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整个就是一个哈美分子聚集的网站,“美利坚,人类的希望” 这类哈美回复常可看见,有哈美分子在回复中甚至公开自称“美狗”。 而我在网易批判资本主义的回复则常被删去。因此,《***辣椒:美国人民为什么不仇富?》这种哈美贴被置于专栏目录头条,不过是网易这个哈美网站哈美的必然表现而已。但是,网易一方面极力哈美、赞美,另一方面极力利用哈美分子,就我国劳动者收入少、贫富悬殊、腐败等问题来煽动我国民众仇恨我国。网易这两方面的行动都是为美国所准备的、以后择机在中国搞“颜色革命”进行铺垫、准备。因此,说网易积极充当西方在中国准备搞“颜色革命”的舆论组织,一点也不过分。
其实,我国劳动者收入少、贫富悬殊、腐败等问题,恰恰是我国这20多年来在哈美的主流经济学家等主导下的“向国际接轨”改革所致。因为“向国际接轨” 的本质就是向国际资本主义接轨,从而使我国遍布资本主义企业,遍地都是资产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这剥削压迫使劳动者收入少、劳动者社会地位低下、社会贫富悬殊严重。另外资产阶级用金钱腐蚀拉拢官员,造成官员与资产阶级勾结,官员听命资产阶级,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严重腐败随处可见。因此,造成我国劳动者收入少、劳动者社会地位低下、贫富悬殊、腐败等问题不是中国,而是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我国资产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但网易则掩盖这些真相,并将劳动者仇恨、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进步行为,曲解称为“仇富”(南方系和主流经济学家等也是这样)。
另外,任何一篇企图说明社会问题的文章,基本形式要求是,自己的重要论点应有支持的论据,而且应该是充分的论据。不能拿充分论据来支持论点的作法,在写作形式上是有缺陷的。重要论点应有充分论据支持,实际是社会上“摆事实、讲道理”这一道理在文章中的表现。而网文这微博短文的短短100多个字,仅从字数看,也根本不可能完成用充分论据去说明某个社会的人民是否“仇富” 及原因这一较宏大的命题。因此,被网易置于专栏目录头条的、似乎要探究社会问题内在原因的大块头标题下,实际是网文的无比虚弱,也是网易哈美的无比虚弱。
网易哈美网文在内容上也无比虚弱。首先,通篇不能从理论上说明,美国社会的什么社会性质,能使这社会的人民不“仇富”(为此它通篇回避美国社会的资本主义性质及资本主义下阶级剥削等)。网文如不能用理论说明美国社会,那么也应该用较全面、宏观的事实,来证明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仇富" 。但是网文也拿不出这样的事实来证明。
这种情况下,网易哈美网文纠缠于某个人的某些事,具体讲,以“唐纳德·特朗普,曾是美国最具知名度的房地产商之一”的这个人与周围人的关系,来证明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仇富"。但是,即使真有唐纳德·特朗普这些事,并且,即使将这人在电视主持搞笑后在闹市有人招呼理解为网文所说的是“不仇富”(实际不应这样理解),网文的证据也极不充分。因为任何情况都有特例,论据应有普遍性,不能以特殊掩盖广泛,不能以个别否定一般,所以以特朗普个体情况代表整个美国社会富人(实际是资产阶级)与穷人(实际是劳动人民)间关系根本没有说服力。古巴革命胜利后,卡斯特罗宣布将他父亲遗留下来的数万亩土地无偿公有。但我们不能由此说所有大土地所有者都愿意将其土地无偿公有,不能由此说所有大土地所有者都愿意放弃剥削。卡斯特罗主动将家中巨额财产无偿公有,在全世界大有产者中只是特例之一,不具有普遍性。网易哈美网文想以它例举的特朗普这个人的情况,来混淆树木(即某人)和树林(即社会)的关系,企图以向读者推出他所说的树木,来掩盖树林。即以树木来对抗树林,否定树林。
“仇富”这种说法是表现社会中穷人、富人的关系。而穷人、富人和“仇富”是对阶级剝削社会表面现象的一种表述,即它并未接触到阶级剝削社会的深层次的东西——阶级和阶级剝削。穷人、富人这种对阶级剝削社会表面现象的表述是几千年前就有的,是人们对社会认识不深入的表现。而阶级和阶级剝削这些能揭示剝削社会本质的概念,则是最近一两百年才出现,是人们对阶级剝削社会认识深入的表现,它能揭示阶级社会出现穷人、富人的原因,也能使人正确理解所谓穷人和富人的矛盾的实质是什么。而我们分析社会,应从社会本质进行分析,而不应只限于社会表面现象。因为只限于社会表面现象的讲述,是肤浅的,它无法正确说明社会中所谓的“仇富”现象。
一般而言,穷、富关系背后是被剝削和剝削的关系。因此,“仇富” 或穷、富关系是现象,被剝削和剝削是产生穷、富或贫富悬殊现象的原因。而网易、主流经济学家等却回避作为原因的阶级剥削,去谈“仇富”或穷、富现象,讲述贫富悬殊和“仇富”,并斥责“仇富”不应该。
