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4283 0
2015-01-20

不是讲段子,今天下午三点过后,精神最紧绷的不是证券频道的编辑,而是负责社会时事的小编们,一遍遍地在刷新“股市、跳楼”关键词所索引出的新闻。

  受证监会开出多张两融罚单消息影响,今日两市呈断崖式暴跌,金融股全线跌停,股指期货主力合约1502跌停,煤炭、石油板块跌幅均超过9%。两市超2000只股下跌,近120只股跌停。

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盘报3116.35点,跌幅7.7%,下跌260点。深成指数收盘报10770.9点,跌幅6.61%,下跌761点。 创业板跌0.58%。受沪深两市股指暴跌影响,香港股市亦大幅下挫。




沪指重挫7.7%,直接创下了近七年最大单日跌幅!还沉浸在去年A股年涨幅近50%,幻想一夜暴富、屌丝逆袭、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诸位,今天是不是交了学费?



据说这是不少兴冲冲刚入市新股民今天的心情


上周五(1月16日)的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慢条斯理地抛出了“炸弹”:通报了2014年四季度证券公司融资业务现场检查情况,此次现场调查的45家券商中,有12家券商存在融资融券业务违规情况,并被处以不同程度的处罚,其中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等三家知名大券商被暂停新开两融客户信用账户3个月。此外,证监会还强调,按规定不得向证券资产低于50万元的客户进行融资融券。


不仅给直接带动本轮股市大涨的融资融券兜头一盆冷水,而且一次处罚12家,中信、海通、国泰这种龙头通通中枪,于是,今天一开盘......


"530惨案重现!证监会立功了!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继承了财政部的光荣传统,国土部、发改委、交通部、央行这一刻灵魂附体!在这一刻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不是一个人!"(其实还有助攻,银监会同时下发《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违规进入股市的杠杆资金,也是当头一棒。)


"踩踏这就开始了。谁制造的踩踏?股市的城管。他们认为,为了避免踩踏,需要疏散些人口,但人们不听他们的,鸣枪警告吧?明显不是办法,于是城管官员想了个温和的主意:到烟花店买了最小一只鞭炮,扔到最密集的人群里....."



这里要给新股民解释一下,所谓融资,简单点说就是券商用比银行利息高的价格把资金贷给投资者 (融券是反向操作),一般一年的利息是8%-9%。投资者可以先借到一笔不菲的金额用来炒股,也就是“融资客”。赶上牛市这种好时候,他们就会比只靠自己本金的股民们赚的更多,盆满钵满,用来偿还利息绰绰有余。但一旦赶上今天这种崩盘,那就真是末日一般了。因为券商会提前通过设置维持保证金来确保资金的安全,当股票的市值下跌达到维持保证金时,券商会向投资者发送追加保证金的通知,若超过一定的时间还没追加保证金(对于融资客来说,他们本身就是借来的钱啊,还去哪找更多的钱?),券商就会选择将投资者的账户强行平仓以收回资金,就会造成融资客的“爆仓”,一夜回到解放前。


证监会是中国股市最大的黑天鹅?


那么再回到证监会此次的处罚决定上,回顾A股历史上的多次暴跌,大多数是因为政策引起。监管层出台政策意在为狂热的股市降温,但却对市场造成了难以承受的伤害。


像前文提及的“530”惨案,2007年5月,A股市场盛传上调印花税,财政部出面澄清,然后就在30日凌晨,财政部凌晨突然宣布上调印花税从千分之一上调至千分之三,导致股市在短短一周内从4300点一路狂泄至3400点,不少股民因猝不及防而损失惨重,史称“530”事件。


再早一点,1999年,当年的5月19日,沪指在经历了长达两年的沉寂后突然爆发,涨幅接近5%,到6月30日,沪指暴涨了66%,7月1日,《证券法》正式实施,沪指一天暴跌7.6%。


规范资金有序流入市场,避免股市过分狂热。出发点是好的,但监管大哥,你这操作是不是太粗暴了?


翻翻旧账,2013年4月26日,同样是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表示证监会目前已经取消了融资融券业务窗口指导意见,证券公司可以按照自己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设定业务门槛,但根据有关规定,投资者仍需满足开户满六个月,才可开展此项业务。


两年前,A股低迷时,证监会降低两融门槛,两年后,A股暴涨后,证监会收紧两融门槛。



还能不能愉快地降准了?


