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你的定义,把人分为好人与坏人,并不是合理的称呼。
两个集合应称之为,好人和“非好人”。
但这样就会造成一个问题,好人的比率,作为一个经验数据,不可能是1/2。
(对“好人”要求太高了。
主席语录为证: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换言之,你把“人品不确定”数值化为50%,已经错了。
后面的所谓不断修正,也就没了“趋向极限”的理论依据。
你在不确定某人人品的时候,只能把某人做某件事时候的选择做好事,看成是1/2。
当大量数据(一辈子)积累下来,发现这个人从来没有做过坏事,只做好事,
那就至少说明了,他是一个“非好人”的概率已经非常低了。


[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0 13:22:5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