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611 0
2015-03-11

对钱乃骥而言,收购永亨银行,不单是为了进入香港当地市场,更重要的是,永亨银行还提供了一个深入大中华区的平台,让华侨银行立足于在东南亚地区已有的业务,向整个大中华地区拓展。

2012年,当钱乃骥刚走马上任,出任华侨银行(OCBC)行政总裁时,这位在香港长大的资深银行家,已开始构思着“回归”香港银行业。

更准确来说,那是华侨银行史上最雄心勃勃的一笔交易——斥资近50亿美元(62亿新元)收购香港永亨银行(Wing Hang Bank)的开始。

收购外国银行并非易事,更是一着险棋。例如星展集团2001年收购香港道亨银行后,就未能取得预期中的良好收益。

事实上,去年初当华侨银行收购永亨银行的消息传出后,该行股价一度走势疲弱,一个多月内下滑超过9%。

在整个收购过程中,钱乃骥也面对许多市场阻力和挑战,包括分析师质疑华侨银行是否会支付过高的代价?这项收购是否有助于华侨银行扩大在大中华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它是否有充足资金收购永亨并推动后者业务的增长?加上收购计划一度受到美国亿万富豪辛格(Paul Singer)旗下的Elliott Capital的挑战,令市场一度担忧收购计划将落空。

最后,在钱乃骥对香港银行业界的深刻了解和人脉关系的帮助下,华侨银行成功完成了这项收购计划,打下漂亮的一仗。

但钱乃骥为何要打如此艰巨的一仗,展开华侨银行最大一笔收购交易呢?

问起钱乃骥这问题,他简洁又有力地回答:“因为我们需要拓展。”

他进一步透露,收购永亨银行的计划可追溯到2012年。当时,华侨银行董事会在规划银行下来发展策略时,一致同意中国将是未来全球经济活动的主要动力引擎,特别是随着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贸易流量增加,人民币的重要性更加显著,离岸交易业务也将带来更大商机。为此,华侨银行有必要在香港这一最大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建立更强稳的立足点。

在认定香港是华侨银行必须拓展的市场后,董事会再根据业务规模、企业文化等条件筛选收购目标,最终瞄准了永亨银行。

对钱乃骥而言,收购永亨银行,不单是为了进入香港当地市场,更重要的是,永亨银行还提供了一个深入大中华区的平台,让华侨银行立足于在东南亚地区已有的业务,向整个大中华地区拓展。

据统计,中国内地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亚细安四成员国的贸易流量逾6000亿美元(约7510亿新元),而中国流入这些国家的投资流量则高达900亿美元(1200亿新元)。钱乃骥表示,这正是他收购永亨的主要原因。

他强调:“如果华侨银行不展开这项收购,它将难以继续增长。”

道地香港背景

钱乃骥曾在香港银行业工作多年,包括担任过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在香港的亚洲区主管,2006年中国建设银行收购美国银行的亚洲业务后,他转而成为建设银行(亚洲)行政总裁。因此,他可称得上道地香港人。这对他收购永亨银行多少也起着重要帮助。

他坦言,由于熟悉永亨银行的企业文化,所以双方商议收购过程“相当友好”,并无敌意态度。

他也指出,永亨银行规模相对较小,却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它跟华侨银行有相似背景——它们都是历史悠久、由家族掌控的银行。华侨银行由李成伟家族掌控,永亨银行则是冯尧敬家族掌控。

对钱乃骥来说,家族掌控银行注重永续发展,可推动银行与客户之间建立更长远与稳固的关系。像永亨银行就有一批忠诚的客户群,这批客户群将有助于华侨银行进一步扩展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

企业整合原来就是一门艺术,间中涉及两个不同企业的业务合并及文化融合的深奥学问。但钱乃骥相信,华侨可借助永亨发展大中华区市场,提振银行的人民币和美元的存款基础;永亨则可借助华侨的亚细安网络,扩大大中华区外的岸外银行业务。两者将能互补,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

根据华侨银行上周发布的全年业绩,集团全年净利增长39%至38亿4200万元,四大主要市场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大中华区和印度尼西亚,它们的盈利贡献分别占59%、19%、12%和4%。其中,大中华地区的盈利增长最高,增长了152%至5亿2400万元,这包括了永亨的贡献,但大部分的增幅是来自原有业务的自然增长。

钱乃骥认为,随着大中华区进一步发展,它的盈利贡献占比将可超过16%,稳坐三大主要市场之一。

至于本地银行业方面,钱乃骥则持乐观态度。

他说:“新加坡经济增长下来几年预计将介于2%和4%之间,但我们无须过于悲观。因为新加坡如今已成为贸易、库务、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主要枢纽,所以我们不必单靠国内的经济活动来推动银行业务增长。”

事实上,钱乃骥认为,只要银行多加利用新加坡作为商业枢纽的优势,带入更多经济活动,它们同样能推动业务增长。

作为本地第二大银行,钱乃骥“胃口”依然很大,无论是新加坡或大中华区市场,他都已设好战略布局,企图占有未来市场的更大一块“馅饼”。

曾有机会加入房地产公司

人生是一次次的机会选择。作为华侨银行掌舵人,钱乃骥大学毕业时,就曾有过机会加入一家房地产公司,当上房地产执行员。

谈到那次机会,他透露,那是一家以房地产业为主的大型多元集团,“而且这家公司现在在香港做得很大”。

但钱乃骥并不后悔当初加入银行业的决定,因为当初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经济系毕业后,他就想加入一个与经济学比较相关的行业,自然而然地选择了银行业。

同样地,约八年前转换熟悉的公司与工作环境,从香港来到新加坡加入华侨银行,对钱乃骥而言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决定。

他透露,他的一些亲戚家人仍居住在香港,所以自己经常要当“空中飞人”,新港两地跑。尽管如此,他仍不愿错失加入华侨银行这个难得机会。因为他认为华侨银行的多元业务发展,特别是资产管理和保险方面的板块业务,有着相当巨大的发展空间,令他充满期待,愿意跟银行一起追寻这些增长机会。

钱乃骥说,人生道路无法重新选择。他也不知道当初选择其他道路,会引领他朝往哪个方向,但他开心地说:“或许我看起来不像,不过我从事银行业至今已37年了。”言语中流露了几许满足与自豪感。

新加坡经济增长下来几年预计将介于2%和4%之间,但我们无须过于悲观。因为新加坡如今已成为贸易、库务、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主要枢纽,所以我们不必单靠国内的经济活动来推动银行业务增长。

转自联合早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