那么证监会为啥要搞就搞个“大动作”呢?其实它也是在配合操作啊。毕竟,央行最近的心情不太好.....


央行去年11月的意外降息可以说是世界级的大新闻,本意是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的问题,让服装啊、机器制造啊、化妆品小玩意生产的企业可以借到钱,好好搞生产,好好做生意。结果呢,央行放水撞车股市几年未见的大牛市,这一重拳只点燃了市场投资股市的热情,自去年11月21日降息至今年月初,短短两个月内沪深300指数上涨了43%,创下5年来新高。大量资金从各方涌入,除股票外的多种资产利率出现上行,反而不利实体经济。


而最近公布的诸如全国发电量等多项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实体经济去年下边年的走势并不能说是走出了颓势,这就造成了死循环。政策推动股市大涨,本身是想让企业更好地融资,结果钱都在玩滚雪球的资本游戏,没进入实体经济。再推宽松货币政策,放松贷款,想让企业更容易借到钱,结果钱又都跑去玩滚雪球了....


这种情况显然是央行不愿意看到的,如果继续加大宽松力度,是否会助涨本已疯狂的股市?如果按兵不动,高企的利率是否会令疲弱的经济滑入深渊?


降息之后还能不能愉快地降准了?


所以呢....



“快牛转慢牛”?


唉,说的再多也是泪。黑天鹅已经放出来了,那么还是让我们看看,后事会怎么样?今天是一次大的盘整?还是快牛转慢牛的节点?或者悲摧的A股又到顶了?


目前来看,分析师们大抵还对前景保持谨慎乐观,“快牛转慢牛”的论调占据了多数。


华泰证券表示,两融飞来黑天鹅事件,快牛离席,慢牛就位。两融黑天鹅出现,市场短期将进入调整时间,自本轮牛市以来,券商表现快(涨速快)、狠(涨幅高)、准(强业绩支撑),黑天鹅事件将促使行情开启慢牛频道。市场调整更应关注业绩支撑,黑天鹅可使券商从“白马股”变为“价值股”,核心在于券商业绩逻辑未变。


国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师乔永远表示,两融风波及监管组合拳对市场短期的风险偏好影响较大,对大盘股和小盘股都会产生负面影响,A股迎来调整。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表示,证监会查两融旨在去杠杆和降温股市,期望从快牛切换至慢牛以待注册制改革推出。


中信证券表示,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和转型压力倒逼资本市场改革,直接融资崛起重新划分金融利益格局,券商作为资本市场的组织者是最大的受益者,逻辑未变。短期来看,监管对于市场风险的警示将加重A股回调预期,综合考虑到券商的估值水平、β属性以及前期涨幅,我们建议短期获利了结,观望市场后续趋势,下调行业评级至“中性”,下调所有个股评级至“持有”。


民生证券表示,证监会对两融业务的查处释放强烈警示信号,后期两融增速将会下降。短期市场或迎来调整,但市场不会发生逆转,后市“疯牛”转“慢牛”,一季度牛市第三阶段开启。一季度市场转“慢牛”后,低估值蓝筹股仍将主导市场行情。


海通证券表示,管理层严厉监管券商两融业务,杠杆交易将受明显影响,融资盘交易活跃度降低,快牛行情难延续。但由低利率、强改革驱动的牛市升势不会改变,大类资产配置转向股市的趋势已形成。短期调整一两周后,大金融板块仍将是新慢牛行情的主要推动力量。



看清"棒打"12家券商背后的真实逻辑

2015年1月15日到16日,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证监会主席肖钢做了一个长篇报告,全文发表在证监会网站上。细读会议消息和报告全文,可以找到2015年资本市场发展的清晰脉络。


1、头发


肖主席的头发问题,是股市的热点问题。2013年7月,也就是肖钢当上证监会主席4个月后,就有人比较了前后的照片,发现在4个月里,他的头发开始变得花白。随后,每年都有人用他的头发说事,从中分析这个岗位的压力与艰辛。


最新的照片显示,肖钢的头发白得更厉害了,他显然不打算掩饰。从眼神上看,虽然没有刚刚就任时的犀利,也没有了一年多前的疲惫和迷茫,显得轻松、愉快、自信。肖主席的头发和表情似乎在说:我很辛苦,但我很愉快。


2、新常态与资本市场的使命


我在此前的专栏文章里曾经写到:如果说过去十年中国是“印钞票稳增长”(用资产泡沫推动城镇化,用银行资金推动房地产发展),未来将要靠“印股票稳增长”(用直接融资推动实业发展,激活民间创业热情)。