物质财富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一切物质财富都是劳动大众的生产劳动创造出来。一个人不管多么聪明,如不参与生产劳动,也不能创造物质财富。资本家不劳动或劳动很少却拥有巨额财产,乃是通过剥削劳动大众,榨取巨额剩余价值而更富。剩余价值本来就是劳动大众的无偿劳动创造,而有一部分剩余价值又被当作资本用来继续进行剥削。即资本家(老板)要求劳动者劳动,并占有和出售劳动者劳动的产品而致富。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者,因为遭资本剥削、压迫反而贫穷。正是剥削、压迫关系,才有社会上穷与富、贫富悬殊等现象,才使劳动大众有了“仇富” 意识。因此,所谓民众的“仇富” 意识,实质是劳动大众仇恨剥削、压迫的意识(而网易等谈民众的“仇富”时,极力掩盖劳动大众仇恨剥削、压迫的本质)。这种意识是劳动大众正确认识社会的起步,是社会能进步的前提。真正的共产党人就应唤起劳动大众仇恨、反抗剥削和压迫的阶级意识, 以使劳动大众正确认识社会, 推动社会进步。
实际上,不仅共产党人要指出资本主义下穷与富、贫富悬殊是阶级剥削的结果,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正视事实的非共产党人,也揭示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
法国著名律师朗克罗瓦写道:“当社会存在富人和穷人,当法律和法庭竭力维护富人特权的时候,还有什么公平可言……但愿有人来指责我,说世上也存在诚实的富人,他们是靠自己的血汗一点一点地积累财富的。我敢说,没有一个真正诚实的富人。只有当他们剥削别人的劳动,以高价出卖商品时,他们才会发财致富……富人最巧妙的手法正是让这些无知的受害者保护他们”(朗克罗瓦《法国司法黑案》、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2页)。朗克罗瓦揭露了法国社会中富人对穷人的剥削,揭露剥削是富人“发财致富”的原因。我们很容易理解法国等欧洲劳动大众近几年的罢工、游行示威等所谓“仇富”行为,也更易认识到法国等国劳动大众的“仇富”行为的正义性。
朗克罗瓦揭露了资本主义下不仅经济上有剥削,而且法律也维护剥削的富人的利益——“法律和法庭竭力维护富人特权”。各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将资产阶级剥削和剥削所攫取的财富合法化,然后要劳动大众不要仇视“合法所得”,不要“仇富”, 还要尊敬他们,选他们当各级机构高官或议员﹑代表﹑委员等,评选为年度风云、经济人物等,使其有权力和荣誉。 这如朗克罗瓦所说,“ 富人最巧妙的手法正是让这些无知的受害者保护他们”。资本主义国家机关﹑法律和舆论等,力图将剥削及剥削人物、剥削致富等丑恶在普通民众心中合法化、荣耀化,产生敬畏以保护资产阶级。
与网易等掩盖资本主义剥削以编造资本主义社会和谐的谎言不同,美国学者麦克劳也指出资本主义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他说,资本主义“力图建立一种新的剥削形式,反对者称之为‘工资奴隶制度’。不少作者根据卡尔.马克思给资本主义所下的原始定义,强调资本主义体制不只是市场经济,也蕴含着由资本家或由其利益统治的政治体制。这种定义包含着相当大的真理……一旦市场开始替代这些常规,政治权利就开始移向新富”。他还写道,在美国,“至于普通工人,被权力大过他们的几乎每个人剥削”(麦克劳《资本主义世纪》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第6、7、358页)。
2002年8月17日,英国资产阶级报纸《金融时报》刊登尼尔.弗格森的题目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文章写道,“没有多少MBA课程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选取读物,也没有多少首席执行官能够准确引用《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但是有很多时候,就连资本主义的最忠实信徒(包括我本人),也对这位大胡子预言家肃然起敬……马克思对阶级斗争有了正确的认识。在资本主义泡沫和萧条的背后存在着阶级斗争,而阶级斗争是理解现代政治的关键……他在19世纪发现的资本主义缺陷今天也非常明显。”弗格森这个资本主义最忠实的信徒,也看到马克思发现的资本主义缺陷延续在今,也看到资本主义经济现象下面存在的阶级矛盾﹑对立和阶级斗争,并认为这种矛盾和斗争是理解资本主义的关键,也承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预测的正确。但网易等媒体和主流经济学家却极力地掩饰“理解现代政治的关键”──资本主义私有制关系中资本和劳动大众间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掩盖产生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经济基础——阶级剥削,他们在上述掩盖基础上去谈社会的贫富, 去谈穷人不应该“仇富”。
因此,资本主义广泛存在资产阶级对劳动大众剥削、压迫,使网文关于资本主义美国不存在“仇富” 的美国社会美好的谎言根本站不住脚。这也是许多亲资本主义的人极力回避资产阶级对劳动大众剥削、压迫的原因。
其实,即使两千年前,人类祖先虽不知阶级、剝削等概念,也知道当时的社会(即私有制社会)中富人不是“靠自己的本事成为富人”,是靠一般大众认为不道德的坏伎俩致富,并为此表现出仇恨富人的情绪。例如,西方“多数伦理系统都有严厉告诫,说追逐富有如何如何毒化灵魂。公元前六世纪,雅典政治家梭伦评述道:‘坏人多富,好人多穷’。圣经中《马太福音》提醒说:‘让富人进天国,比让骆驼穿过针眼还难(即富人坏,只配下地狱,不配进天国──笔者注)’”(《资本主义世纪》第5页)。“坏人多富,好人多穷” ,富人坏,只配下地狱,不配进天国,这些表现当时贫富对立和穷人对富人的仇恨的意识,也是当时条件下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因此可以说,大肆指责“仇富”的似乎很现代的人, 他们甚至不如两千余年前的古人那样能揭示出社会矛盾。
