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222 1
2015-02-17

美元和人民币都是一样的金融资本

——《资本论》中的资本主义(16)

宋鸿兵先生在《货币战争》1的第九章谈到了美元是如何变成金融资本的。这里我谈点看法,放在{}内,向宋鸿兵先生请教!

货币就其本质而言,可分为债务货币与非债务货币两大类。{货币分为债务货币与非债务货币,不是货币的本质,而是货币资本的本质。货币作为货币和货币作为资本是不同的概念。货币作为货币是用来购买商品的,货币作为资本是用来赚钱的!货币用来购买商品,货币花掉了!货币用来赚钱,货币预付出去,以后还得收回来!因此,不是货币分为债务货币与非债务货币,而是货币资本分为债务货币与非债务货币!货币资本作为生息资本,就是金融资本!作者书中的货币其实就是货币的金融资本!所以,作者的货币战争,实质上就是金融资本的战争。作者描写记述的货币的各种运动过程,其实就是货币作为金融资本的运动过程!所以我建议作者把《货币战争》改成《金融资本战争》。}

最早的金匠银行家们提供的是纯粹的金币存放业务,当储户将金币交给银行家时,银行家提供标准格式的收据,这些收据就是银行券,这些金币的衍生物逐渐成为社会交易的媒介,被称之为货币。 此时的银行是处在完全储备金体系之下,它随时可以将银行券兑换成金币。其主要收入就是储户缴纳的托管费。{顾客把金币存进银行,银行开出的凭据就是银行券。由于银行券的流通(通过背书)就变成了货币!这个货币叫做汇票!银行券是写在纸上,因此,银行券作为货币就是纸币。现在全世界所有的纸币都是银行的银行券!银行券起先是存入银行的金银铸币的凭据,它上面写的数量和银行库中的金银币的量是完全一致的。这样的银行券作为纸币就是金本位。后来国家用发行国债作抵押,美国国家财政发行国债抵押给银行,银行按照国债的数量,印制发行美元,所以美元的发行数量,就以国债为准,国债是无限的,所以美元的数量也是无限的。}

久而久之,聪明的金匠银行家发现平时只有很少的储户前来要求将银行券兑换成金币,眼看着金窖里的黄金躺在那里睡大觉,银行家不禁开始心痒起来,如何才能盘活这些沉睡的资产呢?

    社会上总有一些人急需用钱,于是银行家就告诉他们可以到银行来借钱,只要在规定期限内偿还本金,再支付一些利息就可以了。当借钱的人来到银行,银行家就用多开收据的办法,增发银行券来进行贷款,坐收利息。只要不增发得太过份,一般不会引起储户怀疑。长期的经验说明,增发比如10倍的银行券是安全的。由于贷款利息收入是无中生有的意外之财,当然是多多益善,于是银行家开始到处拉储户,为了吸引人,他们开始对原本收费的存放托管业务支付利息。

由于美国ZF没有发币权,而只有发债权,然后用国债到私有的中央银行美联储那里做抵押,才能通过美联储及商业银行系统发行货币,所以美元的源头在国债上。

    第一步,国会批准国债发行规模,财政部将国债设计成不同种类的债券,其中一年期以内的叫做t-bills,2-10年期的叫t-notes,30年期的叫t-bonds。这些债券以不同的频率在不同的时间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拍卖。财政部最后将拍卖交易中没有卖出去的国债全部送到美联储,美联储照单全收,这时美联储的账目上将这些国债记录在证券资产项下。

    因为国债由美国ZF以未来税收作为抵押,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可靠的资产。当美联储获得了这一资产之后,就可以用它产生一项负债,这就是美联储印制的美联储支票。这是无中生有的关键步骤。美联储开出的这第一张支票背后,没有任何金钱来支撑这张空头支票

