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季度低迷之时,一套救市组合拳的打出与周末的降息一样来的突然,虽然救市有些晚了,但对提振当前市场信心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组合拳的出台让深套的股民看到一些希望得到些许的安慰,但这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吗?我想是否定的。
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从去年10月的6124到昨天的1802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跌去了70%,创下多项世界第一,这让人想着中国老是喜欢第一的做法,而这场股灾的缔造者就是05年股改的产物大小非。是大小非让整个市场供需关系严重失衡。截止目前,据统计在今后还要相当于发行17个中石油市值股票解禁近6万亿,也就是说要把现在所有人民的银行存款全部投入A股市场才能完全消化大小非的抛售,着也就是市场谈大小非色变的原因。再过去是机构与散户博弈,机构于机构博弈,而现在在大小非面前现在的基金机构何尝不是散户,这也是机构不敢轻易做行情的原因,在大小非面前他们没有话语权。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救市政策,用可转债限制大小非,无疑着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大小非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只是缓冲解禁速度,是忽悠小散的做法。
而中央汇金回购工、中、建三行股票,以及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股票,只是对资金供给有一定引导作用,但作用有限。为什么呢?在前几天由于雷曼的破产,中资银行股全部趴在跌停版上,虽然说反应确实过激了,但在熊市中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由于美国国内金融问题依然危机重重,当然我国的银行股也到处是地雷,现在公布持有雷曼债券的工行、中行、招行以及兴业银行等都引起了市场的恐慌,而还没公布的银行建行、交行以及其他商业银行持有多少雷曼的债券还不得而知,而如果比这两天几家银行还多,会是什么结果,到时可能汇金也会深陷其中。再者,雷曼会是美国倒闭的最后一家金融机构吗?有谁敢保证。如果美国国内再出现金融问题美国政府的救助不可能是无节制的,美国政府已经对美联储救助AIG颇有微词了,而后他们之间要是再现矛盾将对美国金融产生巨大影响。而国资委支持央企回购股票,请大家看清楚是支持,而不是要求不是制度,这样的口号。在奥运前就有了,而效果几乎为0。但不排除国资委会有更加积极的措施来控制央企的大非。这样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个我不敢说。我以前一直认为中国股市是被政府以及相应的利益集团打压下来的,目的是在低位进行央企重组所花费的成本是极低的而在下一轮牛市中,在低位重组的央企会使国有资产大幅升值,这样的升值是建立在中小股民的巨额财富损失上的,是极不光彩的。而央行是想打击国际热钱,避免我国资本市场被境外资金操纵,兴风作浪。但打压后,股市却不受政府控制,一泻千里,政府急了才救市的。所以这些政策只能影响短期走势。
单边征收印花税更是觉得无聊,不知是政府没有政策还是病急乱投医,印花税作为税种却频繁用在调控资本市场上,简直可笑,一年数次调整印花税政策全球绝无仅有。单边征收印花税后对游资的投机行为更为有利。这项政策也是只能改变短期资金供给,在短期内提振信心对长期来说也许和4.24一样。
个人觉得A股市场这些政策支持下顶多到2400~2600,5月均线左右,随后,如果没有后续政策以及美国金融风暴出现转机支撑下,再度下跌视乎是必然。如果那样现在的救市在只是让机构出货,散户接盘而已。
什么时候大小非问题彻底解决,宏观经济好转,那才是A股反转的时候。如果不能有效限制大小非,与其拖延解禁时间还不如不限制,长痛不如短痛。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我并不反对救市,我只是想说中国政府的救市并没有对症下药,它所作的只是一些影响资本市场短期走式的措施,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样的救市难道不是让利益集团乘机出货而让普通的中小散户继续接盘被套的措施吗?只是换了一披被套的人而已,就像4.24一样这样没有意义,要救就必须下决心限制大小非,这才是资本市场的根本问题所在,否则我们的市场同样深不见底.大小非看着这样的救市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因为他可以卖个更好的价钱,这样的市场能走远吗?
