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在经济学文献中可能指代几个不同的指标,但在官方统计资料如《中国统计年鉴》中提到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通常是指以实际GDP(即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为基础,与基期比较得出的价格变动指数。这个指数反映了整个经济体商品和服务总体价格水平的变化情况。
而"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是另一种衡量物价变化的指标,它通过将名义GDP除以实际GDP得到,表示单位实际GDP对应的物价平均水平。因此,"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与"GDP平减指数"虽然都用于衡量物价变动,但计算方式和具体定义有所不同。
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列出两个不同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分别以上一年为基期(100)和以特定年份如1978年为基期(100),这样做是为了便于不同时间跨度的经济分析。前者反映的是相对于上一年的价格变化,而后者则提供了一个更长期的价格变动趋势视角。
总体而言,“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可以理解为与GDP平减指数类似但不完全相同的物价变动指标,在具体应用时需根据其定义和计算方式进行区分。
此文本由CAIE学术大模型生成,添加下方二维码,优先体验功能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