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873 11
2005-07-31

价格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就是我们常见的一个东西卖多少多少钱;另一种就是在货币出现之前,物物直接交换时代,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例如,一件衣服换10斤大米,那么一件衣服的价格就是10斤大米,10斤大米的价格就是1件衣服。 而在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本中,还有西方经济学上,都把上面的交换比例说成是价值的相互表现,例如10斤大米的价值是1件衣服,1件衣服的价值是10斤大米,这是完全错误的,与书上原来价值的定义自相矛盾。因为按照定义,价值是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那么当1件衣服和10斤大米交换时,既然说10斤大米表现的是1件衣服的价值,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10斤大米和1件衣服消耗的劳动时间相等,不然就不能表现它的价值。可是,能正好相等吗?不可能有这么巧的。尽管书上也对此作了解释,也是很牵强的。 商品价格虽然有两种表现形式,其实这两种形式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即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 例如,当1件衣服卖10元,1斤大米卖1元时,本质就是衣服和大米的交换比例是1件换10斤。当1件衣服卖到20元,1斤大米卖到2元时,它们之间的交换比例仍然没变,还是1件换10斤,所以这时就等于价格没变。所以我们说,当社会上所有商品价格的涨幅都一样时,价格就等于不变。 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价格的本质就是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 (那么价值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价值是不能表现出来的,一件商品,一旦被制造出来,它消耗的劳动时间就确定了,即使我们统计不出来,这个时间也是存在的,所以商品一旦被生产出来,价值就确定了,不是也不能通过其他商品表现出来。价值和价格应该分别单独计算,不能混淆。时间怎么能和比例混在一起计算呢?) 所以,两种商品直接交换,表现出来的不是价值,而是价格。 那么应该怎么给价格下定义呢?我认为,《政治经济学》中,把价格定义为: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简化一些,就是说价格是价值的表现,这是不对的,这里把价格和价值混同起来。我看,应该把价格定义为:是商品的交换能力才比较合适,因为哪个商品价格高,哪个商品就能交换到更多的东西,交换能力就强。 知道了价格的两种表现形式后,将来我们研究价格或经济现象时,就可以把货币去掉,排除货币的干扰,直接用物与物之间的比例来研究,这样就能使问题大大简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8-2 22:54:00
以下是引用土灶在2005-7-31 20:00:26的发言:

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价格的本质就是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
当货币出现之后,价格就是商品与货币之间的交换比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 23:01:00
以下是引用土灶在2005-7-31 20:00:26的发言:

那么应该怎么给价格下定义呢?我认为,《政治经济学》中,把价格定义为: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简化一些,就是说价格是价值的表现,这是不对的,这里把价格和价值混同起来。我看,应该把价格定义为:是商品的交换能力才比较合适,因为哪个商品价格高,哪个商品就能交换到更多的东西,交换能力就强。

教科书的定义其实并未混淆价值和价格。

如果把价格定义为商品的交换能力,那么这个交换能力该如何衡量呢?能按阁下所说的谁能交换到更多的东西,谁的交换能力就强吗?比如,甲商品能与一辆汽车交换,乙商品能与十块面包相交换,那么乙商品的交换能力就比甲强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3 09:44:00

汽车和面包不是同种东西,所以一辆汽车和十块面包不能比较哪个多,哪个少。

可以这样理解,当一件甲商品的价格是20万圆,一辆汽车的价格是10万时,那么一件甲可以换两辆汽车,当一件甲涨到30万时,它可以换三辆汽车,甲的交换能力增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4 22:59:00
以下是引用土灶在2005-8-3 9:44:39的发言:

汽车和面包不是同种东西,所以一辆汽车和十块面包不能比较哪个多,哪个少。

可以这样理解,当一件甲商品的价格是20万圆,一辆汽车的价格是10万时,那么一件甲可以换两辆汽车,当一件甲涨到30万时,它可以换三辆汽车,甲的交换能力增大了。

这样只能衡量一种商品在前后发生的交换能力的变化.不同种商品的交换能力如何衡量呢?显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寻找一个共同的尺度,就像用商品内凝结的误差别的人类劳动来衡量起价值一样.这个尺度是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4 23:11:00
以下是引用土灶在2005-7-31 20:00:26的发言:

而在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本中,还有西方经济学上,都把上面的交换比例说成是价值的相互表现,例如10斤大米的价值是1件衣服,1件衣服的价值是10斤大米,这是完全错误的,与书上原来价值的定义自相矛盾。因为按照定义,价值是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那么当1件衣服和10斤大米交换时,既然说10斤大米表现的是1件衣服的价值,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10斤大米和1件衣服消耗的劳动时间相等,不然就不能表现它的价值。可是,能正好相等吗?不可能有这么巧的。尽管书上也对此作了解释,也是很牵
这里,马克思其实没有考虑供求状况而假设价格 等于商品的价值.按马克思的说法,如果考虑供求状况的话,价格就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了,这时价格等于价值是一种偶然现象。马克思作出那种假设是似乎是在商品经济的初期阶段,这时货币还没出现,供求状况的影响还不大,以至于可忽略.这种理解正确吗?盼高人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