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从去年10月的6124到昨天的1802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跌去了70%,创下多项世界第一,这让人想着中国老是喜欢第一的做法,而这场股灾的缔造者就是05年股改的产物大小非。是大小非让整个市场供需关系严重失衡。截止目前,据统计在今后还要相当于发行17个中石油市值股票解禁近6万亿,也就是说要把现在所有人民的银行存款全部投入A股市场才能完全消化大小非的抛售,着也就是市场谈大小非色变的原因。再过去是机构与散户博弈,机构于机构博弈,而现在在大小非面前现在的基金机构何尝不是散户,这也是机构不敢轻易做行情的原因,在大小非面前他们没有话语权。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救市政策,用可转债限制大小非,无疑着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大小非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只是缓冲解禁速度,是忽悠小散的做法。
先搞清楚究竟是谁提出股改的?就是以取悦散户为己任的张卫星韩志国之流,当初散户们何尝不是对股改热烈追捧?现在亏了钱却反过来怪罪你们曾经追求的东西,翻脸也未免快了些吧?
还有6万亿要解禁和有6万亿要套现这是再清楚不过的两个概念,再说了,就算是有6万亿要套现,也是大小非权利范围内的自主决策,岂容随意干涉?如果觉得流通股股东认为这不合理,当初为什么投赞成票?
而中央汇金回购工、中、建三行股票,以及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股票,只是对资金供给有一定引导作用,但作用有限。为什么呢?在前几天由于雷曼的破产,中资银行股全部趴在跌停版上,虽然说反应确实过激了,但在熊市中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由于美国国内金融问题依然危机重重,当然我国的银行股也到处是地雷,现在公布持有雷曼债券的工行、中行、招行以及兴业银行等都引起了市场的恐慌,而还没公布的银行建行、交行以及其他商业银行持有多少雷曼的债券还不得而知,而如果比这两天几家银行还多,会是什么结果,到时可能汇金也会深陷其中。再者,雷曼会是美国倒闭的最后一家金融机构吗?有谁敢保证。如果美国国内再出现金融问题美国政府的救助不可能是无节制的,美国政府已经对美联储救助AIG颇有微词了,而后他们之间要是再现矛盾将对美国金融产生巨大影响。而国资委支持央企回购股票,请大家看清楚是支持,而不是要求不是制度,这样的口号。在奥运前就有了,而效果几乎为0。但不排除国资委会有更加积极的措施来控制央企的大非。这样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个我不敢说。我以前一直认为中国股市是被政府以及相应的利益集团打压下来的,目的是在低位进行央企重组所花费的成本是极低的而在下一轮牛市中,在低位重组的央企会使国有资产大幅升值,这样的升值是建立在中小股民的巨额财富损失上的,是极不光彩的。而央行是想打击国际热钱,避免我国资本市场被境外资金操纵,兴风作浪。但打压后,股市却不受政府控制,一泻千里,政府急了才救市的。所以这些政策只能影响短期走势。
你说政府打压股市,证据是什么?别给我举什么5.30上调印花税率,6000点是在上调印花税半年后才出现的,和今年的股市下跌毫无关系。相反,我倒是能举出一堆政府力挺股市的政策:关于大小非套现的大宗交易政策,可交换债券政策,印花税双改单,汇金入市... ...如果政府的目的是打压股市,又何故自相矛盾的出台以上一系列政策?
单边征收印花税更是觉得无聊,不知是政府没有政策还是病急乱投医,印花税作为税种却频繁用在调控资本市场上,简直可笑,一年数次调整印花税政策全球绝无仅有。单边征收印花税后对游资的投机行为更为有利。这项政策也是只能改变短期资金供给,在短期内提振信心对长期来说也许和4.24一样。
单边征收印花税降低了交易成本,减少了政府从股市抽出的资金量,怎么就对稳定市场没有意义了?不调整有人不满,调了也有人唧唧歪歪说什么“全球绝无仅有”,国外没有的为什么中国就不可以有?
