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146 8
2008-09-17
<p>在经济危机时期,为什么资本家宁可把牛奶倒入河中,把产品毁掉,也不低价出售给老百姓。当时的老百姓生活资料可以说极度缺乏。</p><p>低价出售总可以换回一些钱,总比倒掉强啊。望哪位政经高手指点一下。</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9-17 19:36:00
我的理解,是不是因为供过于求,所以宁愿把牛奶倒掉,造成短缺,价格上涨?呵呵,其实我学这个也困惑老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19:37:00

不可以说是高手,处理需要成本,而且给出了问题还要企业承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19:48:00

企业家不是慈善家,企业不盈利 就是犯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19:51:00
   对!问题的关键就在此,当出现严重的供给大于需求时(更加确切的说是经济危机时期),把东西低价出售的成本是很高的,因为那时市场是竞争的,信息的费用也是很高的.如果出售,资本家下一步该怎么走呢?那么他们下一步更加困难.能够迎来春天的做法谁会放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23:19:00

经济危机出现的过剩是相对过剩,不是绝对过剩;是相对于购买了过剩,不是相对与需求过剩。

根据边际效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随着这种商品数量的增加而递减。当发生经济危机出现严重的供给大于需求时,也就是资本家不管怎样都要扔一些商品,要么先低价出售然后再扔;要么先扔再高价出售,他当然选择后者。

这是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在分配制度上的弊端:社会消费能力取决于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这就出现人们能够生产出人们需求的物品,但是人们消费不上人们原本可以生产出来的物品这种怪现象。

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使消费能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只要能够生产出人们需求的物品,人们就有能力消费这种物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