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249 5
2015-03-09

钱并非万能,一个内心真正喜欢教育工作并为之不断努力奋斗的人,就不大会是一个很爱财的人。但同时,在市场经济社会,钱是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通行证。卢梭曾说,“我们手里的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失去了自由就等于失去了尊严,而这一切都因缺钱而起。那时候,我一直笑侃自己1月的工资也就是1件波斯登羽绒服的价格。工作半年后的第一个寒假,我回到家乡,那时候我给父母各自准备了一件羽绒服作为我第一份正式工作后的新年礼物,我父母非常高兴,至今还依然穿在身上,而且常挂在嘴边。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即使300元一件的羽绒服对于他们而言是多大的一个压力。买羽绒服的钱其实是我省吃俭用和商场大促销才能有机会买下来的,即使这样,回家探亲加上返程火车票也足以花光我半年来的所有积蓄。

中国人自小读的都是圣贤书,思考的都是能以小见大的天下事,而由于工资太过微薄,衣服不敢买、书舍不得买,就连吃饭、是否出门、是否要和女生约会、有没有必要给家人朋友打电话等都要算计花费。古人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读书人的精神力量告诉自己要为兼济天下而教书,而现实境况则是自食其力都甚为困难。教师是蜡烛,是光辉职业,要强调奉献。假如你去强调自己要生存,要活的有滋有味,也许这个社会不是很能接受,因为他们大都觉得你其实已经过得不错了。其次,当下也是一个铜臭与受人尊重多少成正比关系的一个社会。很多人(比如岳父、岳母,或者公公、婆婆等)会觉得工资少等于没本事。当一个老师在别人面前说出自己的工资低时,有时甚至还易遭到取笑,既然这样,那么谁又好意思在亲友面前坦诚自己的工资?即使愿意,也是自讨没趣,或者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或许还以为你在哭穷。长久以往,我想大家对于工资也就轻描淡写,或者闭而不谈吧。但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减少,相反教师也愈加可能成为一个高压力人群。现实中教师的压力是不是很大程度上源于此呢?我不得而知。

还记得在读大学期间,有一次在财务处办事,我听到一位大学老师抱怨自己的工资太低时,我还心生鄙视,觉得这老师就知道钱,太俗气。我当时心想:“有谁会觉得自己的工资高呢,都做大学老师了,怎么还嫌钱少,这样的人哪里会全身心教书”。而现在我则是感同身受。要知道,能念大学,可是一直激烈竞争,优胜劣汰才换来的结果。而大学毕业做教师,应该也不算是太失败。然而十多年寒窗苦读,换来的教职,其薪水也仅相当于一个普通农民工的工资。俗话说存在即有它的合理性,我本无话可说,但同时任何一个具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与马克思的“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乘积”这一价值论中的基本原理相违背。目前的教师工资应该是由政府有关部门规定,不是市场调节的必然结果,我也没有做这方面的研究,不能确切的知道其他国家是什么情况。所以,我们的确很难知晓教书的工资应该是多少,而且我觉得教书工资高也的确不大现实,但如果大中专教师都这么“穷酸”,这是不是也不大正常?最起码,高校无法吸引到最为优秀的年轻人,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动真格去解决一些重大问题。由于高校注重形象的背后又是低工资,那么各种问题便自然而生,比如形式主义、面子工程,在位者无为等。简单地说,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是导致了关系盘根错节,问题错综复杂,但根源都在于用人体制和激励机制。多年后,在上海发生过一起当地著名高校的毕业生因找不到工作而抢银行的事件。我知道有很多人因为这件事情而批判大学教育的失败,可是我对他还是多少有些同情的,也许至少错误并不完全在他,至少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去追问这个社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到底是高校传授的知识无用,抑或是社会用人观也有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3-9 23:00:4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10 16:23:25
权贵垄断时代,自己要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回报有现世的,还有来世的,不必过于计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10 16:25:07
马克思的“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乘积”这一价值论中的基本原理相违背。。

这个,有比你更复杂的劳动,比如做官!和他们比,你的是简单劳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10 16:26:39
高校无法吸引到最为优秀的年轻人,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动真格去解决一些重大问题。

不是解决不了,而是让不让你解决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11 11:57:26
社会的生存压力,导致很多人无法静下心来做学术、科研,应该是当今社会的导向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