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632 7
2015-03-12
为了不愧对论坛赠书行为,我终于在继《创业小败局》读完之后,又拿起这本《亲历投行》。以下文字,为我在读书过程中随时蹦出的想法记录。难免有偏颇,欢迎大家指正和讨论。


如果你认为这书会是一本投行使用手册,那么你错了。你可以把此书当作了解投行工作的一扇窗,可以看看风月,聊聊人生理想,还是完全可以的。


在阅读一则则文字的同时,逐渐的感受一个美女投行的经历,作为一名证券从业者,我还是有些唏嘘。

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行业务存在一些问题
在书中,作者班妮对我国投行的一些工作进行了思考,虽然字数很少,只言片语的有点到一些。比如:有关审核工作的流程繁杂、企业个别财务指标的不合理要求、申报资料打印的不安全、纸质工作底稿的保存问题等等。

书中反映的我国投行现状,是因为我们的投行工作的不规范、对投行监管工作的不规范、企业包括有关中介机构在IPO申报过程工作的不规范、我国企业对财务工作的不严谨和企业声誉的不重视、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和入退市机制的不完善等等。经常因为某个个例的问题,就引发了大规模的自查活动(一如证监会曾经和现在的做法),低效率的翻查、制作资料,代表的只能是监管机构的掌控能力低下和无奈。越来越细致的要求,越来越似乎无理的规则,曾经是证券行业在曾经全国券商在账户规范工作过程中所同样经历过的。我们的风险控制能力就只能在这些资料环节得到体现吗?我们证券行业的所有人包括监管和从业人员的思维大概都被很好的禁锢和麻木了起来。


中国特色的投行什么时候能结束?
作者书中讲述的投行工作遭遇的各种变故的故事,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国投行业务的整体不规范,依靠主观判断的成分占多。我们如何对IPO的上市企业能放心呢?我们的投资者如果遭遇到了因IPO环节没有发现的问题导致的损失,是否应该“买者自负”呢?

一边读,一边我有这么个疑问:为什么我们的没有上市、未来有准备上市的企业,不能将诸多经营、财务数据实现在某个统一平台的报送、查询、展示,实现一种标准化管理,让我们投行人员的繁复琐碎却并没有太大实际意义的材料制作过程得到简化,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尽职调查、上市前辅导等更有实际意义的工作呢?这就是我们实行核准制的必然或者说是特殊背景吗?为什么班妮说华尔街的投行工作与国内投行差距这么大?是我们的方式更先进?更可靠?更符合国情?恐怕大家都可以从国内和国际证券市场的上市企业信息报道中发现,我们企业造假能力从各类层出不穷的IPO造假事件看更胜于华尔街一筹吧!而且惩罚的措施也无法让人叹服,大概正因为试错的代价不够大,才造成诸多企业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做一些虚假的勾当吧。


另外,对于审核过程,我们的核准制带来的特殊人员权利寻租空间及其背后的利益诱惑,只靠我们树立社会主义理念、学学雷锋、每天读读制度条文就能够克服吗?

投行部的风光和落寞,都是我们的国内证券行业特色所造就的,也许也是必然要经历的吧。

我们每个人需要对自己负责
读到第四章结束,我开始对班妮后来选择深造学习的道路敬佩不已了。
  2015年3月13日更新:
       接着人大经济论坛好友 ky17_forever 的评论说些题外话。
       外国投行重点在卖股票,而我们是重点在申报,发行制度的差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国的股票市场形成了多年的一种认识:只要实现了上市就万事大吉啦!
       为什么?
        因为多年以来我国新股发行中签基本都是稳赚的,(极端市场情况下出现过跌破发行价,但真的算罕见了),所以市场的参与者都会准备好了资金去打新股,到了集中发行新股IPO的日子,资本市场的资金都紧张了,国债逆回购和货基的收益都会上涨。ZF为了调整这个情况,反复折腾申购新股的规则,从资金认购到市值配售来回2次了吧,就是为了避免大家只认购新股而不去持有股票。根源在哪里?因为从上市伊始,大多数的股票就已经严重背离了其真实价值,这个市场就是个不对称信息下的严重投机市场。
      还因为我们没有严格的退出机制,导致业绩极差的上市企业反而成为了壳资源的极佳炒作对象,重组概念会让乌鸡变凤凰!这确实不是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所应该具备的。

   接着人大经济论坛好友 ky17_forever 的评论说些废话。
       外国投行重点在卖股票,而我们是重点在申报,发行制度的差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国的股票市场形成了多年的一种认识:只要实现了上市就万事大吉啦!
       为什么?
        因为多年以来我国新股发行中签基本都是稳赚的,(极端市场情况下出现过跌破发行价,但真的算罕见了),所以市场的参与者都会准备好了资金去打新股,到了集中发行新股IPO的日子,资本市场的资金都紧张了,国债逆回购和货基的收益都会上涨。ZF为了调整这个情况,反复折腾申购新股的规则,从资金认购到市值配售来回2次了吧,就是为了避免大家只认购新股而不去持有股票。根源在哪里?因为从上市伊始,大多数的股票就已经严重背离了其真实价值,这个市场就是个不对称信息下的严重投机市场。
      还因为我们没有严格的退出机制,导致业绩极差的上市企业反而成为了壳资源的极佳炒作对象,重组概念会让乌鸡变凤凰!这确实不是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所应该具备的。

讲故事的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询价的机构报价。


本书主体部分看完,其实开始还带着些许对作者的偏见,但我从中逐渐看到了一个热爱工作、积极进取的坚强女子形象。
经历过的就是我们拥有的财富!因为你曾经的付出,因为你承载过的压力和奋斗,不虚此生啊!

回味自己,感觉自己的证券从业经历,是一种幸运,更多是一种荒废。我真的很难如班妮一样,在不同的岗位能够适应和调整好自己。
我骨子里缺一种奋争的因素,作为在一个发展滞后的中部省的二三线城市人,我已经更多的将家庭和生活作为了自己的重心。
当然,我们的选择都没有对错,因为你的路就是你的选择。

很欣慰我把此书通读下来。虽然开头读起来不是那么有感觉。
抛开投行业务,单论个人能力方面,我真的很赞班妮。
如果说她的每次选择都是幸运,那么这幸运终归还是来于自身的敏感、思考和抉择。
敢于挑战,敢于选择。非常感谢班妮给我的这份体会。

最后总结一句话留给自己:人活着,就别偷懒,勤于思考,勤于行动!
(全文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3-12 17:19:5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12 17:23:56
dragonsin 发表于 2015-3-12 17:1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12 21:26:07
来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13 10:51:52
没收到书,过来支持一下友人吧,加油。
书里面其实对中国投行分析的很透彻了,外国投行侧重于卖股票,而中国投行就是做调查,写报告,应付证监会,反而在“卖”上面做的不够。中国的投行其实并不光鲜,不想大家所想的高薪,出入五星级酒店,花销全保。而这一点打破了很多投行迷的幻想,让投行热得以降温,回归理性。我想这应该是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13 14:24:44
ky17_forever 发表于 2015-3-13 10:51
没收到书,过来支持一下友人吧,加油。
书里面其实对中国投行分析的很透彻了,外国投行侧重于卖股票,而中 ...
感谢兄弟来捧场。
相互关注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