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加强质量建设、实现品牌经济,才能引领产业升级,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使我国钢铁行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得到提升。”1月16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召开的钢铁行业质量工作暨品牌培育交流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指出,当前,质量和品牌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新常态下,我们必须把质量和品牌放在转型升级、质量效益提升的突出位置上来。没有质量的提升和品牌的建设,就难以推动钢铁行业的产业升级,就难以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
此次会议由副会长迟京东主持,科技司和原材料司派代表参加会议。
是时候研究质量体系和品牌建设了
当前,钢铁行业运行面临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根据数据,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82270万吨,同比增长0.9%;1月~11月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91%,而2013年1月~11月份同比增长7.82%。
朱继民表示,粗钢产量增速大幅下降说明我国钢铁行业生产消费出现重要拐点。2014年1月~11月份,我国共出口钢材8361万吨,11月份创历史新高,达到1100多万吨,预计全年出口钢材接近9400万吨,比2013年增长50%左右。如果没有大幅度出口,国内钢材市场情况更加严峻。去年钢材表观消费量增速也在下降,呈现微增长或负增长。
2014年,行业经济效益虽然比前两年有所好转,但在整个工业行业中仍处于最低水平。2014年1月~11月份,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只有0.74%,是效益最低的工业行业。尽管行业实现利润244亿元,但是扣除投资收益等收入后,钢铁主业的利润就微乎其微了。“从行业形势来看,钢铁行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已经非常必要和紧迫。”朱继民说。
在探讨怎样深入认识和理解质量这一概念时,朱继民以我国造船板生产企业和日韩企业对比进行说明:“企业都觉得我们生产的船板品种、质量完全能够满足造船行业的需要。但是,我们这个满足需要是表面的,是量上的满足。从质量的稳定性来看,好的企业的产品批批稳定,每个炉次都稳定。而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产品质量虽然都在控制范围之内,但批批有差别。在供货方面,我国能够按照造船需求分段交货、整体交货的企业不多。在服务方面,真正能够天天在造船厂进行服务,将反映出的问题24小时之内解决的企业就更少。”(1231324详情咨询&钢&钢&网 http://WWw.g*g*ang.CN/News/994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