投资才是真正的长期投资?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长期投资”这个词如今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内投资者所接受。在当前“跌跌不休”的国内证券市场上,“长期投资”似乎成为用来说服投资者继续留在这个变化莫测的市场中的最佳理由。不管是否是发自内心的自信使然,还是出于无奈,市场上到处充斥着“坚定看好某某股票”、“长期持有,股价迟早能回来”等豪言壮语,更有甚者,有人动辄就搬出“长期投资是巴菲特的核心理念”这样的话来,言语间俨然是已经得到了这位投资大师的真传。不可否认的是,投资大师巴菲特是长期投资的坚定信奉者,其连续43年年均21.1%的投资收益的确引来无数投资者的“顶礼膜拜”,但扪心自问,有多少投资者真正理解了长期投资的本质?充斥市场的种种言论无不反映出对长期投资理念的一知半解,甚至是不求甚解,也由此便产生出许多对长期投资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盲目持有而不考虑

  宏观经济基本面变化

  一般来说,只要时间足够长,股票指数总是会创出新高的,这其实一点也不神秘,有时仅仅是通货膨胀的作用就可以轻易做到这一点。但是因此不考虑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基本面而盲目地长期持有,这是长期投资的一大误区。如果一家公司所处国家或地区经济基本面出现不利局面,“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将侵蚀掉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如果整个市场在我们买入后的一段时间中发生了本质变化,就应该放弃长期投资的念头。我们来看看台湾和日本市场给投资者所带来的惨痛教训,就知道这点有多么重要。台湾和日本从1990年代的股灾后,已经过去近20年了,到如今两个市场的指数仍然没有回到前期的高点,尤其是日本市场,目前的市场指数仍然只相当于当年泡沫高点的1/3,回想日本当年经济发展的辉煌,那些对日本经济满怀信心的投资者又怎么能在当时知晓日本股市如今的景象。单纯以日本为例,市场指数再用多少年能回到1990年的高点?相信目前几乎无人敢言。

  误区二:盲目持有而不考虑企业质地

  市场上有一类我们称之为“买股票买成股东”的投资者,他们往往盲目推崇或者错误理解长期投资理念,不分青红皂白地买入持有,以为只要捂着手上的股票,股价都迟早能回来或者赚钱。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谬误。我们为什么要长期投资,是希望长期内企业能够不断成长,并分享到财富增长的成果,但很多投资者却把捂着基本面没有改善希望的垃圾股也算做长期投资,这是一种误区。

  这类题材股、垃圾股往往都会编造出一个个美丽的故事,要么说不久将展开重大并购重组,要么说得益于某类看似诱人的题材,未来业绩会翻番云云。与那些基本面发生了临时性恶化的公司有着根本不同,题材股、垃圾股股价高高在上,没有任何看得清楚的业绩支撑,随时都有一切财富成空的风险。即使就算十个题材股、垃圾股会出现一个重组成功从而投资获利的投资者,根本就不是长期投资,而完全是一种投机赌博行为。

  误区三:盲目持有而不考虑

  企业基本面发生根本变化

  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宏观环境约束会不断变化,企业竞争中可能犯种种战略错误,企业也不可避免地有其特定生命周期规律,这些都决定了长盛不衰的企业是极少见的。一直维持高速增长的公司更是不可能的。道琼斯工业指数自1896年设立以来,至今只有GE是唯一没有变更的成分公司。美国情况如此,中国目前发展变化极快的市场背景下更是如此。今天的绩优股很有可能就变成明天的垃圾股,所以选择一只好股票,以为就可以一劳永逸地一直持有下去就是长期投资,这是另一种误区。
  国内当年的蓝筹股四川长虹、青岛海尔两只股票在1997年的那轮牛市中是何等风光,曾经都有接近10倍的涨幅,但至今过去10年了,截至2008年8月,四川长虹股价只相当于其上轮牛市高点的12%,就是从1994年上市首日一直持有到现在,也只有不到1倍的涨幅,而14年间中国的GDP缩减指数涨幅也已有1倍左右,这意味着如果上市就持有这只股票,那么14年的真实投资收益为0。青岛海尔的情况只是比四川长虹相对较好一点,1997年以来,长期持有它并没有名义上的亏损,但时至今日股价仅仅是持平而已。再看看香港市场的汇丰银行、长江实业这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1977年至1997年的香港股市20年黄金岁月中,汇丰银行股价翻了44倍,而长江实业的股价则翻了惊人的248倍,但是从1997年到目前的10年左右时间内,长江实业的股价只增长了30%左右,而汇丰银行只增长了10%左右。

