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094 6
2015-01-27
创业小败局(赠书).jpg

《创业小败局》------《创业家》5年精华案例集

去年下半年,在论坛参与赠书评论活动,有幸中奖获赠此书,可是自己一直也没有翻阅,闲置在单位的办公桌上。
作为自己制定的2015年个人规划,要开始读书和做笔记,此书也不高深、阅读也会比较容易,那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封面语: 创业公司常演不衰的21种经典死法,多位业界大佬精心挑选,21个最具代表性的失败案例。
好吧,失败是成功之母。虽然自己尚未创业,但是获取一些经营理念还是值得的。


《创业小败局》由徐小平、何伯权等六位经验丰富的业界大佬,从《创业家》五年来跟踪的数千个创业案例中,精心挑选而来。21个最具代表性的失败案例,每个案例都代表了一种最常见的失败规律,也基本上覆盖了当下中国创业浪潮中,最容易遭遇的创业陷阱。



目录  · · · · · ·推荐序1 创业是一种修行
推荐序2 失败是一种可以倒推的因果
前言 请微笑面对失败
第1章 资源依附者的哀歌
1.资源是饼,也是坑
2.在和投资人的斗争中失败
3.被抛弃的巨鲸
4.传统企业的转型之思
5.猝死的“中国最佳商业模式”
第2章 昂贵的试错代价
1.我是被成功击败的
2.一位急于求成的90后创业者
3.县级互联网创业的启示
4.“草根牛博”分家记
5.盛世合兴生死危局
6.饮鸩止渴只有死路一条
第3章 不靠谱的商业模式
1.生鲜O2O探路记
2.自己造出的“成本黑洞”
3.产品先烈者的回响
4.舍得网的模式困局
5.洗车应用Cherry的南柯一梦
第4章 扩张的后患
1.精锐教育的“北伐战争”
2.要命的规模成长陷阱
3.“加盟店”让我赔了数百万
4.赚钱的快餐店之死
5.荒诞并购的野蛮式破产
6.巴山农夫授挫记
第5章 创始人的自我救赎
1.别拧着自己,也别拧着别人
2.六间房的自我救赎
3..零资金小团队的濒死经历
4.生死团宝
5.可以跪下的创业者
点评人介绍




媒体评论
  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吴晓波:
  十四年前我写《大败局》的时候,创业在普通人看来仍是一件十分新奇的事情,因此书中选取的都是那些体量足够大、倒下时发出轰然巨响的企业。然而十五年以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特别是互联网大潮所至之处,独立创业蔚然成风,渐成寻常之事,尽管与前人相比,新一代的创业者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但“尽量避免失败”仍然是普适的铁律。《创业家》一直在从事寻找和扶持创业者的工作,这本《创业小败局》可以说是他们从创业前线发回的第一手报告,也因此有很强的样本价值,值得创业者们一看。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
  “失败乃成功之母”,《创业小败局》可能孕育你的成功!
  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
  缺陷让人生更显价值,失败是我们区别于那些庸者的身份证。在这个意义上,《创业小败局》是一本难得的创业学教科书。
  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兼CEO陈宏:
  成功经验固然可以学习和使人振奋,但前车之鉴的失败教训,往往才是更值得珍惜的教材!从《创业小败局》的案例中不断总结,汲取经验,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天图资本首席投资官、高级合伙人冯卫东:
  《创业小败局》精心选择了众多鲜活的创业失败案例,虽不像《大败局》探讨的辉煌成功后再壮烈失败那么引人注目,但却因其小、因其常见,对众多创业企业更具可比性和借鉴意义。这些失败并非因为运气不佳,而是有明显的规律。相信不少创业者会慨叹未能早几年读到此书。
  学大教育创始人金鑫:
  任何创业都是艰难的,也许创业者每一天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小败局”,但是创业者心中的热情与梦想是不能磨灭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也是失望之冬”;失败,并不可怕,要看我们从何种角度去解析,对失败解析得越深刻,我们就离成功越近。希望这本书能让众多创业者快速成长起来,希望所有的创业者都学会在经历一个个小败局后,成长为强大的破局者。
  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
  如果你将创业看做一个过程,失败是这条道路上必经的风景,只是看待它的角度各有不同,而这有可能是未来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大众点评网创始人张涛:
  《创业小败局》通过多个近年来的创业失败案例,反映了很多珍贵的创业规律,例如“有资源有钱未必是好事”,“早期的成功往往意味着风险的来临”,“产品和服务模式不磨好不要过早扩张”等等;对这些规律我在自己的创业过程中深有体会,相信现在通过《小败局》呈现出来,对其它创业者也会深有帮助。
  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
  “企业家精神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勇于冒险,不惧怕失败,从失败中往往可以获得更宝贵的经验。硅谷成功很重要的就是对失败的容忍,而这也是体现一个社会创新性的表现之一。观《创业小败局》,得大收获。
  天地壹号饮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生:
  企业的成功有一百种方法,但失败却可以归结为一条:没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保持不断改革改善的勇气和智慧。从这个角度来说,与其艳羡别人成功的花团锦簇,倒不如静下来读一读别人失败的惨痛教训。唯有失败,才会对成功更渴望;只有看清楚失败的路径,才能找对成功的方法。《创业小败局》无疑为我们罗列了这些路径,为我们再上路再出发增添了一分勇气和智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27 15:38:51
<2015年1月27日>
阅读进度:第一章 资源依附者的哀歌

