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我认为多半是出自官方买办文章,不值一读,见多了!
1、对于经济运行是否到了“拐点”:
首先,作者所反驳的也基本是拐点现在可能还没到,至于不远的将来,自己也不得不说一定会到!这与之前的房地产拐点之争何其相似!与当时的学院派之流、专家之流的“深度学术分析”如出一辙!另外,从分析逻辑上看,单纯从所谓的GDP产生构成来分析,而却不关注GDP产生的基本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的主旨来说,真是学理上的南辕北辙,以至于说出“还有一些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首先,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虽对经济的总供给造成负向冲击,毁坏了相当多的国民财富,但灾后重建需要大规模投资,会成倍增加GDP。”这样的说词。真是可笑至极!
2、物价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
你见过任何一次所谓的作者在教科书中所说的价格普涨吗?也许你这一生也不会见到!我们依然清晰的记得物价上涨之初时学者们是怎么说的,在CPI还处在3%左右,在政府处于防止通胀的最佳时机,这种论点就基本处于主导地位“此轮物价上涨从CPI构成来说是结构性上涨而非普涨”,使我们放松了警惕,现在还这样说,不觉得太老套了吗?这简直就是在吐大粪!!!
另外,“控制成本推进型物价上涨的主要方式是控制工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半成品价格过快上升,在政策上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改善管理来消化一部分成本增加,这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没有太大关系。”然后,这样又能增加就业!这是什么逻辑?
3、宏观调控现在是否两难
“如果说GDP增长下调1个百分点可换取CPI下降2个百分点,那么今年把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CPI涨幅控制在5%左右还是有很大把握的。”如果这样理解而且这么简单,那不放牛的就都会知道不两难罗!
真的是误人子弟,混淆逻辑,从来没这么生气过,就算是放牛的今天也应该出来瞎说一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3 11:55:59编辑过]
此文我认为多半是出自官方买办文章,不值一读,见多了!
1、对于经济运行是否到了“拐点”:
首先,作者所反驳的也基本是拐点现在可能还没到,至于不远的将来,自己也不得不说一定会到!这与之前的房地产拐点之争何其相似!与当时的学院派之流、专家之流的“深度学术分析”如出一辙!另外,从分析逻辑上看,单纯从所谓的GDP产生构成来分析,而却不关注GDP产生的基本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的主旨来说,真是学理上的南辕北辙,以至于说出“还有一些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首先,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虽对经济的总供给造成负向冲击,毁坏了相当多的国民财富,但灾后重建需要大规模投资,会成倍增加GDP。”这样的说词。真是可笑至极!
2、物价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
你见过任何一次所谓的作者在教科书中所说的价格普涨吗?也许你这一生也不会见到!我们依然清晰的记得物价上涨之初时学者们是怎么说的,在CPI还处在3%左右,在政府处于防止通胀的最佳时机,这种论点就基本处于主导地位“此轮物价上涨从CPI构成来说是结构性上涨而非普涨”,使我们放松了警惕,现在还这样说,不觉得太老套了吗?这简直就是在吐大粪!!!
另外,“控制成本推进型物价上涨的主要方式是控制工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半成品价格过快上升,在政策上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改善管理来消化一部分成本增加,这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没有太大关系。”然后,这样又能增加就业!这是什么逻辑?
3、宏观调控现在是否两难
“如果说GDP增长下调1个百分点可换取CPI下降2个百分点,那么今年把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CPI涨幅控制在5%左右还是有很大把握的。”如果这样理解而且这么简单,那不放牛的就都会知道不两难罗!
真的是误人子弟,混淆逻辑,从来没这么生气过,就算是放牛的今天也应该出来瞎说一下!
有些人一见到有些马克思主义倾向的学者写的东西,说的话,不管中肯不中肯,在理不在理,都生气,视为垃圾!若是上面的文章不是方教授写的,而是一些主张由资产阶级经济学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海龟写的,恐怕仁兄就不生气,还要拍掌了吧!
一年前的“双防”,到现在“一保一控”
“去火”变成“进补”,质的改变
大国经济方向
变来变去,如同儿戏
这帮“埋头鸵鸟,专于揣侧上意”的教授
也有一份功劳
此文我认为多半是出自官方买办文章,不值一读,见多了!
1、对于经济运行是否到了“拐点”:
首先,作者所反驳的也基本是拐点现在可能还没到,至于不远的将来,自己也不得不说一定会到!这与之前的房地产拐点之争何其相似!与当时的学院派之流、专家之流的“深度学术分析”如出一辙!另外,从分析逻辑上看,单纯从所谓的GDP产生构成来分析,而却不关注GDP产生的基本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的主旨来说,真是学理上的南辕北辙,以至于说出“还有一些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首先,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虽对经济的总供给造成负向冲击,毁坏了相当多的国民财富,但灾后重建需要大规模投资,会成倍增加GDP。”这样的说词。真是可笑至极!
2、物价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
你见过任何一次所谓的作者在教科书中所说的价格普涨吗?也许你这一生也不会见到!我们依然清晰的记得物价上涨之初时学者们是怎么说的,在CPI还处在3%左右,在政府处于防止通胀的最佳时机,这种论点就基本处于主导地位“此轮物价上涨从CPI构成来说是结构性上涨而非普涨”,使我们放松了警惕,现在还这样说,不觉得太老套了吗?这简直就是在吐大粪!!!
另外,“控制成本推进型物价上涨的主要方式是控制工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半成品价格过快上升,在政策上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改善管理来消化一部分成本增加,这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没有太大关系。”然后,这样又能增加就业!这是什么逻辑?
3、宏观调控现在是否两难
“如果说GDP增长下调1个百分点可换取CPI下降2个百分点,那么今年把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CPI涨幅控制在5%左右还是有很大把握的。”如果这样理解而且这么简单,那不放牛的就都会知道不两难罗!
真的是误人子弟,混淆逻辑,从来没这么生气过,就算是放牛的今天也应该出来瞎说一下!
同意。。。。。。。。。
“此轮物价上涨从CPI构成来说是结构性上涨而非普涨”
——————这不就是官方的说辞吗??!! “结构性上涨 ”倒是中国官方发明的新词,可在宏观经济学中这种乱造的名词没多大的意义。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