  沧海桑田,曾经的“白马王子”在岁月蹉跎中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基本面就会逐渐发生变化。这时候,如果在不合适的阶段长期投资于上述这些公司,也许不仅没有绝对收益,甚至可能回吐掉先前的投资收益。

  当然企业基本面的变化有些是根本性变化,有些也可能是临时性变化。而如果是临时性的基本面恶化,对于长期投资而言反而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它可能提供了一些很好的买点。典型的案例就是1965年巴菲特投资美国运通公司,当时运通公司由于欺诈丑闻股价大跌,股票价格由当初的65美元跌至每股35美元,在市场纷纷恐慌抛售的时候,巴菲特却认为运通公司是一家有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它的结算信用卡以及旅行支票这两块核心业务顺利运转,巴菲特认为这足以让美国运通公司度过这次危机,事实也是如此,随后的2年内,运通公司股价持续大涨,巴菲特在股价涨了2倍时卖出过运通公司,不过巴菲特始终对运通公司情有独钟,现在该股票仍然是其投资组合中的重仓股。因此,如何判断是短期的挫折,还是长期的转折,这成为长期投资者必修的功课。

  误区四:盲目持有而不考虑估值水平
  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曾说过,好公司也要在很好的位置去购买。长期投资的前提是持有那些长期价值低估而且具有竞争优势的好公司;如果股价已经充分反映而且透支合理价值,就不值得长期投资了,在这个时候,投资者应该做的是卖出而不是继续持有,更不应该买入。以为只要是好企业的股票,不问价格就买入持有,也是国内投资者对于长期投资的常见误区。

  同样是中石油的例子,中石油当然是个好公司,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巴菲特在1元多买入,平均不到13元退出,4年赚了40亿美金的高额利润,巴菲特十几元左右的价格退出了,我们国内的投资者却在40多元附近蜂拥入市,试想40多元的高价成本又何时能产生长期投资的收益呢?中石油40多元股价的时候,正是国内市场指数位于5000-6000点附近之时,这个时候相信巴菲特将挑不出任何一只股票买入并长期持有,相反是会卖掉所有的股票;而国内的众多巴菲特的信徒在当时却仍然能挑出一大堆“值得长期投资”的股票来。

  中国经历了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上市公司,但从股市中获得丰厚回报的投资者却是很少,其中“过于慷慨”的出价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的市场中一直有一种论调:那就是我们的经济成长这么好,我们的股市就应该涨,出现大幅下跌就一定是不正常的,这其实是缺乏对估值水平的判断和考虑。1992年,16年前上证指数就达到过1400点,跟2400点的指数比较,70%的涨幅(忽略了分红率的影响)完全没有跑赢期间的通货膨胀水平。同样道理,2007年在6000点附近入市的投资者又不知道何年才能有满意的投资回报

  知易行难的长期投资


  任何优秀公司的成长过程都需要时间,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微软也不是一天就成功的,因此,长期投资要求买入并长期持有那些价值被低估并且有竞争优势的公司。换言之,好公司也需要时间的发酵,这正是需要长期投资的根本原因。


  任何一种具体投资策略都有其适用范围和适用阶段,并不是万能的。而且我们应该坚决摒弃盲目被动的长期投资,而提倡积极主动的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的道理看起来非常简单,但知易行难,在投资实践中如何具体操作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毕竟巴菲特只有一个,普通老百姓通过几本书或者一点网络知识就认为已经理解了长期投资的真谛,简单套用或者盲目信奉都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对于一般的投资者而言,树立正确的长期投资理念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知晓并去做。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随时确保你买的东西的确值得长期投资。即使你自认是一个投资高手,也需要随时跟踪你投资的公司动态,观察其是否发生了一些根本性变化,或者股价是否透支了合理价值;如果你没有能力像投资大师一样能确保筛选出优秀的好公司,将资金投入一个值得信任的基金公司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不等于说你就不需要做其他事情,定期观察这家基金公司是否值得长期信任也是必要的功课。