思考:
风险管理很重要
一个企业要发生失败,不是突然的,一定是有先兆的。如何预防失败发生、降低失败概率和损失程度,都是创业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且在过程中要不断的反思和行动,这就牵扯到企业经营的风险管理问题。
别认为风险管理那是大公司的事情,不要认为你的处境顺利不存在风险!借用我喜欢的一句话:“我们的一生都是在管理风险,而不是排除风险。”风险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只是在企业经营的不同阶段,风险管理的手段、组织架构不同而已。我能想到的创业类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应该包括:
资金风险(包括自有资金、风投资金的筹备和使用)
客户风险(客户的积累包括用户和商户,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某个数量级以后,才能吸引到资金投入,才能形成一个商业环)
市场风险  (选择的行业由于某种因素导致整体的衰落、淘汰,同业出现实力更强的竞争者)

关注同行动态深层的意义
一些创业家在经营顺风顺水时,却将公司转手卖给别人,这个决策的根本是首先实现创业赚钱的必然,其次是一定在经营中遇到瓶颈或其它问题。当我们再看到类似收购、转让新闻的时候,应该多个心眼想想是不是这个行业已经发生了什么不好的变化。


要具备竞争力,要抓到客户
创业公司一定要打造自己的竞争力,要抓住的三个问题:你是什么?  何以见得?  有何不同?无论起步是依托什么资源、寄生于什么企业,一定要在成长过程中梳理和形成这三个问题的答案,获得独立的生存能力和优势。
销售过程中,创造出产品的新附加值,营造出新的需求市场,这是个很有意义的环节。比如:现在人们有了购买收藏某知名国际品牌鞋的行为,打着数量有限、具有某某明星签名等销售牌,让一些个人投资者买鞋收藏、等待升值转让获利,居然也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投资理财手段。赋予产品新的附加属性,迎合市场一部分人的爱好和兴趣。

