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1494 1
2015-03-04
    贫困的代际传递比贫困本身更可怕,贫困代际传递可能是农村年轻人“知识无力感”最直接主要的深层次原因。

   近来上海大学博士生王磊光返乡笔记提到的农村年轻人“知识的无力感也十分强烈”,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热烈争论,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有道理,用最流行的网络语就是“Duang”——大家的观点和见解都是蛮拚的!

  这些观点的核心就是关注如何改变农村年轻人的命运和前途,有这么多人关注这个严肃的社会问题,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其实中国不光存在城市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在繁华喧嚣的城市中也存在着一大批低收入人群。目前,我国贫困问题仍然较为严重,而且贫困代际传递已经出现,两极分化的社会风险在不断积累。大家对农村的年轻博士生王磊光“知识无力感”的更加关注,因为这显然是一个比雾霾更应严峻的问题:如何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农村的年轻人能通过穷二代的好好学习改变命运吗?少数幸运儿可以,如潘石屹。这个父亲被打成“右派”、爷爷曾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国民党军官的后代,从甘肃省天水市潘集寨村出来后,通过上大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与妻子张欣女士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而且只有1963年出生的潘石屹可以,因为他上大学时全国一片穷,城市虽比农村好,但也好不到哪儿去,基尼系数不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基尼系数大概在0.24左右。现在即使还是这个潘石屹,可能就做不到了,因为现在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69。如今是资本(财富)决定命运而不仅仅是知识。况且白富美的“张欣”放到现在还能否看得上他这个来自农村的屌丝,还是一个问号!

  我们再拿一个普通家庭来分析。例如来自甘肃某村子的潘水屹,其成就虽没潘石屹辉煌,但也是成功人士:78年上大学,后来一直读到博士毕业后在北京一所大学工作,取妻成家生子。潘水屹还有一个弟弟潘土屹,但当时没考上大学在老家谋生,也成家生子,且儿子和潘水屹的儿子同年出生,只是小几个月。这两个孩子现在的命运如何?潘水屹非常有兄弟之情,一直鼓励并从经济上资助其侄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两个孩子都很优秀,现在都在北京博士毕业并有了工作。这两个孩子的未来生活如何?由于潘水屹的大学有一套单位分的福利房,和大多公职人员一样还买了一套商品房,因此他的儿子就有两套法律意义上的北京住房。而他的侄子虽然在甘肃老家的村子里也有一套当地相当不错的宅子,但在北京没有住房。这两个孩子虽然拥有同一个农民爷爷,也都很优秀,但个人拥有财富却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以目前北京的房价,城里的这个孩子由于拥有两套住房甚至可以不用工作,而农村里的这个孩子干一辈子,可能在财富上还是赶不上城里的孩子。潘家这两个孩子的贫困代际传递由此产生,这个农村来的潘家博士生,自然而然就会有了如同上海大学博士生王磊光般的 “知识无力感”。

  对一个社会而言,贫困的代际传递比贫困本身更可怕,贫困代际传递可能是农村的年轻人(也包括城市贫困家庭中的年轻人)“知识无力感”直接主要的深层次原因!

  因此要解决穷二代“知识无力感”的困惑,归根结底还要靠不断改进的制度,从制度上阻断社会财富的不合理传递,从制度上为贫困人口改变自己的命运提供保障,从制度上给予贫困人口改变自己命运的手段和能力!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通过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其目的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有理由相信,穷二代“知识无力感”的困惑会在不远的将来,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过程中解决!


作者:姜耀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3-4 19:00:16
走均衡化发展的道路,把资源投向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