  其次,要降低长期投资的收益预期,不能神化长期投资的平均收益。国内的投资者被2006年以来的这轮牛市宠坏了,投资的股票动辄要求涨几倍,至少要翻番。而从5000-6000点跌到目前的2400点附近的这轮熊市应该说极大的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预期,但如果你告诉他们每年10%-20%的预期收益已经是一个较高的水平,他们可能会不以为然的。美国和香港股市曾经经历过的黄金岁月中,股指同样出现惊人涨幅,但年均复合增长其实也并不高。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看看巴菲特在2008年度给股东的信中是如何告诫投资者的:“整个20世纪道琼斯指数从66点涨到11,497点。这个增长看上去很大,但换算成每年的复合增长,不过5.3%。”巴菲特还特别强调:“在本世纪里,想从股票中赚到10%年收益的人,他们的如意算盘是2%的年收益来自分红,8%来自股价上涨。但这无异于他们是在预计:2100年道琼斯指数会在2400万点的水平!”而这是多么疯狂而不可相信的事情。香港1964年到1997年的33年中,股指从100点最高达到接近17000点,其年均复合增长也只接近17%。反观我们的国内市场,从1990年底的100点到目前的2400点附近,近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大约为20%。2400点相比6000点高点已经下跌了60%,竟然还有年均复合20%的收益,国内投资者在这轮牛市中真的有点被宠坏了。



最后,合理规划投资期限和投入资金。理论上,买入一只好股票是可以获利的,只要是企业发展长期趋势是好的,时间就可以熨平股价的短期波动,但最终时机可能是10年,也可能是20年,甚至更长。但正如凯恩斯所言,“长期我们都死了”,未来是不确定和难以预测的,而我们的投资却有相对固定的目标期限限制:你如果要急于用某些钱,那么这些钱绝对不适合长期投资;再比如你规划10年后用一些钱,那么如果遇到一次类似日本的经济衰退期,就算是20年的长期投资期间内仍然是失败的;而如果在1929年美国市场的高点进入股市的投资者,需要煎熬25年,才能收回本金。因此,我们应尽量避免一次性把所有的钱都用于长期投资,更不能采用高杠杆进行长期投资。除非投资所需资金是要留给子孙所用,否则我们应该尽量用闲钱进行长期投资,从而避免因为投资而影响到生活其他所需。


散户怎么做到价值投资呢?

第一,选择股票要价值投资,要选择那些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您买进股票就是在投资,不管您持有一天还是10年都是在投资,投资于资本市场并不是现货市场,不是在买衣服,所以您买进股票就是在投资于上市公司的未来。

  什么样的企业有未来呢?是那些高成长性公司。怎么发现高成长性公司呢?发现这些有未来的公司有什么规律吗?当然更重要的是,成长性分析除了可以让你发现高成长性的股票以外,还可以随时警告你,我们不要购买哪些股票,哪些股票根本不具有长期持有价值!

  我发现,有几个屡试不爽的关键性基础因素,它们不仅决定着股票价格的长期表现,而且已经为时间所验证……(略)



第二,坚持操作纪律,建立自己的操作方法

  是不是有价值的股票任何时候都可以买进持有呢?技术分析给你的答案是否定的。技术分析不能决定股票的未来,但是可以告诉你在恰当的时候,以合理的价格买进股票。工作线/黄金线是我们持股和持币的原则,线上持股,先下持币。(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31 00:56:00
拚搏熊市———一位对冲基金经理在华尔街的实战体验  

  
     