肖钢在报告中有类似的、更规范的表述:“在债务率、杠杆率较高的情况下,靠短期刺激政策,往往治标不治本,还可能加重未来负担,势必要求激活直接融资,加快资本形成。这些都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极大空间。”可见,激活证券市场,为高负债率解围,换一种方式“加杠杆”(股权投资),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所以,从政府角度看,搞活股市是必须的。


3、杠杆交易风险巨大


这波行情之所以波澜壮阔,超出很多人的预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融资融券带来的“杠杆效应”。很多券商做到了1:2甚至1:3融资比例,也就是说,有1块钱可以炒2到3块钱的股票。而P2P为了不被大行情边缘化,搞出了配资炒股的游戏,甚至可以将杠杆放大到8倍、10倍。也就是说,当前的所谓牛市是打了两种激素的牛市,也就是“政策放纵+高资金杠杆”。但行情走到今天,显然已经开始异化,不仅没有给实业引入资金,反而吸引大量实业资金涌入投机。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也没有因为减息而降低,反而被股市抢走了资金。


对于上述问题,证监会和人民银行都有所察觉,所以央行迟迟没有降准,而肖钢则在报告里说:“融资融券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底融资余额已超过1万亿元,交易杠杆率显著提高,少数证券公司短借长贷问题突出,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隐患,个别信用交易客户高比例持有单一担保证券,信用风险凸显。”


1月16日,证监会已经开始处罚在“两融”中违规的券商。所以,未来杠杆交易会被严格监管。


肖钢还在报告中说了一句值得注意的话:“一些中小投资者特别是1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热衷跟风炒作,投资者保护工作更加艰巨繁重;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案件易发多发,形势严峻。”


4、估值偏高的风险


经过大涨之后,中国股市的股价已经不便宜了。虽然银行股市盈率比较低,但那是建立在以前市场环境基础上的。2015年以后,银行业将面临利率市场化、对民营资本开放和互联网金融搅局的新环境,“护城河”已经被填平。肖钢在报告里说:“股价结构分化严重,有些股票估值过高,2014年末市盈率超过100倍的达500余家。”当然,他说的主要是创业板和中小板,这类股票将在未来几个月发生惨烈的踩踏事件。


5、IPO注册制与股市扩容


2015年证监会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当然是IPO注册制改革。


在论述IPO注册制的时候,肖钢说了一句非常到位的话:“企业拥有发行股票筹集资本的天然权利,只要不违背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企业能不能发行、何时发行、以什么价格发行,均应由企业和市场自主决定。”应该说,这就是注册制的精髓。


但问题是,早期的注册制,会是纯正的、西式的注册制吗?肯定不是。肖钢在报告中说了:“应当看到,推进注册制改革可能面临一些风险和问题,比如,可能影响投资者对股市扩容的心理预期,一些企业可能出现高价发行,一些公司质量不高和欺诈发行的风险加大等。因此,我们要坚持循序渐进、稳步实施的原则,立足国情,以现实问题为导向。”


2015年股市大扩容是肯定的,但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IPO注册制,也就是放开了随便上市,甚至2016年也不会有。所以,未来一两年中国股市仍然是畸形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畸形估值。这正是一些分析师看到很高点位的原因。但是仅仅是一厢情愿,因为股市的估值不仅看政策,还要看国际环境,在“黑天鹅”乱飞的2015年,中国股市充满了不确定性。


6、股市监管方式转变


在注册制下,监管的重点不在是“事前”,也就是一家企业正式挂牌前,而是挂牌后,以及重要信息披露后。2015年,肖钢要抓的一件大事,就是建立中央监管信息平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从“人工判断型”监管向“技术导向型”监管转变。证监会的主要工作,必须从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


肖钢在报告中透露了目前监管队伍的规模:对上市公司监管有600人,对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监管有780多人,稽查人员有770多人。


7、“熊孩子”在哪里出没?


那些破坏市场规则的“熊孩子”集中在哪里?


肖钢透露说:目前派出机构稽查人员忙闲不均的现象十分突出,2014年深圳、上海、广东、江苏4个局承办了派出机构新增立案调查总量的43%,但也有3个局为零,12个局仅为1起。也就是说,证券市场的“熊孩子”主要在深圳、广东、上海和江苏一带出没。

来源:证券时报网 财经网 投资中国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