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2%。
 w 新的汇率制度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小幅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二是恢复1997年以前的汇率形成机制,即放弃严格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适度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三是在放弃钉住美元后,货币当局稳定汇率的目标将转向一篮子货币,但篮子货币的币种结构和权重都不对外公布。
 w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突然启动,在时间上快于我们的预期。其背景主要有二:一是今年以来美国和欧盟对人民币汇率改革所施加的压力不断加大,二是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接近400亿美元,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这使得贸易摩擦日益频繁。在此背景下,政府加快汇率改革的目的一方面可能是希望借此缓和贸易摩擦,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人民币小幅升值减少贸易顺差,避免贸易收支进一步失衡。
 w 尽管新的汇率形成机制恢复了1997年以前的做法,人民币对美元的中心汇率理论上不再是一成不变,但我们注意到央行在答记者问中明确表示升值2%“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这意味着政府短期内所能容忍的汇率升值幅度基本上就在2%左右,年内人民币连续升值的可能性不大。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短期内带来的两方面影响值得关注:一是短期内无论是游资内流还是国内企业和居民结汇的压力都会明显加大,外汇储备加快增长可能难以避免,这将给央行基础货币调控造成很大压力,同时也将使也将使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资金面继续保持宽松状态。二是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出口和进口增长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时滞为6个月左右,贸易顺差有望缩小,同时,升值将使得下半年FDI增速下滑的趋势更加明显。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对经济增长的整体负面影响将在今年四季度开始显现,升值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经济周期性回落的速度。 
w 综合考虑东亚地区本币升值阶段股票市场的表现,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资产价值提升对资金的吸引力,以及市场前期的反应和机构投资者的预期,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对A股市场的影响为中性偏好。短期2%的升值幅度对市场的静态影响将非常有限。在经济回落的大背景下,只要不出现持续地大幅升值,升值只可能是一个重要变量,而非超级变量。综合考虑升值受益和受损公司市值比例和上涨贡献度,市场小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大。我们认为,部分行业可能形成一定的共振效应,但预计在3天到1周的时间,升值效应将明显减弱。中期而言,我们始终认为经济周期是决定市场运行趋势的核心变量,无论升值还是股权分置都无法改变市场的原有趋势。我们继续推荐资产重估类公司,在全流通和升值的背景下,资产重估公司的价值将得到不断的提升。结合行业评价和升值受益情况,我们建议机构投资者增持零售,电力,路桥,景点等行业中的龙头公司,短期也可增持房地产行业的领先性公司。我们对行业竞争力受到升值影响的公司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中期可考虑降低相关行业的配置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