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
5694 56
2015-01-28
最近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调整基本工资(参考国家3号文),引起了热议。有香港媒体称之基础工资加6成,有基层公务员则声称,从此不用去苦苦争领导的职务了。但是现实的反应还是不受到决策层掌控的。例如:      经济观察报社论有意思,其标题是“公务员调薪了,但是工资透明化呢?文章点出:”“上周一份关于公务员加薪的文件引来舆论褒贬不一。这份尚未亮相的国务院文件包括三套方案,其中涉及公务员的主要是机关工资调整方案和离退休人员退休费调整方案,总体思路是提高工资和退休标准,重点向基层倾斜。那么问题来了:基层公务员群体因受益最大,多持赞同态度;公众和学者却并不买账,纷纷质疑加薪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此前更早有一篇文章,说到提议给公务员加工资,招致大量谩骂。参考公务员加工资的提案为何招万人骂http://bbs.tianya.cn/post-free-4169755-1.shtml    “但增加公务员的工资必须要做到三个前提,首先是公务员的工资收入一定要透明,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向社会公布,什么级别的公务员享受什么样的工资标准,而且不能有其他的收入渠道,特别是不能有五花八门的补贴、奖励、年金、福利等,或者说这些五花八门的补贴、奖励、年金、福利都必须算入工资的范畴,在年底向社会公布,这样,公务员的工资就能够在阳光下接受监督。其次是按照适当的比例增长;最后是公务员一生只能使用一张银行卡,所有收入只能通过这张卡,而且要求公务员消费必须使用这张卡,不能通过现金结算。这样,也就能够在一定程度内遏制腐败,至少在他案发时可以通过其银行卡上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钱。”不能说是苛刻,但是反映出却是对公务员财产状况不透明的强烈声音。
          公务员加不加工资和加多少,可能大家认为只是一个领导决策的科学性问题,其实它应该是一个博弈的问题。简单言之, 博弈论的结论是:信息对称和知识完全下的决策 ,才能达到最优。公务员加工资需要从博弈的角度来理解。如上述的反映,大家都不是对公务员要不要加工资进行争议,而是涉及到一个悖论:千军万马,想方设法去当公务员,说明公务员待遇极好,为什么还要再加工资呢?实际上公务员为代表的权力拥有者众多的隐性工资和收入,才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所以提出的是这些加工资的基础是不是基于信息和知识的完全,即真实的公务员收入是低还是高了?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言论表达和信念表达的成本问题,可能大家不理解,这个和大家的言论和信念表达成本有何关系?实际上自发秩序中的秩序如何自发生成,在此就有一个逻辑,“只有让大家知道,让大家明白,才能生成自发的秩序”。固然会通过“干中学”和竞争机制来解决信息和知识的完全性问题。那么如果假设任何决策类似公务员加工资都是在透明和公开的情况下进行决策的,我想,大家对此的意见可能就会比较理性和智慧。
   我先提出并尝试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决策和制度安排为什么需要博弈 ;二是博弈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

   一、 为什么需要博弈?