  李可可
    作者简介李可可1989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博士。1996年进入金融业,在瑞士联邦银行负责可转证券及其它金融衍生产品的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开发。1999年在华尔街创立了空时对冲基金(SpacetimeCapital)。1999年至今,运用各种短期交易的模型为空时对冲基金创造利润。
  百年难遇的熊市。2000年3月24日,美国股票市场最具代表性的标准普尔500股指(简称SP500)创下了1552.87点的历史最高,这一天也象征着18年大牛市的结束。从那以后开始的历史性熊市持续到今天,无论从时间或跌幅来看都已经超过了二战后最严重的1973-1974年。
  这次熊市杀伤力巨大还在于它在两年多中已有四、五次大起大落,市场在每一次崩溃后都能反弹20%以上,而造成熊市结束的错觉。
  从2000年初互联网概念股崩盘开始,到2000年底高技术公司利润的大幅下滑,再到2001年中央银行11次降低利率仍无法避免的经济衰退,直到9·11事件和今年暴露出的大批企业财会欺骗和破产,投资者的财富和信心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1999年和2000年是泡沫股市的最后一年和它崩溃的第一年,我多次即时地抓住了短期交易机会,为我所管理的对冲基金创造了优异的回报。然而在2001年2月和9月两次市场操作中的严重失误打击了我的信心,直到最近的一次成功运作才使我重新开始盈利。
  过去一年的挫折给我带来了无数个不眠之夜,迫使我重新温习基本理论、认真总结操作经验、不断改进交易模型并努力纠正心理弊病,使我更坚信了自己多年来形成的市场观,更清楚地认识到投资者失败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熊市,而是理念和方法上的错误。
  实战篇刀口舔血反败为胜
  华尔街有句话:“等到街上有血的时候就该买进”,意思是说股市大恐慌是买股票的最好时刻。这个逆向操作的思想无疑是正确的,但应用起来并不容易。是见到几滴血就买,还是要等到血流成河?如果街上有你自己的血又该怎样?
  2000年底以前,我以短期交易模型为基础,十分自信地在股崩后的动荡市场中频繁操作。但2001年以后,买入的信号越来越少,连续几个月无所作为使我越来越不耐烦。2001年2月中旬,SP500股指创下两年新低,我在把握不大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大量买进,几天后就不得不止损卖出。市场继续下滑一个多月后于4月初反弹,但那时我已元气大伤,根本没有勇气重新入市。同样的镜头在9·11事件前后又上演了一次。这两次挫折使
  我更清醒地意识到能够回避市场的噪音、耐心等待机会是交易者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
  2002年初,市场开始的反弹遇到了阻力。3月中旬,SP500向上突破失败后,市场开始新的一波下滑。5月中旬,大批公司财务欺骗被暴露,华尔街出现空前的信誉危机,SP500创下今年最低。在这段时期内,我正确地预测了市场走向,吸取了去年的教训,把资金几乎全部放在现金上,耐心地等待着。从5月中旬到6月底,主要股指baodie15%,进入7月以后跌得更狠,SP500和纳指穿透了9·11事件后的底线,一场危机即将爆发。
  股指期权是美国投资者常用的避险工具。当股市出现危机时,投资者对股指期权的需求会增加,其相对价值会上涨,相应的波动率指数(volatilityindex,简称“VIX”)会上升。在市场平稳时VIX一般在25%左右,在股市baodie后的底部VIX常会上升到40%,在而过去十几年中VIX超过50%只是在1997年、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和9·11事件后出现过。VIX是市场对风险的估价,是市场恐慌程度最好的度量。
  2002年7月10日,SP500baodie3.4%于920.47点收盘,第一次收在9·11事件后的底部支撑线以下。当天VIX收在39%,意味着市场恐慌的开始。我对1997年和1998年的两次十月金融风暴记忆犹新,面对市场即将出现的危机,我开始做战斗准备。在市场大崩溃时,个别股票的走势极难预测,最有效的交易工具是跟踪股指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我选择了跟踪SP500的SPY。
  从5月中开始,SP500在一个宽度约5%的通道内快速下滑。我的初步作战计划是在通道的下线买入20%,等到市场反弹到通道的中部以上就卖出。我把这20%的资金当作“先遣部队”,主要目的是“试探敌情”。从7月10日到7月18日,先遣部队打了两个小胜仗,增加了我的信心。在这段时间内,SP500和纳指在9·11事件支撑点以下挣扎,但没有崩溃,而道指仍在8500点附近,高于9·11后的8062最低点。
