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158 1
2015-01-30
从1870年到20世纪初,“德国制造”低质廉价,当时全球制造业的金字招牌是英国。为了和德国制造划清界限,英国要求所有商品必须标明出产国。之后,德国人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向英国人学习”,从单纯拷贝到开始尝试做产品研发,提升产品质量。20世纪初,“Made in Germany”已经赢得了好口碑。到现在,很多人已经不记得那段历史了。

这段简短的德国工业史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没有自有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仅靠仿制和低价是没有前途的。第二,不创新真的会死,这是德企血的教训。德国中小企业的欣欣向荣,德国联邦ZF对企业创新鼎力支持。创新这件事,要有意识,有环境,还要有制度保障,这些德国一样不少。

德国百亿欧元砸创新

在过去100年,德国人的发明很多,从阿斯匹林,隐形眼镜,汽车安全气囊,到MP3和SIM卡。很多德国企业至今还在享受着这些老一代发明所带来的红利。这种惠及几代人的专利红利,正是中国商界很多人最为痛恨的“专利壁垒”。很可惜,这就是现代社会的游戏规则。

2012年,德国在新技术开发和创新领域的投入达到794亿欧元,是GDP的2.98%,目标是3%。欧盟的平均值是1.97%,中国同期这一数字是1.98%。不同的是,创业投资在德国并不盛行,天使投资基金更少见,所以ZF与私人企业在创新上的投入占了重头。这个欧盟里GDP最高的经济体,近五成的GDP是由出口创造的。而在过去5年,即使是欧债危机最为深重的时候,德国私人板块和公共研发机构的投资增加了15%。

过千家中小企业的隐藏冠军

德国那些超级航母几乎坚不可摧,可并不是德国战车实力雄厚的最终原因。在德国,超过99%的公司属于中小型企业,他们在工业方面高度活跃,如此欣欣向荣,以至于德语中小企业“Mittelstand”都成了一个专有名词,代表着德国工业的脊梁。

最近,德裔哈佛战略专家西蒙对他的研究数据进行了更新,在全球2764家中型全球领导企业中,德国占了1307席(47%);这些企业占德国出口额的1/4。对比一下,美国有366席,中国有68席,英国则占67席。

这样的一批公司,他们在研发上的投入时一般工业公司的两倍,甚至更高。即使与一些以专利见长的大企业相比,若按照专利和雇员数量做比,平均到每位雇员的专利数量是一般大公司的5倍。考虑到成本的精细化,他们最终的投入产出比更高。按照沃顿商学院教授Christian Terwiesch的说法,德国式创新的诀窍,就是在某一个很狭小的专业领域技术专业知识很过硬,所以即使在很小的板块也可以成为市场领导者。

德国特色的“创新技术孵化器”

在创新这个领域,无论是德国的超级航母们还是中小企业看起来都很风光:他们长袖善舞游刃有余。但创新气氛活跃并不仅仅是企业们的功劳。德国的整个市场体系,似乎就是为了鼓励创新量身定制,这一点,美国人都很羡慕嫉妒恨。

德国有一种特殊的“中介”,或者说是“孵化器”,填平了技术与市场之间的鸿沟。德国有几百家研究机构,慕尼黑的马普所是很著名的一家。他们专门资助和发起一些生命和资产科学研究项目。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是德国也是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有近66年历史。他们拥有67个半自治型研究所,就像科研开发的搬运工,把一些成熟的科研成果搬向企业和ZF管理部门。

上述这些科研中介组织,是德国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缺了他们,德国很多工业领域的创新就可能根本到达不了终端。更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企业,从大企业到中小企业,在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上竞争激烈,但绝不用价格战挤压彼此。德国企业之间联系紧密,互通有无。他们将这种紧密沟通称之为精英集群,共享创新和科技的红利。尤其在德国最具竞争力的化工,汽车和电子设备和工程领域。他们不会相互拆台,而是通力合作。

德国的企业战略专家,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及监事会主席贝格说:“德国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制造业,因为他们知道制造业的强大对一个金融独立的国家至关重要”。 源自千人智库 EWW150130WQ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30 17:28:28
看看!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