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当今经济学大体上可以分为“西方经济学体系”和“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两大体系,当然你也可以说“马克思经济学”也属于西方经济学,但从马希尔的《经济学原理》问世以后,他们完全是不相容的,通过不同国家的影响,发展及与自身的融合,到现在而言,可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我不知道我这个说法在学术领域是否还存在争议,不过这已经是一个事实;当下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可能是世界的大环境,人们都更愿意找到共识而不是区别,所以对两者本质区别的探讨已经不太常看到了,也可能是由于潜意识里都认为这是明显的不用多说多想的问题,就如1与2一样的简单明了,但有多少人能说出他们本质的区别呢,我想不太多;所以在此我还是要先明确一下它们的区别:“西方经济体系是以市场为中心,马克思经济体系是以“价值”为中心”,我之所以给价值打上引号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与我们以后将要提到的价值并不完全一样,这个在看本书时你就会发现,先看一下上面的这个描述,大家可能会发现“以市场为中心”其实说的也是一种“价值”,所以其本质的核心是两者的“价值体系”不同,也就是价值观不同,对价值的定义不同,那么谁对谁错呢,有没有更完善的理论,在看完这本书后我们会得到答案;
(不知道一楼层能放多少字,如果可以我一楼层放一个章节,目录和前言单放一下,这样应该没有什么违章的地方吧,如果有不妥之处,请吧主/版主指导一下,我尽快修改)
附录2
艺术品的价值
艺术品的好坏有其自身的专业标准,我们这里说的价值是其对人类系统的价值,即艺术品对人类系统的实际意义及其在系统内的权值表述;
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其对人自身的发展和对人行为的激励两个方面;人类自身的发展是通过于外界的接触实现的,其中包括艺术品对人类自身的激发,这种激发我们可以抽象为对人大脑的刺激,比如婴儿在其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会产生对外界刺激不同的反映,及脑部的相应变化,在视觉功能发展初期婴儿对其红色有强烈的反应,其红色本身对其婴儿的发育也具有比其他颜色和画面更重要的意义;这个可以用来比喻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对成人的作用;
艺术品对人类行为的激励,表现为大脑在接受艺术品的刺激后表现出来的直接反应,如在办公室内摆放几件精美艺术作品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我们在此对这种大脑对艺术品产生的条件反应称其为艺术品的激励;艺术品对人的这两种刺激分别反映在对脑部的功能和情感及其相应的行为两个方面,通常情况这两种刺激是同时产生的;如当我们看一件艺术品时其同时刺激了我们的脑部发育和情感行为,只是在不同情况下这两方面可能有各自的侧重,如在一个展厅其更侧重于脑部的激发,在工作场所则更偏重于对人类情感行为方面的影响;这里还需说明的是,对于艺术品的界定,我们下面对其进行一下分析;
艺术品即对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如一幅书画作品对人类的影响不是其纸张本身也不是其文字颜料本身,而是作者思维的表达;在此我们也可以把歌唱家的演唱,运动员的竞技……都理解为一种抽象的劳动,这种艺术本身可以称其为行为艺术,虽然它于我们通常理解的“行为艺术”可能不大相同;但不能排除这种他们通过自身行为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质;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