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没转全啊,我来补充点哈~
1、外资投行。是指工作地点在香港、纽约等地的投行,或者虽然工作地点在内地,但编制在外资投行、也按照境外职位拿薪水的那种,例如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
要北大、清华的,本科最好。
要北大、清华中最好的院系的,以高考录取平均分从上往下排,前五个院系都有机会。
要北大、清华中最好院系的最好的学生,成绩Top10%以内有机会,实习经历、商业感觉、个人热情等等,大致上也要在10%以内吧。
每年符合这个标准的学生应该在500人以内(数字也可能不准确,大致就是几百人吧)。GS、MS每年大陆招人的数量少则1-2人,多也不太可能超过10人。
所以你需要在全中国排名前500,就有大概五十选一的机会进入。
2、最好的本土投行,以及本土的合资投行。具体是指中金、中信、UBS(实际上UBS也可以列入外资投行)、东方花旗、一创摩根。。。。
要北清人复的,硕士比较好。
院系不限,但通常理工科+经济金融的复合背景更好。
成绩前50%即可。
实习经历、商业历练有一些最好,没有的话就用成绩弥补吧。
每年符合这个标准的学生估计会在几千到1万人吧。
这些公司每年招聘的学生数量应该是在500人以内,少的话可能100来人。
大概是二十选一的比例(不准确!)的可以进入。
3、中等的本土投行。例如海通、民生、国信、国泰君安……
要较好的一本院校的硕士,例如上财、中财、外经贸……
院系不限,如果有经济金融的背景更好。
成绩也不严格限制,但不要弄到经常挂科。
这个等级的其实已经谈不上明确的标准了,招聘条件比较灵活。简历上有一些突出的亮点,就能够争取机会。突出的亮点是指在上财管理学院成绩前5%、CFA三级、CPA全过、有律师资格、做过比较牛逼的实习工作等等。
招聘人数每年估计会在1000人左右吧,符合标准的人不计其数,但是这个层级的工作已经不那么炙手可热,很多牛逼的人会选择其他行业更好的工作例如互联网等等,所以竞争激烈程度也还好。
4、较差的本土投行。是一些你连名字都没听过的券商。
这样的工作只是普通工作而已,我想你不会太感兴趣。
以上所有标准都有两点备注:
1)不是绝对的,但是相对程度不会放宽
例如你不是北大清华最好院系的学生,也有机会进入GS、MS。但相对条件不会放宽,你必须在其他方面是中国最好的500个应届毕业生之一,才有大概2%的可能性进入。
其他层级类似。
2)以上提到的所有筛选比例打个对折,是真实的招聘比例
因为VIP和海归还没算进去,这些竞争加入以后,职位机会砍掉至少一半,以上。
最好的投行其实已经不太招聘非VIP的应届毕业生了。VIP的小孩进来就能拿单,帮公司几百万几千万的挣钱。别说北大清华了,哈佛学生刚毕业能值100万吗?
应届毕业生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非应届招聘的情况稍好一点。
非应届的通常都是早些年进入投行的,那时候投行还不怎么抢手,人员背景差很多,简历看上去也不光鲜。
但是这对现在希望进入投行的人毫无帮助。现在投行已经很抢手了,整个行业布满了人精,等到你有资格作为非应届毕业生跳槽的时候,你还是会发现你周围依然是最好学校最好的学生,带着牛逼的工作经历和你抢职位。你依然像现在毕业的时候一样,毫无竞争力。
投资银行是一个已经过度竞争的行业,人才相当饱和。
我不但建议普通学生不要考虑这个领域,也建议那些优秀的学生不要考虑这个领域的工作,再好的行业都经不住人才下饺子一样的往里面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