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12、13年时面对跌跌不休的蓝筹股,前主席大肆叫嚣中国蓝筹股投资价值罕见,可投资者无不嗤之以鼻,因为蓝筹股屡买屡套,已经成为人见人弃的臭狗屎、股市毒药,这两年买创小板的无不赚的盆满钵满,13、14年我的主要利润都是从那些10块钱以下通过收购兼并炒高到三四十的创小板身上赚到的,如
华谊嘉信、
联建光电。为了有效激活股市,引导投资者投资蓝筹股,这几年管理层可谓用心良苦,从融资融券、
沪港通 ,都是对蓝筹股有正面推动作用的,而新花社、人民报也鼓吹蓝筹股好,通过舆论引导股民弃小从大,去年11月份以来这些措施终于凑效,蓝筹股迎来一波爆发行情,长期持有蓝筹股的投资者终于解套,尝到了一丝甜头。
可就在2015年的开始,监管层认为股民大面积赚钱不妥,大老板听说降息后的资金都进了股市炒股,无钱搞实业,于是震怒,责令zjh立即把股市搞下来,从查两融到禁信托,新花社关于此轮上涨没有基本面支持的言论(他娘的过去七年M2增长3倍,股指跌60%,这有基本面支持?)无不表明了监管层的态度,就是要把炒股资金赶出市场,去搞所谓的实业。
其实实业与股市是相互促进的,监管层至今搞不明白自己的职责,到底应该干什么?干预市场对于证监会来讲是滥用职权,买者自负,我借钱炒股赚了是我的,赔了我自负绝不上访。大家看到融资盘主要集中于低估值的银行保险股和其他蓝筹股,大家认为即便银行股保险股涨了50%,但仍然是安全的,
中国平安上市7年,复合利润增长率28%,而股价却横盘七年,刚涨2个月管理层就不高兴了,我们投资蓝筹股不是响应管理层的号召么?糊涂了,搞不清管理层的意图。其实他们应好好想想为何资金不去搞实业?资金都到哪里去了?
这年头老百姓做点生意是极其艰难的,并非缺钱,而是缺乏好的营商环境,钱扔进实业,去创业,10有9亏,搞不好倾家荡产一辈子还不上,君不见即便开个饭店、棋牌社、网吧、小商店都有四五个甚至七八个政府权力部门管着,工商税务城管卫检消防公安劳动等等,哪个也不是善茬,阎王好惹小鬼难缠,哪个来查都得请客送卡,谁不送就找你麻烦,告他?哪敢!告一个,下次来查倒不收钱了,直接让你关门!想治你,总有理由。
即便是把股市关门,也不会有多少资金去搞实业。因为经历了前些年的国进民退,国企大肆扩张,无论是新兴还是传统产业什么都搞,严重挤压了民营企业和百姓的生存发展空间,而要命的是国企并不创造就业机会,每年招录极少的大学生也仅仅限于211、985等权贵学生,大部分大学生只能流向社会从事低收入职业,这也是大家诟病的国考热来由。经历了上届10年,政府和国有企业已经垄断了大部分资源和赚钱的机会,留给老百姓的机会已经又瘦又小,一些央企富可敌国,钱多的简直惊人,
中石化中石油一个管资金处长的权力比一个商业银行行长还要大,而民营企业只能借高利贷,经营也主要靠依附央企和政府业务为生,从政府接合同,从央企分包点业务,这也是政府官员央企领导腐败高发的根本因素。
克强同志倡导的改革只动毛皮不动筋骨,我们看到这些改革措施到了基层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简政放权也成了形式主义,老百姓照样艰难,民营企业照样艰难,自主创业何其难也,层层叠叠的行政许可仍然存在,稍不注意非法经营的帽子就会扣到头上,近期本地的投资咨询公司已经抓了不少,案由“非法经营金融业务”,其实有的只是代课理财而已。其实要想真的放权,应该先大力精简政府机关,砍掉一半的机构和一半的公务员,节约下来的行政经费和那些形形色色的财政专项补贴转为对老百姓的社保医保补助,让大量官员实业,才能换来大量老百姓自由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不再有创业失败的倾家荡产风险,压缩国有企业经营范围,把市场和机会让出来给民营企业。只有大家都有良好的预期,才有热情去创业。
然而,我们看到的是进一步的集权,旧政治体制的进一步强化,社会宽松自由度进一步收窄,我们期待的真正改革(如党负责引领方向抓好中央和省,县级以下政府由人民自治)已经不可能发生,民营企业正大面积关门破产,还没破产的也已经办好移民,随时准备跑路。
2015年是真正危险的一年。从今天起我开始彻底扭转原先因蓝筹股上涨引发的乐观情绪,转为全年看空。无论主板还是创业板都找不到好的机会,唯一我看好的两个机会在于国企改革带来的资产重组行情和股指
期货 期权市场的空头行情。
但愿我的判断是错的,因为我还是真心期望国家经济能度过危机,中国股市走出真正的“慢牛”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