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里面有一个单词,叫做charisma。记得第一次有特别的深刻的印象接触这个词的时候是大学一年级上的一节Leadership课程。一个学期的时间下来,教授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的时间轴作为参考背景,带领学生们研究古罗马凯撒大帝时代的领袖风采,探讨当今政坛奥巴马的领导演说技巧。Charisma这个词每节课都会被无数次的带出来。
中文字典给这个词的翻译是:感召力,魅力,超凡的个人魅力,甚至是神明授予的超凡能量或者才能。
但是我觉得中文的“气场”这两个字,无比的强大。因为它不仅仅涵盖了Charisma这个词,而且意义还要远远高于Charisma这个词。
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比较恐惧的一件事情就是做presentation。因为我们总觉的英语(课程)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怕在做presentation的时候出丑。于是,在学期初课上分组的时候,中国留学生往往会战略性的凑堆儿,然后加入一些美国人的小组。
很多美国人很讨厌这样的中国人,因为目的性太明显了,平时都没有说过话,临阵“抱大腿”。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说,这样一来目的就达到了,学期末做presentation他们可以偷工减料了。
首先我想说的是,英文说的烂,说的难听,说的不标准,这都不是让人觉的耻笑的地方。因为每个人的语言天赋不一样,你去讲了,努力的去跟人家解释了,人家听明白了,这就说明你的英文说到位了。
出国上学,几年下来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语言这个东西都没有掌握,去做一个presentation抱有这样的态度,那请问出国几年混一个学历下来又有何意义。头像吧:http://www.qqd6.com/
其次,课上分组,抱有偷工减料的想法,那些去参加美国人小组的中国学生让自己没有一点儿气场都没有。这些美国人不是傻子,他们可以很清楚的搞明白这些中国学生的想法。而中国学生的这种行为也更让美国人增加了那根深蒂固的对亚洲人的偏见:书呆子,学术派,工程师,会计,总之,以后都是为美国人打工的。
有人说,在国外生活,外语(课程)说的流利了,自然就能够hold住一些气场了。其实这还远远不够。我记得去年阿里巴巴上市时候,马云在纽约证交所接受采访时候的那段讲话就是非常的有气场。
在国外生活久的人,肯定都会觉得马云的英语还是有一定的口音的。但是那又怎样?如果你仔细看那段视频来观察马云,他说出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非常的有魄力。尤其观察他的眼睛,非常的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