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15 1
2015-02-09

沪上高校德育名师开办“超级大课堂”,传递“课堂好声音”

大学生争论声中辨明核心价值观


张炯强


      “在经济成分多样化、社会结构多样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今天,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利益冲突、价值多元背景下如何形成价值共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处理好社会当中的‘潜规则’,尤其是那些内生了诸多传统社会‘人情’文化的‘规则’与现代社会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传播会遇到哪些挑战?”“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越来越多地把收入前景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这样缺乏热爱的选择如何做到‘敬业’?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如何寻找平衡点?”……
  上述问题,来自上海高校的5万名大学生;总计一万个“为什么”,均发自大学生的内心。解答这些“为什么”的,是上海高校的一批德育名师,他们中有复旦大学的“哲学王子”王德峰、拥有无数网络“粉丝”的复旦教师陈果,还有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的知名学者。
  如何让主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课堂教学、渗透大学生活、滋润学生心灵,始终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难点。以往,在部分思政德育课上,一些教师抱着教材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坐在下面玩手机、看视频,充耳不闻;对于主流的价值观点,逆反心理还促使许多学生找来网上的信息,加以反驳。为此,2013年起,在市教委德育处主导下,一种全新的德育课模式“超级大课堂”在沪上高校中兴起。
  思想碰撞,上演“课堂好声音”
  “问题来自学生,声音来自一线,解答来自权威”——这就是“超级大课堂”的形式。全部热点问题由学生提出,再由一线教师正面回应,于是就有了一万个“为什么”。不解决学生思想困惑的思政课不是成功的思政课,不能解答学生困惑的老师不是好的思政课老师。而“超级大课堂”将学生中存在的最尖锐的问题集中起来,让老师回答。在课堂上,它引入“争鸣、交锋、竞争”元素,突出大学生主体地位,搭建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平台,教师在解答大学生现实疑惑中与学生拉近距离,学生则在思想碰撞中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共鸣。今年1月,第三期“超级大课堂”再度开讲,问题更尖锐,争论更精彩,在思政课堂上,上演了一曲曲“课堂好声音”。
  “为什么大学生要有理想信念,做一个平凡人就是胸无大志吗?”——这是最新的一堂“超级大课堂”的主题,提问由此开始,聚集的话题是大学生就业和核心价值观。观看完一部“好儿女志在四方”的宣传片后,一名大学生站起提问:“我是来自上海电力学院的汤华。刚刚在片中表达,在就业的时候,个人的价值观要和社会和国家相一致。片中的男主角,也为了与国家的价值相一致,放弃了外企的工作,选择了去沂蒙山支教。我们在就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这种去支教,或者去支边的方式才是个人的价值观与国家相一致吗?其他的选择怎么样体现个人价值观与国家相一致呢?在这个选择上面,有一个怎样的平衡点?”
  上海交通大学教师黄庆桥立刻幽默回应:“不是让所有的同学都要去沂蒙山,否则沂蒙山受不了的,没有那么大的地方,你在上海工作,同样是对国家的奉献。”黄庆桥继续说道:“不能说我们的学生选择在上海、在北京等大城市工作,就是不爱国的,对吧?但是我觉得,我们这个国家,在其他的一些地区更需要人才。问题是我们的人才,他就有留沪情结、就有留京情结,怎么办?我们是希望有一个导向。应该这样讲,在大学生毕业时,应该有很多选择。国家也为大学生的成才报国提供了很多机会,很多发展的平台,包括到一些地方担任村官等等。确实,有些地方,和大城市相比还是比较艰苦的,但正因为这样,所以有锻炼的价值、有发展的机会。我在这里想告诉你,我们的总书记、我们的总理,都是在农村历练,一步一步走上来的,所以他们今天堪当重任,他们是我们的榜样。”
  另一个“超级大课堂”上,一场更激烈的交锋在进行中。电视上出现了央视庭审画面。画外音说道:“去年的4月1日,林森浩因生活琐事在宿舍饮水机里投毒,室友黄洋在饮用后发生中毒,4月16日黄洋因抢救无效身亡。”此时,一名大学生站起提问:“我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我想问一个问题,能把复旦学生投毒案直接归纳为人文素养的缺失吗?我觉得复旦不缺乏人文素养。”
  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周中之教授回应:“我们讲的人文精神,就是人要自尊,也要尊重他人。这里面涉及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大学、高校宿舍里面,现在居住着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同学,有各种不同的性格,有各种不同的家庭背景,在这种情况下怎么相处?最早的时候,是一些很小的事情,比如一些水费的问题,大家搞得心理不爽,你让我不爽我让你好看,从平时积累起来的情况来看,酿造了这个大的案子。所以说,我们看问题,有的时候要从小事抓起,小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当中,才可以减少法律事件或害人事件发生。”
  还是在一个“超级大课堂”上,尖锐的思想碰撞闪烁出火花。又是一名学生提问:“我是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我提个敏感问题,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可能会想到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前一段时间,大家讨论得比较激烈。普世价值观,现阶段还是不被我们认可的。请老师为我们解释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西方的普世价值观有什么区别?”