互联网思维的不同
互联网思维是做减法,简单直接、轻装上阵,减少阻碍和层级,提高竞争力。如果做的相反了,互联网反而成为了累赘、附加部分,就必然违背了互联网思维的快速、轻捷等优点。互联网运营,流量的导入是一个可以起绝对作用的因素!要学会借力,不要凡事都从头做起,比如电商平台已经有很多了,完全没必要自己再建一个从零开始吸引流量。营销管理、办公OA等等系统现在都已经有很多云平台提供收费服务。要知道你的目标在哪里,不能将精力太早太多分散到其他方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2 16:23:25
2015年1月30日
中午读《创业小败局》,提到新浪微博草根账号操控者的经营案例。以前从来没有关注过这方面的事情,虽然也知道微博营销的说法,因为没有去了解过就不很明白究竟微博大号拥有众多粉丝后怎么营收呢?网上又百度了下,读了一篇文章 《最牛的草根微博操控者》http://www.williamlong.info/info/archives/540.html,才比较全面的了解到掌握微博营销渠道的主要几方面力量,蔡文胜主导的福建帮、酒红冰蓝的山鲁佐德公司、杜子建。微博粉丝争夺的目的,其实就是微博账号的价值体现,讲价的资本。在微博里,广告营销投放按条收费,也可以固定收费协助运做某企业微博。以上三方面力量基本掌控了微博营销的主要渠道,垄断造成的后果就是涨价!

这里我有个问题:为什么新浪没有自己去做微博营销广告?想了想,可能是新浪的广告是挂接的形式,而不是微博内容的形式,两者效果是不同的。现在微信广告也开始搞起来了,微信广告的控制权基本集中在腾讯公司手里,微信公众号虽然也已经有一些类似微博运营的,但似乎还没有很泛滥或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有条件限制:订阅号每天只能群发1条,特殊的可以再多几条,但不会像微博那样没有数量限制;开发号每周1条;信息字数多,而不是微博的140字,需要投入更多的创作时间和精力。

百度 “新浪微博广告”,结果发现2012年底新浪应该已经开始广告业务了。不过,我认为和草根微博操控者运用微博大号做软广告还是不同的。两者各有所长,客户可以各取所需吧。而且,这些微博大号也是新浪微博生存的借助手段吧!一旦真的把微博营销号消灭,新浪微博也就元气大伤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2 16:24:31
看看!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25 16:38:46
2015年2月25日

今天抽空比较快速的读完了这本书剩余部分。案例多数和互联网的创业有关,因为互联网化的手段带给人们去尝试改变传统模式的激情,少数案例是和加盟扩张有关的。
创业热潮,是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化的兴起而掀起的。就如在淘宝上开个小店一样,一个普通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都能够用一个点子就去创业了,这是整个社会的进步,是推动我们生活发展的力量。今天还刚看到我们本地一个大厦挂出来了“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的招牌,感觉确实从政策扶持都开始鼓励创业,欢迎多样化和精细化。与多年前鼓励个体商户一样,对我们的思想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首先,整体回味一下这本书。

提供了餐饮、生鲜、教育等多行业的案例,确实可以作为创业者手边参考书籍,不是用来参考失败,是用来参考自己考虑问题、经营方向思考等方面是否可以再多些,选择性的对一些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问题给予重视。本书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故事讲述的角度有2种,一是当事人自己的回忆和反思,一是黑马营评论员的评判。我认为读者大可不必拘泥在文章的观点,因为无论是当事人还是评论员,其实谁都不能保证就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因为结果已经是失败,所有的评论或反思都失去了验证的基础。所以,评论和分析并不是本书的亮点,重要的是读者能够自己去理解和分析案例,作为自己的创业过程的一些辅助就好了,太过当一回事儿可能只会束缚了你的脚步。

失败者,并不从头开始就是错的。往往是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时候,开始盲目扩大投入,导致了失败。不少案例的失败者还一直在不断的创业、积累中。而且,几乎可以肯定,这些虽然失败的创业者还是从中获得了资源、经验还有资金,虽然很多故事讲述说抵押了房产和全部家当。


我祝福他们,因为也从中反思了我自己,基本打消了我曾经怀有的创业念头,我觉得自己缺乏成功需要的冷酷、果断、坚持,或者还包括不够厚脸皮和不要脸。
我终于可以踏实的上班、利用闲钱来考虑一点稳定理财,安心过自己的平凡生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6 12:55:19
有这本书的电子版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