我国网上有不少关于美国不仇富的谎言帖子,散布美国贫富关系和谐的谎言。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等高校教过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美国学者希尔, 就以他对美国社会的观察,揭露过美国劳动大众和大资产阶级间的利益对立,揭露了美国贫富关系和谐的谎言。从而间接揭穿了关于美国社会“不仇富” 的谎言。
希尔在其所著的名为《尼克松以后的美国──跨国公司时代》一书的前言中写道:“本书的基本论点是:公众的政治作用已不再能够左右这个国家……几百家超级跨国公司正在替我们作出关于我们前途的根本决定,而它们本身则不受控制。……ZF制订规章人员、外交官、国内收入署官员,与其说是作为管理公众事务的人员,还不如说是作为各大公司的特约秘书来执行职务的。……在本书其余部分送交排字工人之后,一项哈里斯民意测验发表了……根据这一民意测验,4个美国人当中有3个人认为,制定税法的目的在于帮助富人而不是帮助普通人;78%的人认为,特殊利益集团从ZF那里得到的好处多于人民所得到的;79%的人(几乎是每5个美国人中有4个)现在认为,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了。再加上其他一些主要民意测验的类似结果,这些数字就意味着,关于公司美国是个越来越平等和民主的社会这一战后的美梦是一去不复返了。”(见该书第1、2、3页,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请问,当大资产阶级所控制的“几百家超级跨国公司正在替我们作出关于我们前途的根本决定,而它们本身则不受控制”时,美国劳动大众能不仇恨大资产阶级(即能不“仇富”)? 当美国“ZF制订规章人员、外交官、国内收入署官员,与其说是作为管理公众事务的人员,还不如说是作为各大公司的特约秘书来执行职务的” 情况下,即当美国官员只为大资产阶级服务情况下,美国劳动大众能不仇恨大资产阶级(即能不“仇富”)? 而当“ 4个美国人当中有3个人认为,制定税法的目的在于帮助富人而不是帮助普通人;78%的人认为,特殊利益集团从ZF那里得到的好处多于人民所得到的;79%的人(几乎是每5个美国人中有4个)现在认为,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了”之时,不是表明美国劳动大众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吗?这时美国劳动大众能不仇恨大资产阶级(即能不“仇富”)? 因此,美国劳动大众仇恨剥削压迫他们的资产阶级,是早就存在的事实,是《***辣椒:美国人民为什么不仇富?》等诸多哈美谎言贴子掩盖不了的事实。
希尔在30多年前表述的阶级对立(网文等说是“仇富”), 在以后的美国依然存在。1995年6月21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载了伯纳德.桑德斯写的题目为《美国老百姓有理由愤怒》的文章。文章说:“近来传播媒介普遍报道,美国老百姓愤怒了。依我看,美国老百姓应该愤怒。”作者指出:“自1973年以来,这个国家的劳动人民工作时间越来越长,收入越来越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以前的那种经济保障。在过去22年中,80%的美国家庭实际收入下降或者在原地踏步。在此期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而有钱有势者的日子却从来没有这样好过。”“人们的工作时间不断延长,工作越来越来越辛苦,效率越来越高——然而他们越来越穷。难道美国老百姓不应该愤怒吗?”
一方面是美国劳动者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的实际收入不断下降, 生活日益困难, 净财产不断减少﹔另一方面, 美国大资产阶级财产却日益增多。据《美国阶级现状分析》讲:“1%最富有的美国家庭所积聚的财富大约占整个国家财富的40%”,这些平均拥有上千万美元财产的富翁们的财产还在增加。“美国社会的另一极是人数几乎达到1亿的工人阶级……工人阶级越来越成为实实在在的无产阶级,在1983─1995年间生活在最底层的40%人口的家庭平均净资产(即家庭资产减去贷款等债务后的剩余值──笔者注)下降了80%,从4400美元下降到900美元,而生活在最底层的20%的美国人(当时人数应在5000万以上──笔者注)净资产在零以下,他们的债务超过了资产……现在为消费而借贷的比率上升……工人阶级为美国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但他们所得到的实际工资日益下降,只能从日益延长的工作时间得到部分补偿。1998年有子女的家庭平均一年工作83周,而在1969年,这一数字是68周。”(封永平编《美国阶级现状分析》《国外理论动态》2001年第8期)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