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是什么?在2012年-2015年间,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被P2P裹挟前进了三年。取得的成就是年交易额突破了2500亿元,上百万的投资者,超1600家P2P平台。事实上,在其他互联网领域,用户级数如果不达到百万级别都不好跟别人打招呼。而在P2P,这就已经够振奋人心了,但这是P2P行业该有的互联网金融形态吗?
P2P:应学会如何分享
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金融应用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P2P是如此,第三方支付是如此,甚至连众筹融资、网上银行、网络炒股也是如此。但狭义上除了第三方支付的支付宝外,这些充其量只能称之为线上金融。那真正的互联网金融该是怎样?从一些真正的互联网公司我们就可以看到本质:分享、互动、虚拟真实,最后一个:大众化。
现在再来回头看一看P2P。分享?分享不是一个功能,而是一种传播性,不管是对身边的好友还是网络上的陌生人,分享都是共享乐趣的过程。但在P2P平台,恐怕用得最多的就是分享就是推荐好友奖励了。而真正能引发用户自主分享的内容少之又少。这也就造成了P2P传播的局限性:没有口碑,就没有流量;无趣,所以无分享。
互联网金融,没有互动,顶多只能成为联网金融。但建立互动的前提是信息对等,投资者需要了解:我知道钱借给了谁、他是做什么的、我凭什么要借钱给他。但能建立信息沟通的P2P平台如蒜毛麟角,即便如业内大佬陆金所,最终给出的项目信息也仅仅是个产品分类。
然后是虚拟真实,互联网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在于将虚拟数据变成真实体验。在P2P中相对应于用户安全,如何在数据下构建真实且安全的投资体验?相较于如资金托管、严谨风控等硬性措施,或许征信数据、云数据将更有可为之地。
大众化是P2P未来出路
最后,大众化,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并非只是土豪之间的游戏,P2P在这方面显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没有用户基础的P2P即使再热闹、P2P平台的数量再多,也改变不了借款人不到70万、投资者不到170万人的残酷现实:每800个人中只有1个P2P投资者, P2P作为小众金融的特性展露无遗。
同时,大众化也是检验分享、互动、虚拟真实的依据。在互联网领域,任何取得卓越成就的行业或者公司都一定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门槛低、操作简单、界面友好、有趣……在这一方面,不少P2P平台仅仅只做到了门槛低,有P2P平台的甚至仍沿用着银行理财的高额门槛。
在小猪罐子CEO看来,P2P不应该只是线上金融,而应该是一个飞速旋转的涡轮。它的发展是持续的给用户带来价值,并推动着用户寻求进一步发展带来更多价值。这也是小猪罐子一直所追求的方向,做真正的互联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