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民 发表于 2015-3-7 18:00 
只是日本小松要求山东某工程机械厂按配件需方要求进行生产而己,与什么新资本意识无有关系!
完全不是你想象的。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在日本小松的控制之下。他要求你采购的国内生产的生产设备实际上都是日本小松特别设计的,而且这些重要设备不能采用国际标准和中国标准生产,因为日本小松已经将这些设备设置成只能使用KES规范运行,使你无法再采用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你想得太简单,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小日本精得很,会想起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的北冰洋汽水就是吃的类似亏:西方一家饮料企业提出“无偿提供”了一套灌装流水线给北冰洋汽水厂,为此这家汽水厂自然很高兴。于是按照这家饮料企业提供的图纸,大兴土木建起了一整套厂房和附属设施(包括购买了一整套实验室设备)。是生产时,对方也运来了饮料原液。于是乎一切正常,北冰洋汽水厂很高兴。但是当北冰洋汽水厂用自己生产的汽水进行灌装时,整套灌装设备却不能运行,并提示原料错误,等询问国外这家饮料企业方才知道,只能用这家饮料企业生产的原液进行灌装,因为这条灌装线里固化的程序里只有这家饮料企业的产品信息参数,因此北冰洋汽水厂要进行灌装生产就只能采用国外这家饮料企业的饮料原液,此时北冰洋汽水厂才“幡然醒悟”。所以西方对于资本要素的运用远远不是中国人想象的那么简单。还有瑞士的乌斯特公司,1981年原纺织工业部情报所资料显示,这个只有86人的企业垄断了包括海关商检在内的世界各主要纺织品生产国“纱疵检测仪”市场。这个“纱疵检测仪”的核心控制部件不过是8085单片机,并不先进,设备的故障率也不是很低。但是这种仪器可以很方便的利用乌斯特公司提供的专用计算器将监测数据汇集到“乌斯特公报(一种乌斯特公司开发的包含世界各国纺织企业的质量水平以及海关商检的检验技术规范)”进行自动比较并显示质量水平和符合哪些国家海关商检的要求。包括中国海关在内,出口企业只要是有乌斯特公司“纱疵检测仪”的检测报告,各国海关依据这个检测报告就可以确认是否可以通关。因此,出口企业只要是有乌斯特公司“纱疵检测仪”检测合格的报告,就可以知道该批纱线可以发到哪个国家。这个例子与案例的情况类似,即你并未有看到知识的背后资本的作用。
一般经济学的资本概念与金融资本的概念应当是有所不同的,这是当代资本市场的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