1、金融市场是心理游戏也好,生理游戏也罢,如果现在出台限制大小非解禁的政策而不给于相应的补偿,那就是单方面背弃股改时的契约,侵害大小非利益,这点恐怕不容争议。
2、关于成本,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会计成本,一个是经济成本,对大小非而言,其股份成本是多少显然该以该股份当前价值为标准,按照你的说法,盖茨持有的微软股票,其“成本”可能不及其市值的万分之一,那是不是该以其成本低为由限制其解禁呢?事实上,成本高低(相应的是利润高低)和是否能解禁是两个范畴的问题,将两个问题联系起来,其潜台词无非是“让赚钱的陪亏钱的一起亏钱”,是一种杀富济贫的心理作祟。
3、不存在所谓“新股定价”问题,只存在资产定价问题。股票以什么样的价格发行,绝非上市公司或者大股东抑或投行单方面决定的,而是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方面博弈的结果,如果说新股定价存在泡沫,那么只能怪一级市场认购的投资者以及挂牌后在二级市场接盘的投资者缺乏成熟理性的估值体系。概括起来讲就是:既然嫌贵,你干嘛买?
4、市场低迷时政府固然不该让新股上市,市场反弹时也不该,那政府该什么时候放行新股入市才不会背上“打压市场”的骂名呢?事实上,是否上市本就是合规企业自主权利范畴的事-- --记住我说的是合规企业-- --而不该沦为政府调节市场的工具。合规公司是否上市本就是新老股东博弈的结果,当出现了公司大规模上市的情况时,不论是从资金面还是从上市本身释放出来的信号讲,都自然有利于股市下跌,这不需要任何人来负责。
5、那您认为有什么不妥?
大家都在谈股市,为何无人认真的想想,股市所对应的实体经济啊,在股市里面的股票全部都是工商注册的企业,企业不景气,人们不看好,即使国家注资股市也是作用不大,政府要做的是稳定股市,要救的是实体经济中的企业,今年内外环境算是百年一遇的差,早期政府出台各种各样不知所谓的政策,昏招遍地,希望以后有所改变
中央汇金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是国家资本的代表,另一方面,又是几家最主要上市银行的最大控股股东。这次中央汇金如果以国家的名义入市救市,那什么问题也没有。但如果只是作为控股股东增持银行股,不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是有问题的。问题就是它不该无巧不巧地和印花税的双改单掺和在一起。无论如何,这都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嫌,对于近期刚刚被银行股的超级利空吓跑的广大投资者来说,难道你觉得公平吗?
中国市场是股民确实不成熟,并且本身就处于弱势低位信息极不对称,但你管理层就该不管,机构就该肆无忌惮的收刮。在一级市场散户中签的少的可怜,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的利润大部分被机构赚取,这样的制度不该改吗?难道说让有钱的人更有钱穷人更穷是应该的吗?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离开这群不成熟中小散户?不管他们是什么想法,贪婪也好,既然进入这个市场,监管层就应该公平对待。上市公司作假比比皆是,中石油在外国的发行价远低于国内,分红却远高于国内,这难道也公平,不可能说外国投资者成熟就该定低价,就该多分红吧。国内投资者不成熟就该去卖高价,就该不分红或者少分红。
中央汇金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是国家资本的代表,另一方面,又是几家最主要上市银行的最大控股股东。这次中央汇金如果以国家的名义入市救市,那什么问题也没有。但如果只是作为控股股东增持银行股,不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是有问题的。问题就是它不该无巧不巧地和印花税的双改单掺和在一起。无论如何,这都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嫌,对于近期刚刚被银行股的超级利空吓跑的广大投资者来说,难道你觉得公平吗?
中国市场是股民确实不成熟,并且本身就处于弱势低位信息极不对称,但你管理层就该不管,机构就该肆无忌惮的收刮。在一级市场散户中签的少的可怜,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的利润大部分被机构赚取,这样的制度不该改吗?难道说让有钱的人更有钱穷人更穷是应该的吗?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离开这群不成熟中小散户?不管他们是什么想法,贪婪也好,既然进入这个市场,监管层就应该公平对待。上市公司作假比比皆是,中石油在外国的发行价远低于国内,分红却远高于国内,这难道也公平,不可能说外国投资者成熟就该定低价,就该多分红吧。国内投资者不成熟就该去卖高价,就该不分红或者少分红。
1、第一段的意思,如果我没误会的话,大概是:管理层在银行股大跌后出台汇金回购政策以及印花税调整政策,客观上有利于汇金抄底,对市场下跌期间出货的投资者不公平。照此逻辑,任何利好政策出台都是不合理的,都对利好政策出台前出货的投资者不公平,不是吗?事实上,这个政策对汇金未必有任何好处,很简单,汇金入场是在政策出台后,这时市场对所有投资者都是公平的,有股票的投资者可以选择不卖,完全可能出现股价出现几个涨停而汇金一张股票都没买到的情况。
2、政府该管的是正常的交易秩序,没有责任对股价涨跌负责。新股发行制度的确有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向机构倾斜。但即便如此,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的你所说的巨额利润,也不是机构单方面多能决定的,如果没有散户投资者在二级市场的高位接盘,机构的打新利润就成了镜花水月了,散户投资者可有反思为什么要去高位接盘?