第二步,当联邦ZF收到并背书美联储开出的美联储支票后,这张神奇的支票又被存回美联储银行并摇身一变,成了ZF储蓄并存在ZF在美联储的账户上。

    第三步,当联邦ZF开始花钱,大大小小的联邦支票构成了第一波货币浪潮涌向经济体。收到这些支票的公司和个人纷纷将它们存到自己的商业银行账户上,这些钱又变成了商业银行储蓄。此时的它们呈现出双重人格,一方面它们是银行的负债,因为这些钱属于储户,早晚要还给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构成银行的资产,可以用于放贷。从会计账目上一切都还是平衡的,同样的资产构成了同样的负债。但是,商业银行在此开始借助部分准备金这一高倍放大器,开始准备创造货币了。

    第四步,商业银行储蓄在银行账目上被重新分类为银行储备。此时,这些储蓄已经由银行的普通资产,一跃为生钱种子的储备金。在部分准备金体系之下,美联储允许商业银行只保留其10%的储蓄做储备金(一般而言,美国银行只保留相当于总储蓄额的1%到2%的现金和8%到9%的票据在自己的金库里,作为储备金),而将90%的储蓄贷出。于是,这90%的钱就将被银行用来发放信贷。

这里面存在着一个问题,当90%的储蓄被贷款给别人之后,原来的储户如果写支票或用钱怎么办?

其实,当贷款发生的时候,这些贷款并不是原来的储蓄,而是完全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来的新钱。这些新钱使银行拥有的货币总量比旧钱立刻增加了90%。与旧钱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新钱可以为银行带来利息收入。这就是第二波涌到经济体中的货币。当第二波货币回到商业银行中时,就产生了更多波次的新钱创造,其数额呈递减趋势。

    当第20几个波次结束时,一美元的国债,在美联储和商业银行的密切协同下,已经创造出了10美元的货币流通增量。如果,国债发行量及其创造货币的余波所产生的货币流通增量大于经济增长需要时,所有旧钱的购买力都会下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当2001年到2006年,美国新增了3万亿美元国债时,其中相当部分直接进入了货币流通,再加上多年前的国债赎买和利息支付,所造成的后果就是美元剧烈贬值和大宗商品、房地产、石油、教育、医疗、保险价格的大幅上涨。

{以上作者描述的把美元变成债务货币的四个步骤通俗易懂。其实这四个步骤就是美元转化为金融资本的步骤!}

作者说,中国的人民币则介于二者之间。尽管人民币目前也存在着债务化货币的成分,但就其主体而言,仍然是体现过去已经完成的产品与服务的度量。人民币的发行并非像美元一样必须以国债作抵押,由私有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所以得以避免了落入私人腰包的巨额利息支出,从这个角度来讲,人民币的属性更接近金银货币。同时,由于人民币没有金银作为支撑,它又有法币的基本属性,必须依靠ZF的强制力才能保证货币价值。{作者这里的观点我完全不能同意!作者说,人民币目前也存在着债务化货币的成分。错了!不是也存在,而是完全存在!人民币和其他一切货币一样,既可以用来投资赚钱,这种钱是预付出去了,又可以用来购买生活资料,这种钱是花掉了。所以人民币作为“债务化货币”和一切货币的性质是一样的,自然也和美元的性质一样的!作者说,人民币发行并非像美元一样必须以国债做抵押,由私有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管理制度》规定“发行基金是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是调节市场货币流通的准备基金。”“发行基金的调拨凭上级行调拨命令办理。发行基金调拨是组织货币投放的准备工作,是发行库与发行库之间发行基金的转移。”由此可见,人民币和美元和其他国家的纸币一样,只要不以金本位发行纸币,无论采取国债抵押,还是其他任何办法,发行数量都是未知的无限的。所以人民币只要是作为银行券的货币,是由国家银行发行,还是由私人银行发行,都不是本质的问题!本质的问题是把美元变成债务货币的四个步骤,和把人民币变成债务货币的的四个步骤是一样的。换句话说,本质问题是,把人民币变成金融资本的步骤和把美元变成金融资本的步骤是一样的,所以,美元和人民币都是一样的金融资本!!

劳动者2015年2月17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2-17 21:10:12
这些道理3胖及其谋士们都不懂吗?为什么三胖不采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