  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鲍金直面难题:“自由平等,是很多国家都在追求的价值。问题在于当自由平等落实到某一个特定国家的时候,具体的表现形式和另外一个国家一定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举一个例子,自由是美国的核心价值,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提倡自由。但是自由在中国的表现和在美国的表现,是肯定不一样的。现在的关键问题,美国ZF特别想把美国式的自由强加到类似中国这样一些发展中国家上,这里面就产生了问题。我们并不是抽象地说普世价值不好,包括三权分立、自由、平等,这些价值在美国确实是好的,但是它不能不顾任何实际条件、历史条件,把它放到中国,直接拿来套用,它在美国是好的,但是你直接把美国的东西放到中国,那么它就不适用,就产生一种不好的效果。”
  大学生燃起对思政课的兴趣
  走出“超级大课堂”,听完“课堂好声音”,同学们是另一番感受。同济大学学生刘江亭说:“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的‘超级大课堂’,接受了一场不一样的心灵洗礼。十多年来,我似乎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老师在台上讲,我们在下面听,或许是被动的接受太多,以至于我们都忘记了该如何思考,甚至忘记了这门课都讲过些什么。我们缺少的不是思政课本身,而是缺少了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而这次活动以学生提问老师解答的方式,拉近了两者的距离,突然让我想起了孔圣人和他的弟子们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做到教学相长的。老师告别了传统的课件,学生听到的也不是反复的说教,对学生而言燃起的是对思政课的兴趣,对老师而言迎接的是挑战。”
  东华大学学生张琳说:“我感到超级大课堂的形式特别好,原本沉闷的两课变成了‘我有话说’、‘我有问题’,大家争着抢着提问,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当代大学该做些什么,在课堂上有了最生动的体现,我马上就听进去了。”
  上海大学学生吕承说:“‘超级大课堂’的亮点就在于‘生问师答’的课堂形式。我们学生一改往日在学校坐着听课的态度,变得积极主动地想举手发言。我感到这样的课堂让我情不自禁地想投入其中,想争做课堂的主人。”
  超级课堂模式变为思政课常态
  记者了解到,“超级大课堂”的模式,已融入沪上不少高校普通的课程中。华东理工大学将“中国文化导论”课程设为公共必修课,就是运用这一形式。“假设寝室中两位同学为打水之类的琐事而争吵,假设你的一个同学羡慕别人穿名牌、进高档餐厅……你去劝解、开导,用儒家思想怎样讲?用道家思想怎样讲?”、“假设你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要调动下属员工的积极性,你可以从儒家思想中得到什么教益,道家思想又可以给你什么启发?”、“焦裕禄称自己为孤寡老人的儿子,这反映了他忠于人民、忠于职责的高尚情操,请你立足我们的文化传统向外国朋友解释这个问题。”这样的一个个题目,都是“中国文化导论”课上所讨论的问题。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研究院党总支书记杜仕菊教授表示,对大学生而言,让他们了解核心价值观、践行核心价值观,需接地气、少说教,这正是华东理工传统文化课的核心,也是“超级大课堂”的精华。
  【记者手记】
  要让高校课堂成为弘扬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这是近来教育部、高校教师及社会公众达成的共识。可是,面对大数据网络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我们的教师只在课堂上讲一些空泛的大道理,还能让大学生们接受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部分课堂上,教师只讲大道理、只讲空洞的理论,大学生们马上可以在网上找到相悖的观点,与教师争锋相对,教师却始终无法说服他们。
  事实证明,如果大学教师仍在课堂上以“灌输式”的办法去说教,没办法让大学生将核心价值观根植内心,有时,甚至因为年轻人的逆向思维,还会适得其反。为此,上海市教委想出一记妙招,开办“超级大课堂”——学生有什么疑问、有什么不同观点、甚至有什么挑战,尽管向教师“出招”,教师不再是在课堂上“灌输”,而是面对面回答每一个同学的问题。且不说谁对谁错,在一次次争论中明辨真理,在一次次交锋中获取价值观,上演了一出出“课堂好声音”。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如何让他们获取核心价值观,关乎国家的命运。这里,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方式方法的问题。时下,让人们更多讨论如何“净化”高校课堂的时候,上海出台了改革思政课的举措,是尝试,也是一次起步,相信会对校园主流思想、主流文化的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来源:新民晚报2015年02月08日 星期日
       http://xmwb.xinmin.cn/html/2015-02/08/content_2_1.ht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2-22 22:22:19
北大新校长林建华:不为世俗抛弃学术独立与尊严
据北京大学官方网站消息,2月15日,北京大学召开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中组部副部长潘立刚宣布,王恩哥不再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另有任用,林建华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会讲话时称,我们不能为世俗而抛弃学术的独立与尊严,也不能为名利而哗众取宠、放任自流。