3、中石油的定价公平问题,参考前两天我在另一个帖子里的回帖吧
我也想知道你怎么能肯定在政策出台之前汇金没有抄底,在9.18那天下午基本所有银行股都是从跌停板上莫明奇妙被疯狂的大单拉起,这些大单是谁在买,不可能是散户吧当天就拉起来10几个点,你敢肯定说没有汇金在抄底,如果没有那是什么人有这么大的能力把跌停板数百万股照单全收,反而拉红,估计那天跑的基本是散户,因为信息不对称,因为有机构提前晓得第二天的利好,你难道能说中国股市不是近权者富,这就是政府该干的事?基本每次利好前都是这种情况莫名其妙的被疯狂拉起,没有一次有人因为泄密被刑拘,也没有调查。这已经体现了不公平,最先抄底的必然是机构他们离管理层最近,过后就是漫天的利好,让无助的散户必须去高位接盘,因为他们并没有像机构那样的分析能力。你如果连基本的保密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维护市场稳定。所以大家对这种事情见怪不怪。而汇金以国家名义救市就不能只回购他控股的银行,那是纳税人的钱凭什么只救银行,不救其他蓝筹股。否则他不应该与印花税双改单一起推出,完全占政策的便宜,如果是我回购自己的公司股票与印花税一起推出我想很多人不会接受,而大家接受了汇金,因为他代表国家,但他又仅作为控股股东增持银行股,这就不妥当。
我也想知道你怎么能肯定在政策出台之前汇金没有抄底,在9.18那天下午基本所有银行股都是从跌停板上莫明奇妙被疯狂的大单拉起,这些大单是谁在买,不可能是散户吧当天就拉起来10几个点,你敢肯定说没有汇金在抄底,如果没有那是什么人有这么大的能力把跌停板数百万股照单全收,反而拉红,估计那天跑的基本是散户,因为信息不对称,因为有机构提前晓得第二天的利好,你难道能说中国股市不是近权者富,这就是政府该干的事?基本每次利好前都是这种情况莫名其妙的被疯狂拉起,没有一次有人因为泄密被刑拘,也没有调查。这已经体现了不公平,最先抄底的必然是机构他们离管理层最近,过后就是漫天的利好,让无助的散户必须去高位接盘,因为他们并没有像机构那样的分析能力。你如果连基本的保密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维护市场稳定。所以大家对这种事情见怪不怪。而汇金以国家名义救市就不能只回购他控股的银行,那是纳税人的钱凭什么只救银行,不救其他蓝筹股。否则他不应该与印花税双改单一起推出,完全占政策的便宜,如果是我回购自己的公司股票与印花税一起推出我想很多人不会接受,而大家接受了汇金,因为他代表国家,但他又仅作为控股股东增持银行股,这就不妥当。
好多人有这么个习惯:在一个问题上被问的卡住了就在另一个问题上反问对方,回避前面那个问题。
你并没有回答我前一个回帖里第一段反问你的问题,救市是否对下跌前卖出的投资者不公平和机构利用内幕消息获利是两个问题。
至于9.18银行股的表现,有什么理由是汇金所为呢,汇金名义上是一个公司,实质上是一个政府部门,或者说是国有企业吧,如果国有企业管理层会冒着被查办的危险也要最大化股东权益,国有企业就不会被私营企业挤垮,国有企业也没必要改革了
你自己都承认散户缺乏分析能力,那么不论在多么规范的市场里,散户都是被淘汰的对象,就算散户无法接近内幕消息,但不去高位接盘还是能做到的(在这里我并非为内幕消息行为辩护)
管理层只是给了汇金入市的权利,并非责任,汇金的平准基金角色也是你们想当然的赋予的,政府政策从来没有这样的表述
1、第一段的意思,如果我没误会的话,大概是:管理层在银行股大跌后出台汇金回购政策以及印花税调整政策,客观上有利于汇金抄底,对市场下跌期间出货的投资者不公平。照此逻辑,任何利好政策出台都是不合理的,都对利好政策出台前出货的投资者不公平,不是吗?事实上,这个政策对汇金未必有任何好处,很简单,汇金入场是在政策出台后,这时市场对所有投资者都是公平的,有股票的投资者可以选择不卖,完全可能出现股价出现几个涨停而汇金一张股票都没买到的情况。
2、政府该管的是正常的交易秩序,没有责任对股价涨跌负责。新股发行制度的确有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向机构倾斜。但即便如此,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的你所说的巨额利润,也不是机构单方面多能决定的,如果没有散户投资者在二级市场的高位接盘,机构的打新利润就成了镜花水月了,散户投资者可有反思为什么要去高位接盘?