  7月19日,星期五,道指狂泄385点,突破8062支撑点,VIX收在43%,市场的恐慌度急速上升。当天SP500收在847.75,持续两个月的通道下线已经被突破,市场开始以抛物线形式崩溃。按照下一步作战计划,我沉着地投入资金主力,收盘时我50%的资金已经入场。那个周末,我做好了决战的准备。在写给投资者的每周回顾中,我做了如下的分析:在直线下滑两个月后,市场开始以抛物线形崩溃,意味着巨幅反弹的日子即将到来。考虑到VIX已经向50%逼近,金融市场正在承受着巨大压力,如果今后几天内再跌10%以上,整个世界金融体系将会被破坏,这是全世界的中央银行、各国zhengfu和市场中的各大资本集团决不会容忍的。从股指图线上来看,SP500历史最高点的50%是776点,这是市场最可能的转折点。
  我的决战计划是,为了不错过即将发生的强烈反弹,我必须机械式地一路买下去,当SP500到达776点时我将利用保证金帐投入200%的资金。22日和23日,市场继续以每天3%的速度崩溃,我按计划每天投入20%的资金。这时市场中开始传出各种金融机构面临倒闭、美联储召开紧急会议等等谣言。24日,星期三,SP500又低开3%,正好在776点附近,VIX开在56%的罕见高位,象征着市场的恐慌已经达到极点。市场的走向完全在我预料之中,根据我的计划,这正是利用保证金帐大量买进的时候。但在这个决战的时刻,我犹豫了。在过去的5天中,SP500下跌了14%,我的基金瞬间损失高达5%,是我可以容忍的极限。开盘后,我又买进10%,使资金投入率一年多来首次达到100%,但我没有勇气继续买下去。市场没有给我第二次机会,开盘后一小时,市场反弹了3%,经过几个小时的休整,市场继续大幅度回升。7月24日当天,SP500上涨了5.7%,道指暴涨489点,纽约股票交易所创下了交易量的历史记录。25日和26日,市场在高位上振荡,虽然根据图形的走向,市场还应有一个向上的台阶,我仍按计划卖出了30%。7月29日,星期一,市场高开高走,SP500上涨了5.4%,道指又涨448点。在四天内,主要股指从最低点反弹了15%,达到我预期的目标。市场以V型的强烈反弹在短期内不可能继续下去,我按计划于29日、30日把剩下的70%全部卖出。
  在此次市场运作中,虽然我的判断基本正确,但在关键时刻我的心理又一次成了我的敌人,失去了大获全胜的机会。尽管如此,这次运作的成功,使我的基金恢复盈利,增强了我的信心。
  感悟篇之一短线操作别放过
  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从长远来看,我们都将死亡”。给美国投资者伤害最深的恐怕就是对长期投资的迷信。只买不卖的方法在牛市中大显神通,而在熊市到来后就原形毕露。
  100多年的历史数据证明了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为每年7%,高于长期国债。20世纪90年代的最后5年中,SP500股指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攀升,使多数投资者忽略了长期熊市的可能。然而历史事实也说明十几年的大牛市后会跟着有十几年的大熊市。1929年泡沫股市崩溃后的3年内,道指baodie90%,它的最高点直到1954年才被重新突破。经过50年代和60年代的大牛市后,道指于1966年第一次涨到1000点,但却在它以下渡过了以后的16年。最近的一次大牛市从1982年开始,18年之间道指翻了10倍多,于2000年初创下11750点的记录,而两年多后的今天它又落到8500点以下。
  长期牛市中培养出来的股票投资者很多是股票跌了更不忍心卖,甚至买进更多。每次大牛市中总有一些股票涨了几十倍,它们成为了这些投资者的梦想。这种只买不卖的方法在牛市中大显神通,而在熊市到来后就原形毕露。2000年的第一次股崩被许多美国投资者当作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不仅没卖,而且还利用保证金帐户(marginaccount)买进更多。根据美联储的规定,投资者只需付出股票交易额的50%作为保证金,其余可由券商贷款。不幸的是,用保证金买股票的风险和收益都加倍,这些勇敢的长期投资者成了这次熊市的第一批牺牲品。股价是股票是否有投资价值的关键。长期投资理念的根本错误就在于它无视股票的合理价值,盲目地寄希望于股市7%的平均年增长率。事实上,预测股票的长期走向涉及到的因素太多、难度更大。更重要的是,长期持股者必须承受巨大的风险,美国单个股票平均每年振幅在50%以上。
  多年的市场操作使我深刻地意识到风险控制是长期盈利的关键。每次买进股票之前,我都做好了卖出的准备,确定好止损点。一旦市场条件对我不利,或者股票跌过止损点,我就毫不犹豫卖出。在我看来,资本来之不易,任何不顾风险的投资者都必将失败,而控制风险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短期交易。