       任何的研究和推导都 需要一个干净的起点,就如数学的整个高楼大厦,都是基于一些不言而喻的真理一样,我们的研究的前提是对理性人的假设:我们不存在一个知识完全和信息完全的圣人(终极理性人,也是中国传统上苦苦寻求的圣人和贤者或者是宗教上的先知),所以没有人能设计一个完美的制度,对一个事情进行完美的决策。原因无外乎是没有人能够达到知识和信息完全的前提,即万能和全知。
     下一步就是,既然没有人能够用全能全知的知识和信息去做决策,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不能够到达最优的那个均衡点,即纳什均衡或者是最优选择。回答是不对,在市场上,是通过博弈达到均衡和最优点的,这是一个简单的推导和模型:假设存在一个价格没有到达均衡的市场,因为供需不均衡,存在 许多利润,双方就会在价格上来回博弈来寻求更多的利润,例如供给大于需求,就是需求者因为有利益而会增加需求,供给者因为亏损而减少供给,通过增减供给和需求的方式进行博弈,慢慢双方就知道对方的均衡在什么地方,最后达到一致的共同点,即供需相等的平衡点。博弈就稳定下来,因为偏离这个点大家再不能增加利润了。   博弈论的经典结论就是通过预期告诉大家,这个点在那,大家到达这个点就不会、也不愿意离开,因为离开就会导致损失,导致不能达到最优的收益。
    所以大家很清楚了,逻辑如下,类似公务员加工资的决策,没有人能够拥有完全知识和信息从而进行最优决策,要想达到最优的点,就需要通过博弈来实现这个均衡。市场是由供需共同决定的,那么所有的相关的公务员加工资的利益者都要参与博弈,例如纳税人,例如公务员,这双方要并且要每个人都表达出自己的利益诉求, 交流信息, 并且有一个博弈平台。
   大家感觉很奇怪,这个博弈在社会政治市场上怎么没有任何的现实场景呢?因为博弈是有的,在报纸上,在网络上,在务个信息平台上,甚至个人的微信上,但是我们最缺乏的一环,是最后的意见对决策层的影响力。
二、博弈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y

    关于信息公开透明,可能大家感觉没有什么力量,实际上最难最有效率的手段就是这个,一个广东的村委,由于民主选举而日益分裂和对立,但是工作组首先就抓好一个公布所有的村委的收入和支出,马上收到了信任的效果,而后村民开始缓和矛盾而日益互相信任,日益和谐。这个案例源于一篇南风窗的文章。
   博弈的好处,(一是)增加社会的信任,大家都是相信这些决策是经过大家的讨论的方案,会自发尊重它。
    (二是)增加了参与力度,不再让社会冷漠,一般反腐败的大戏,许多公众会感觉好看,是正义的力量对比战胜了邪恶(从合法性上而言,的确是非合法的人物想谋夺权位),但是又感觉与自己距离非常遥远。
(  三是)消除了许多潜在的愤怒和仇恨。这个让大家自己深思吧。凡是有“专制代表民主”和“非主观一致性同意的r均衡”所在,即是阴影和腐败所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29 09:20:23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9 09:21:1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30 00:03:32
“我们最缺乏的一环,是最后的意见对决策层的影响力”,这是致命的,利益各方都表达了自己的诉求,但是最终出来的决策却明显没有受理这些诉求,那只是让所有人都对决策不满。
说公务员涨工资,很多人对公务员这一职位趋之若鹜,并非简简单单的为了“经济利益”,目前公务员岗位能提供的各种经济福利(包括工资,但不限于工资)在职场并不算拔尖,但那些带长的(也就是官员)除外。稳定、父母之命,考试公平(对于考霸来说很有吸引力),说出去体面(面子)等等都可能是选择考公务员的理由,而他们明明知道进了企业银行等单位的同学工资比他们高一块,他们也觉得就“钱途”来说是比不了那些同学的,但也不算坏,能稳定的过个小日子,但不宽裕。
所以,在公务员里面也是有不同的声音的,官员和普通公务员必须分开来看待。没有职务的公务员(科长以下)中的一部分人可能会有一些制度性腐败带来的灰色收入,这个只要透明化、程序化办事制度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有不少单位是很难捞到灰色收入的。我的看法是对于普通公务员没必要苛刻到如文中所述,毕竟公务员也只不过是个特殊点的职业,但是对于官员(科长及以上),必须实现财产公开制度。一个单位的能获得的灰色收入以及分配,官员肯定是能分到不少的,官员财产公开,他们就没动力搞了。所以重点在于官员的财产,没必要盯着全体的公务员。有不少公务员叫屈,的确有委屈的。公务员这么热,每个人都几乎有几个公务员同学吧,我的了解是有些单位的确没啥好处,靠工资混饭吃,比较低。
回到博弈上来说,只能说中国还没有这个机制,各方的意见表达很难影响到决策层的决策,尤其是这些关键性问题,比如官员财产公开制度,这也比公开全体公务员简单易行,效果还基本不打折。但是,“博弈”了这么些年了,这个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决策层装没听见,就无可奈何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30 13:03:26
yanchongwang 发表于 2015-1-30 00:03
“我们最缺乏的一环,是最后的意见对决策层的影响力”,这是致命的,利益各方都表达了自己的诉求,但是最终 ...
点到要害了。一是财产公开;二是最后一公里的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5 08:59:35
的确财产一定要公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