3、中石油的定价公平问题,参考前两天我在另一个帖子里的回帖吧
最近一年多以来,没有哪只新股是低于发行价在二级市场上市的,你的意思是国内都是散户在二级市场高位接盘,难道机构就没有参与吗,可以说几乎每只新股上市都有看到机构的影子,尤其蓝筹,A股上市价明显高于H股,机构难道不知道估值吗,在国内他们也在混。有没有想过有投机资本,甚至上市公司大股东也参与投机呢。若在成熟的市场,股票价格应该按其内在价值来定。而在国内市场,某些机构和投机者的投机行为就可以轻易把二级市场开盘价托起来,即使一年熊市以来,大盘跌幅惨烈,新股二级市场上市开盘价依然高的吓人
不知道是哪位同学说汇金增持三大银行当天 买盘巨大 可能是汇金在公布200万股后幕后操作购买三大银行 这个是很无聊的 我说不来话 不过那个是营业部和私募购买的 可不是汇金 我想这个答案简单吧 当然不是散户了 你真的很无聊。。。
事实证明了 降三率也好 降息也罢 市场是残酷的 各大央行的降息潮并没有阻止到任何市场的下跌 先看星期4 早盘高开33点多 随后就是抛盘 事实证明了 早盘是最佳卖点 出货的最好时机 没有人接盘 从图形看就是量缩价跌 市场在短期获利之后遭到巨大的砸盘
星期4晚上再出利好 可是星期5直接低开低走 盘中在银行 中石油的带动下有微弱的抵抗 整天毫无热点板块可言
政府不断的出利好 为何大盘不为所动 说到底就是信心问题 信心被打击了 是很难抓回来的 如果有做投资的同学应该知道港股的中石油和我们A股的中石油价格之差多少的巨大 同样的公司 条件相同 人家只有6块左右 虽然我们是从48跌倒现在 不过靠什么我们比港股高那么多 这个完全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
在这里我可以做一下预测 今天大盘勉强不破2000 目的是为了下星期不会引来过大的抛盘 维稳信心 确实现在能稳定住信心就算成功了 估计周末肯定又出利好 下星期的走势应该是震荡 重心下移 除非出天大利好 不出大问题应该直接破2000 星期一 虽然1950有支撑 不过没有换手和量的配合 形同虚设 会很快破位 寻找新的低点 不过下星期可能有一至两个交易日有机会做短 原因是外围股市的暴跌 技术面有反弹的强烈需要 需要修正指标 如果让我做 会观看美股和外围的动态 伺机而动 美股大涨 可以轻仓介入 做个短线 至于真正的行情那最快也要明年下半年了 活跃的同学可以做短 不熟悉股票和市场的还是静等机会来临 机会总是你的 也许你抓不到最低点 不过抓住行情有的你赚了 顺便带一句 今天做了江铜CWB1权证 事实证明现在投资者热情骤减了 所以即使做短线 一定要设定止损点 否则你就是给人埋单的那个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