  对短期交易最大的限制是交易成本。近年来美国股票交易的佣金已经基本降为零,也没有zhengfu印花税。短期交易的成本主要是买卖差价,它实际上取决于交易者自己的买卖单对市场价的瞬间影响。资金量越大或交易期限越短,对股票流动性的要求就越高,市场中可以用来操作的股票也就越少。对股票流动性的要求是庞大的共同基金无法进行短期交易的真正原因,迫使它们以长期投资为主,在剧烈动荡的市场中显得十分笨重。对于资金量不大、运作灵活的职业交易者和绝大多数个体交易者,短线操作是难得的优势,千万不可轻易放过它。
  之二技术分析是法宝
  事实上,技术分析法常常能找到市场中有信息优势的少数参与者的踪迹,从而发现大行情出现前的信号。在动荡剧烈的熊市中,以技术分析法为主的短期交易者更是占尽了上风。
  作为两种相对立的投资理念,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本身并不矛盾。股票的长期走向取决于公司现在的价值和将来的利润,这是基本分析法的研究对象。而股票的短期变动则通常反映的是股市中资金的流动,这是技术分析法的用武之地。
  美国的大机构投资者和华尔街的股票分析师多以长期投资为基础,市场中绝大部分资金只相信基本分析。他们在市场中彼此竞争,最终只能靠信息上的优势取胜。在透明度较高的美国股票市场,想长期保证合法的信息优势极为困难。实力雄厚的共同基金虽然雇有大批分析师来密切跟踪公司的经营状态,但也只能获得信息上的微弱优势,公司的财会欺骗同样能让他们措手不及。资源有限的职业或个体投资者永远处于信息上的劣势,基本分析不应是他们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
  技术分析法所需要的信息只是股价过去的表现。尽管被学术界以及多数投资者否认,它是资金量不大、运作灵活的短期交易者最有效的工具,这些交易者能长期在美国股市中盈利是技术分析法最好的证据。我自己多年在市场中的摸索使我坚信在股价的短期变动中确实存在可以被利用的规律。我对这些现象的理论解释是多数市场参与者总有改不掉的习惯,最终的来源是人类贪婪和恐惧的本性。我认为在正确的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保证下,股票交易者完全可以把这些短期规律转化成长期利润。
  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完全可以同时使用。随着资金量、交易成本的增加和交易期限的延长,基本分析在交易决策中的比重将逐步提高。尽管目前我的所有交易决策仍然以技术分析为基础,我也密切跟踪任何对股价有影响的基本面信息,包括最新的宏观经济数据和公司财务报告等等。
  事实上,技术分析法常常能找到市场中有信息优势的少数参与者的踪迹,从而发现大行情出现前的信号,这使技术分析交易者间接地占有一定的信息优势。在动荡剧烈的熊市中,以技术分析法为主的短期交易者更是占尽了上风。
  之三做空良机要把握
  两年多的熊市证明,"尽量避免卖空"的判断是错误的,只做多、不卖空的顽固理念是我失败的根源。华尔街有句话:"牛能赚钱,熊能赚钱,猪会被宰"。
  在股价下跌时,美国股票交易者可以利用卖空(sellshort)机制盈利。在并不拥有某股票时,卖空者可以先卖出从券商借来的该股票,希望将来以更低价买回偿还券商。卖空是我以前进行可转债交易时套利保值的基本方法,也是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主要避险手段。
  因为股价最低只能跌到零,而理论上却没有上限,单独进行卖空操作有收益有限、风险无限的缺点。我的基金在章程中明确表示将尽量避免应用卖空以及期权和期货等风险较大的金融工具。当时我认为熊市即使出现也不会时间太长,市场中总有上涨的板块和股票,任何时候都有做多盈利的机会。
  过去两年多的熊市证明我的判断是错误的,除了几次时间很短的反弹机会以外,整个市场和其中几乎所有板块都长时间地处于下滑状态。特别是2001年以后,市场崩溃的速度加快,我几乎找不到可靠的买入信号,只能将90%以上的资金放在现金里。只做多、不卖空的顽固理念是我去年失败的根源。华尔街有句话:"牛能赚钱,熊能赚钱,猪会被宰"。
  熊市的经历告诉我,无论多么完美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模型,成功的股票交易者都还必须具有正确的心理状态。很多人在"纸上谈兵"时头头是道,一旦动了"真刀真枪"就会"败下阵来",原因是当看到自己的资金在市场中冒险时,人们常会丢掉理性的头脑。
  凶猛的熊市赶走了一大批投资者,但幸存者一定会吸取教训,掌握更正确的理念、方法,在今后投资生涯的中创造更大的财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