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399 9
2015-03-06
资本新力量案例:
       山东某工程机械厂向日本小松公司提供的工程机械配件供货合同。作为供货方的中方企业并没有与小松公司签订任何专利转让协议,也就是说中方企业没有引进小松公司的任何技术专有权,也没有购买日方的生产许可证。并且日本小松公司向中方企业提供了相关的KES''技术标准——即“日本小松工程机械制造规范”。中方企业增加的物的资本投入,也只是按照日本小松公司推荐的目录购买我国国内厂家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这些中国大陆生产的生产技术设备同样也是符合KES标准的。实际上,要求你采购的国内生产的关键生产设备实际上都是日本小松特别设计的,而且这些重要设备不能采用国际标准和中国标准生产,因为日本小松已经将这些设备设置成只能使用KES规范运行,使你无法再采用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此外,而与一般的配件出口方式不同的是,日本小松公司规定:供货方必须按照日方派出的“制造监理师的解释和指导执行KES''技术标准。”按照经典经济学原理,中方企业成为日本小松公司的供货方,投入生产的资本仅仅就是购买的生产技术设备,并没有购买任何知识产权和技术许可。但事实是,日本小松公司接受的前提是,1、使用指定设备,2、中方企业必须采用“在日方监理师解释和指导下的KES技术标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KES标准既不与日本国家标准接轨,也不与国际标准接轨,更不与中国国家技术标准相衔接。它是公开的,但又不是你可以“从字面上可以参照的”。中方企业没有这一条就不可能成为日本小松的供货方。熊彼特说:资本是交换经济的一种要素。交换经济的一个过程就是表现在资本方面的。也就是生产手段被转交给企业家。
      从表面上看,中日企业双方存在的所谓“交换经济”,不过就是主机厂商与配套厂商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唯一的不同,就是要想成为日本小松公司的供货商,那么这个“供货方必须按照日方派出的‘制造监理师的解释和指导执行KES’技术标准”。这样看来,对日本人来说,“尽管我非常乐意生产手段交给你,但我必须控制你。”而熊彼特所说的:“就是生产手段被转移交个企业家”正是给日本小松另辟蹊径开辟了“资本积累”的新途径。因此,你如果说日本人不厚道,倒不如说日本小松对资本的理解比我们更深刻,道理大概经济学人不难理解。不过这个案例确实给人们留下的最大印象就是:尽管你可以有资本金;尽管你有了足够的资本投入;尽管你所需要的生产要素都有了;但是,你最终被知识的“伎俩”套牢了。你可能也会看出什么名堂,但你又很无奈。这就是知识作为“资本”表现出的“另一种控制”。告诉你个事实:尽管日本小松并没有在大陆大举办厂投资,可是我国工程机械始终被笼罩在KES的阴影下。郎咸平在《新帝国主义中国》一书中说:“说明的不是外资真的可怕,而是我们其实根本不知道外资究竟在做什么。其实沃尔玛在中国真正的竞争优势就是他的产业链整合。沃尔玛就像一条贪吃的蛇一样,吃了下游吃中游,吃完中游又复制上游,外资的这种收购整条产业链的做法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所以,常识告诉我们,“不可以用‘公共马车’来解释‘城市BRT公交’”。      
       日本小松公司看起来似乎就是一个企业,但它的那个看不见的“资本力量”,使你始终离不开小松控制你的大网,时时刻刻总是感受到它存在。实际上日本小松在中国推土机产业链上布下了一张大网:从设计制造、从技术标准到工艺管理、从贸易条款到流程控制,形成统一整套完整的垄断控制机制。从技术装备的定制和功能限制到制造系统的确定确保了所有配套厂家供货能力的单一性。这就是日本小松资本新力量,是你我都不具备的新“资本意识”!这难道是经典资本理论可以涵盖的吗?我们总在“资本唯一的目的纯粹是为了作为购买生产品的基金,只要这项购买还没有完成,资本就与任何明确的商品完全没有关系”之类的解释下看待资本的作用,而对日本小松那样把资本像千变万化的“变形金刚”那样控制你,这才是外资对你的主打威胁。故而,这大概就是经典经济学关于资本的定义需要有新的解释的缘由。谁都可以有不同的资本概念,但终归还是需要能够解释资本带来的使你捉摸不定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3-7 10:41:18
资金与资本是有区别的,你说的这只是资金,而不是资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7 11:29:20
进来学习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7 16:07:0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7 18:00: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7 20:18:00
龚民 发表于 2015-3-7 18:00
只是日本小松要求山东某工程机械厂按配件需方要求进行生产而己,与什么新资本意识无有关系!
      完全不是你想象的。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在日本小松的控制之下。他要求你采购的国内生产的生产设备实际上都是日本小松特别设计的,而且这些重要设备不能采用国际标准和中国标准生产,因为日本小松已经将这些设备设置成只能使用KES规范运行,使你无法再采用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你想得太简单,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小日本精得很,会想起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的北冰洋汽水就是吃的类似亏:西方一家饮料企业提出“无偿提供”了一套灌装流水线给北冰洋汽水厂,为此这家汽水厂自然很高兴。于是按照这家饮料企业提供的图纸,大兴土木建起了一整套厂房和附属设施(包括购买了一整套实验室设备)。是生产时,对方也运来了饮料原液。于是乎一切正常,北冰洋汽水厂很高兴。但是当北冰洋汽水厂用自己生产的汽水进行灌装时,整套灌装设备却不能运行,并提示原料错误,等询问国外这家饮料企业方才知道,只能用这家饮料企业生产的原液进行灌装,因为这条灌装线里固化的程序里只有这家饮料企业的产品信息参数,因此北冰洋汽水厂要进行灌装生产就只能采用国外这家饮料企业的饮料原液,此时北冰洋汽水厂才“幡然醒悟”。所以西方对于资本要素的运用远远不是中国人想象的那么简单。还有瑞士的乌斯特公司,1981年原纺织工业部情报所资料显示,这个只有86人的企业垄断了包括海关商检在内的世界各主要纺织品生产国“纱疵检测仪”市场。这个“纱疵检测仪”的核心控制部件不过是8085单片机,并不先进,设备的故障率也不是很低。但是这种仪器可以很方便的利用乌斯特公司提供的专用计算器将监测数据汇集到“乌斯特公报(一种乌斯特公司开发的包含世界各国纺织企业的质量水平以及海关商检的检验技术规范)”进行自动比较并显示质量水平和符合哪些国家海关商检的要求。包括中国海关在内,出口企业只要是有乌斯特公司“纱疵检测仪”的检测报告,各国海关依据这个检测报告就可以确认是否可以通关。因此,出口企业只要是有乌斯特公司“纱疵检测仪”检测合格的报告,就可以知道该批纱线可以发到哪个国家。这个例子与案例的情况类似,即你并未有看到知识的背后资本的作用。一般经济学的资本概念与金融资本的概念应当是有所不同的,这是当代资本市场的性特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