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主要是LZ对好人的要求太严苛了:干一次坏事就打入坏人行列……这样的要求下,恐怕全世界都没好人了。
再从概率的角度看,即使一个人干一次好事的概率非常大,一辈子总干好事的概率都是极低的。
“好人”应该用干好事次数与干坏事次数的比例来定义,这样合理一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0 12:12:08编辑过]
这个 吧
有点太主观老
我猜问题出在以下两点:
1)不知某人是好是坏也不能"认为他是好人和坏人的概率都是50%",用这种方法来假设不对.
2)按照你的好人坏人标准,很明显陌生人不是好人的概率远远高于50%.
有点苦恼,为什么会远远高于50%?
看着怎么这么面熟呢
主观性太强,阅历丰富的人和毛头小子对陌生人的判断的概率肯定不同。
我觉得之所以得出这么悲观的结论的一个关键点之一在于:
楼主假设对于“做坏事”事件的观察与归因是准确的。也就是说,反之如果
对于该新同学的观察是不完全的,比如有一定可能“冤枉”好人——将并非
他犯的错归咎在他身上,那么一旦评估者意识到这种失误的可能,那么就不会
认为只有从未被察觉到“做过坏事”的人才是好人。
younvtongju 发表于 2008-9-10 15:55 我猜问题出在以下两点:1)不知某人是好是坏也不能"认为他是好人和坏人的概率都是50%",用这种方法来假设不对.2)按照你的好人坏人标准,很明显陌生人不是好人的概率远远高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