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什么是压力
压力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压力事件反应时所形成的一种持续紧张的综合性心理状态。
现代社会变化之快,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成长,否则会被淘汰。工作节奏加快,使我们增加了许多无形的压力,尤其是管理者,他们面临着来自上级、下属、同事以及客户的全方位压力。心理压力作为个体的一种综合性心理状态,表现为认知、情绪、行为三种基本心理成分的有机结合。压力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压力事件反应时所形成的一种持续紧张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如何处理好工作场合中的压力,已经成为管理者最为敏感的现实问题。
什么是压力
压力,原是物理学的一个概念。上世纪中叶,加拿大生理学家汉斯·塞利开始将压力的概念引进医学和心理学,毕生从事多项有关压力的实验研究。他的研究虽多以白鼠为实验对象,但从多次研究结果所归纳出来的原理原则,一般认为可适度推论用以解释人类的行为。他通过对个体在“长期高压(威胁性刺激)”下的生理反应的研究,发现这种生理反应包括警觉反应、抗拒和衰竭三个阶段。从而揭示了一个普遍性原理:个体在抗拒阶段生理功能大致恢复正常,能适应艰苦的生活环境,即压力反应对个体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其适应能力。然而,如果在抗拒阶段再增加新的压力,其抵抗力反而会降低。个体若再承受持久的高压,就导致身心耗竭,可能会死亡,这就是精疲力竭阶段。这种生理反应被称为“压力反应”。
白鼠实验
汉斯·塞利的实验设计是:将白鼠置于不同的压力情境下,观察白鼠在压力的持久存在与变化下,在身体上表现出来的反应。该实验所采用的威胁性刺激是冷气、热气、有毒但不伤生命的食物等,有时只用一种刺激为压力因素,有时两种并用。其中采用最多的方法是,把白鼠置于可调节冷度的冰箱内,让它在极冷的压力下生活数月之久,借以观察压力的时间长短与其身体反应的关系。结果发现:白鼠所表现出的适应能力与压力持续的时间有密切的关系。
研究者根据白鼠的反应,将其整个适应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1)警觉反应阶段:这一阶段按生理上的不同反应分为两个时期:第一反应期是震撼期,由刺激的突然出现产生情绪震撼,随之体温与血压均下降,肌肉松弛,显示缺乏适应能力。如果在寒冷的情境中持续下去,即出现第二期反应,叫做反击期,这时肾上腺分泌增加,继而全身生理功能增强,进入类似前面所说的应急反应阶段。
(2)抗拒阶段:这一阶段个体生理功能大致恢复正常,这表示个体已能适应其艰苦的生活环境。但若压力持续下去,个体的适应能力就会下降,进入第三阶段。
(3)衰竭阶段:到了这个阶段,个体适应能力丧失,精疲力竭,陷入崩溃状态,继而死亡。
汉斯·塞利称此整个适应过程的生理反应为“一般适应症候群(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简称GAS)”。它所表现的长期压力下的适应现象,经很多心理学家重复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可视为解释动物适应长期压力的普遍性原则。
此原则可用来解释人类在长期压力下的行为反应,尤其对现代企业管理者在压力面前的适应过程可以用此来解释。当然,在压力情境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适应方式。
压力有两种:一是作用于躯体的物理压力。例如,心脏压力帮助血液循环,肌肉收缩使动作完成,胃肠蠕动有助于助食物吸收;二是内在的精神压力。例如,生存竞争的压力、不期而遇的生活应激、对危险与死亡的恐惧、人际压力、成就的压力、情绪与情感的压力、对不可知的害怕等,这些压力使人保持警觉(清醒状态)和合适的行为模式。
(www.earm.cn/田成杰/ 2015-3-19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编自《员工情绪管理》,余玲艳/著,东方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我的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