以下为讲话全文:

“大学是个大家庭”—北大校长林建华在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离开北大四年两个月后,在这个从1978年初就一直学习工作的燕园,重新站在这个熟悉的讲台上,面对曾经一起学习工作数十年的朋友、同事,面对曾经熟悉的北京大学,一时间,真不知道说些什么。刚才,中组部领导宣布了中央任命,我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信任,也感谢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信任。我深知北大校长这副担子的分量,也清楚自己能力有限,但我有信心,也有决心,同朱善璐书记与全校师生员工一道,把北大建设好、发展好。

北大从来不只是一所学校,她是人们心中的图腾,寄托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未名湖从来不只是一潭湖水,它荡漾着学者淡泊名利的誓言;静园也从来不只是一席草坪,它承载着学子仰望星空、追求真理的执着!这里的一木一石,即使再普通不过的园林景观,也都被赋予了太多的梦想与期望。的确,世界上恐怕从来没有一所大学,能如北大这样,与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著名学者大师的摇篮,辉煌的历史,使北京大学成为一代又一代人探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精神家园。

过去四年多,我走过了两所学校,亲身经历和感受了中国大学的奋力与崛起。重庆大学的质朴与亲情,浙江大学的务实与求新,都让我由衷钦佩,收获良多。但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对北京大学满怀敬意,希望北大能够继续引领中国高等教育走向辉煌。过去四年多,在几任领导的带领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北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每次回到北京,都能目睹校园的日新月异;每次遇到同事和朋友,他们都会由衷地谈起学校的发展和变化:优秀学者聚集北大,学术研究成就斐然,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建章立制成果显著,这些发展和进步为学校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要特别感谢王恩哥校长。恩哥是我的老朋友,我们也曾一起在北大共事。作为校长,他低调务实,勤勉敬业,为北大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此,我对恩哥校长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并祝福他在新的重要岗位上工作顺利!

在我的心中,北大就像一个大家庭,老师、学生、工作人员和校友都是这个大家庭重要的成员,亲情和规矩把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师生如父子,老师总是想把他的一切传授给学生,希望他们超越自己;同窗如兄弟,共同的学习生活,使他们心心相印,质朴纯真;同事如亲人,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共同的理想与追求,使我们亲密无间、肝胆相照。作为一个大家庭,也一定是要有规矩的。大学的规矩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教师还要遵循师德和职业规范,学生则要遵守校纪校规。第二,大学是传播和创新知识的场所,教学和学术研究都是高度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能碰撞出创造的思想火花。学生也只有在错误和失败中,才能成长和坚强。因此,大学有责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校长院长,没有高低贵贱,不论学派亲疏,大家都心平气和,平等地争论学术,探讨学校发展。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家族兴衰,德行为要;大学发展,也必须坚持自己的精神传统和核心价值。我们不能为世俗而抛弃学术的独立与尊严,也不能为名利而哗众取宠、放任自流。我认为,大学的文化应当是简单的、纯洁的,不允许有尔虞我诈、奉承迎合,也不应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真理才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大学必须守护真理的纯洁,不允许任何不良风气玷污青年人的灵魂;大学有责任代表社会良知,维护核心价值,我们只有把师生的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大学的使命。

记得在1998年,我刚刚担任北大化学学院院长时,曾为化学学院通讯写了一篇稿子,其中最后讲到一句话:“我与我们中的一些人一样,可能只是作为北大化学学院过渡时期的过客,但我们应当为我们曾做出的点滴贡献、任何牺牲而感到自豪,愿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明天更加美好”。在一个学校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是过客,但要努力作出无愧于历史的贡献。今天,回到母校,我想重复说一句,愿北京大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祝大家新春快乐!
来源:中新网 中国青年网http://edu.youth.cn/2015/0216/990742.s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