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外行 发表于 2015-3-20 09:16 
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方向!能不能完成是第二个问题。
我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很不看好。
对!的确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吴老看中了这个方向的意义,我很赞他!仅这一点,吴老的眼光和视野超过了他的同辈中人,更不要说我们这些后生。我个人觉得吴老的很多书和文章都比他交给大大的这本好,但他为什么不选择其它书呢?我想有这样一个原因:该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下简称马经)在现代的一个创新发展,数学将使马经获得新的生命力。
马经在现代看来有很多不足,肯定需要发展。单讲数学方面,现代西方经济学远远走在了马经的前面,马经要吸收数学和经济数学的知识来获得发展。并且,数学化的发展潮流是现代大部分学科都无法避免的,有教授甚至提出了“无计量不学术“的口号,马经现在的状况使她只有虚心学习。
马经的创立吸收了国民经济学的知识,我相信马经的数学发展如果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成果一定能成功。当然,这种成功离不开马经自己的理论基础,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质量统一体,唯物辩证法中的质量相互转化等。并且吸收数学和经济数学不是照搬,而是先要进行鉴别。
举例来说,等号在《资本论》中是用来表现价值、货币的形成和交换等,等号只能用在同性质的对象上,不能用在发生质变的财富创造领域或生产劳动的模型中。而西方经济学中的等号既出现在财富的分配交换领域,也出现在财富的生产创造领域,仅等号这一点就不能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生产函数。除等号之外还有加号在生产函数里的使用也要考虑一下。
这两个算符对西方经济学生产函数的杀伤力很大,也使我们的借鉴受挫,只能从自有理论上想办法。注意到《资本论》中有一些循环图,图中有加法部分,表示财富的分配。图中的另一部分是W{A,Pm}…P…W′,这里没有等号和加号,我们从该图来构建马经的生产模型,这自然可以去借鉴去掉等号和加号的生产函数。还注意到图中马克思把生产和分配放在一起的方式和西方经济学的求最值模型不同,然后又会思考一下求极值过程中使用的微积分,微积分是个只反映量变的数学工具,那现实中的质变和质量统一体的变化怎么用数学来反映呢?该问题的解决必然使马经要创立自己的数学。这些很吸引人深入思考和研究。
发展马经最重要的是行动,吴老做了这最重要的一点。虽然现在不理解他工作的人很多,但我相信将来会有很多人向着他指引的方向来发展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