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然资源的概述
(一)概念
即生产的投入要素,与资本的特征类似。因为抽取或者捕捞自然资源也是要用于消费或者用于生产过程。例如铜要先被开采出来,才能用于冶炼。木材,鱼片也要先由劳动力采木头或者捕鱼,才能够生产出来。
可以长时间服务生产。这主要是指可再生资源。时间是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资源可以使用的时间不同。理论上可再生资源可以为经济体系无休止的提供生产投入。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只能提供有限的存货或者一次性就用尽了。太阳能就是典型的可再生资源。需要谨慎的是,大多数资源都是可耗竭的。例如渔业资源如果捕捞过度就会绝迹。类似的地下水、清洁空气等都有类似的特征。
时间是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重要联系,往往决定了资源的可再生性。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如何在有资源竞争性的用途之间,合理配置稀缺资源。天然赋予的投入要素,通过开采,把投入品变成了产出品。对于个体而言,个人的兴趣意味着消费需求,希望能够实现效应的最大化。公司则希望能够实现利润现值的最大化。
例如,某个人的效用取决于食物,衣服和住房,假设x1=消费的食物数量,x2=消费的衣服数量,x3=消费的住房数量,效用函数U=U(x1,x2,x3)=5log(x1) +3log(x2) +2log(x3)。收入为100$,价格P1=10$=x1的价格,P2=2$=x2的价格,P3=4$=x3的价格,于是预算约束为P1x1+ P2x2+ P3x3=100。
建立拉格朗日乘数方程,得到L=5log(x1) +3log(x2) +2log(x3)+λ(100- P1x1- P2x2- P3x3)
解出一阶条件,得到最优解:x1*=5, x2*=15, x3*=5, λ=0.1。λ的意思是增加1$收入所能够增加的效用。如果增加的1$用于购买衣服,可以购买到0.5单位衣服。
U2’=3/x2=3/15=0.2, 0.2*0.5=0.1, 这是衣服的最大效用。
(二)自然资源使用的效率
研究自然经济学处于以下原因:一是现在的很多政策问题本身就涉及到自然资源;二是存在一些其他经济领域没有的唯一性特征,有些一般性的理论难以应用到这个领域;三是强调经济动态与决策的持续性。例如资源如何获取或者收获等。
跨期决策的特征。例如收获大马哈鱼的渔业与鞋子工厂供给不同,必需考虑时间。消费者要考虑成本,机会成本。考虑期间费用。跨期决策过程中,利率是联系不同时期的关键。
例如,一块农村的土地是否应该出售?时间t出价100000$,如果出售以后存入银行,利率为10%,第二年将有存款:100000+100000*10%=110000$。如果下一年出售,价格为$112000, 就可以获得利润,但是如果价格为$104000,就会有损失。
复利的计算。令本金$V增长,年利率为r,一年以后,V(1)=(1+r)V;两年以后V(2) =(1+r)2V,……,t年后变为V(t)= =(1+r)12V
V(t)
et

0 t
几何增长图
社会需要最大化社会福利水平,进行折算或者得到净现值。需要对复利进行贴现。例如,V$的现值,折算为5年前,变为V/(1+r)5 。因此谚语讲的好,手中一鸟胜过林中两鸟。
利率。某人放弃当前消费,偏好于以后进行消费,就要涉及到利率。于是就形成了未来的价值流。例如,800元的现值为:PV=800+800/(1+r)+ 800/(1+r)2+ 800/(1+r)3+……
再如,现值100$,多长时间以后能够翻番变为200$(利率为8%)?
利用公式100(1+0.08)t=200,解方程,得到t=9。
还是现值100$,利率8%的情况下,其长期总值为多少?
Z=100+100/1.08+100/1.082+……=100/0.8=1250
如果1000000$奖金,每年支付100000,10年支付完毕(利率为8%),则第十年获得的支付为:100000/(1+8%)9=50024.9$。
复利的计算路径与贴现是互逆的。建设一座大坝,需要有可行性研究。计算的净现值要大于零,期间收益率(internal revenue of return)要大于利率。需要计算净收益与投资的比率,就是投资收益率。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假定收益为B(t),成本为C(t),则净收益[B(t)-C(t)]/(1+r)n>0。也就是说B/C>1,利率=折现率,从而折现因子=1/(1+r)n。
折现和逆折现因子,折现率和利率都是一些关键因素。私人公司通常要比ZF机构采用较高的利率进行折算。社会的折现率通常要低一些。
(三)产权与自然资源的使用
产权的概念。指的是把资源(财产)的某些权利转移到某人名下的一系列手段或者措施。这些措施是可执行的,并且具有排他性和强制性。
如果土地可以被分割并且被转让。就会涉及到以下产权概念:完全拥有,永久拥有,租用,有限的持有等。赋予持有者一定的权利。
私有产权指的是赋予持有者可以排他性的使用自然资源。公共产权则不同,任何人都可以无限制的进入并自由使用自然资源,不具有排他性。这种情况下,没有人能够阻止别人使用自然资源,并且不能阻止别人征用分享来自资源的收益。
这里的的排他性很关键,是市场经济的特征,私有产权前提下才能形成资源市场。有些资源属于ZF,但是有些则属于私人。
有些资源是不可移动的,是易于描述的,具有排他性的。很多渔业资源不具有排他性。例如金枪鱼捕捞就不具有排他性,并且金枪鱼会在一国国内迁移,或者跨国界迁移。这种资源的交易成本很高。有些宝贵的资源,并且能够带来技术变化的,也具有排他性。金属采矿业、草地等都可以形成私有产权。湿地资源也可以交易。
福利经济学与ZF的角色。福利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经济社会中,个人或者人群的福利水平与福利分配。有的时候市场不完善会形成垄断,并且导致市场失灵。
这里有一个重要概念社会福利函数(SWF),通过社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F),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就可以得出最优化的社会福利函数。
Y SWF1
PPF

0 X
要实现资源的帕累托最优(社会最优)分配,最高的社会福利无差异曲线与PPF相切,实现最优分配。在A点不可能对自然资源进行再分配实现福利水平的改进,在这一点不可能让某个人的福利变好,同时不会让其他人的福利变差。
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指的是把人们的效用与企业的利润用货币表示,可以用来表示社会福利水平。
例如汽油价格从每升30元下降为每升20元。竞争性的企业长期价格MR=P=MC,就是边际收益等于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得到下图:
图中SA+SB=补偿变化=SACDO=0.1*100+0.5*0.1*100=15,SDOBC=消费者剩余
成本变化图如下。
地租(租金)示意图:
市场均衡示意图:
当然也会产生福利净损失,如下图:
[size=10.5000pt](四)效用最大化案例
效用函数为U=a-x/(27x12x2), 预算线为p1x1+p2x2=m, 其中m>0, a为常数。
1. 建立拉格朗日乘数方程,求解一阶条件,可以的到一般需求函数:x1=2m/(3p1),x2=m/(3p2)
矩阵|D|=|U11 U12 p1; U21 U22 p2; p1 p2 0 |>0,说明解符合条件。
[size=10.5000pt]2. 得到X1,X2的补偿需求函数,固定效用为U0,得到x1*=(2/3)/(p1(a-U0)/P2)1/3 ,x2*=(1/3)(p1/p2)2/3/(a-U0)1/3
[size=10.5000pt]3. 支出函数为E=p1x1*+p2x2*=p12/3p21/3/(a-U0)1/3
[size=10.5000pt]4. 间接效用函数与支出函数
O.D=C.D., 通过O.D.得到x1=2m/(3p1),通过C.D.得到X1C=(2/3)(P1/P2)1/3/(a-U0)(1/3)
二者相等,解出U0=V(P1,P2,U)=p2p12/m3
[size=10.5000pt](五)土地利用与土地价值
主要概念有:同质土地,异质土地,土地内部肥力,物理特征,市场区位(到达市场的难易程度)
单位土地的价格取决于单位土地的产出。土地的价值=地租,地租是一个剩余概念。土地产出在支付了其他生产投入要素以后还有剩余,就形成了地租。用公式表示:最后产品的价格-边际成本=地租。
土地的分配原则是:把不同地块用于不同用途以后,直到边际单位土地的价格(或者地租)都相等的时候,才能实现最优配置。否则都可以通过调整地块的使用增加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