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皇帝诏曰之说也不是很客观,丁个人接触过好几次,但从他提出的一些观点看来,他还是一个有很多想法的人,而且非常聪明,只是他个人在公司的地位及气场,还有他的面对面的说服力,让人很难冷静思考问题,跟他讨论问题时,相信也很难冷静思考他提出的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敢进行反驳,一方面是因为丁个人气场太强,一方面是因为丁是身价过百亿的老板,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网易至今还没有一位做过比丁更成功产品的人员出现,网易的产品经理在丁面前,显得有点太年轻和实战经验不足,很难平等的交流和进行深入的讨论。
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丁身边的产品经理以服从执行为主,少有讨论与反驳,即使反驳也少有成功例子,这归功与丁的说服力及超过他产品能力的个人影响力。
不过,丁在参与产品的深度和对产品的干涉上,大方向上以支持为主,博客、微博、花田、LOFTER丁参与并不多,丁多数提出的需求以普通用户体验为主,少有对产品做战略和定位上的调整,比如博客他不会提出向SNS转型,这些都是团队主导的结果,而微博的做法和推广方案,大部分也是团队给出的方案。
LOFTER花田这样的产品,团队与丁有一定的接触,具体的定位和执行上还是相对独立,团队人员有主导权,并可以提出方案得到丁的认可和支持,甚至得到推广方面的支持。但是为什么这些产品没有提出这样的方案?没有要求到各大电视台、网站地铁打广告,像微博一样疯狂投入和推广?原因是这些产品的盈利前景并不明朗,运作这些产品的人员也心里有数,游戏的投入和产出是可以计算的,而这些产品不行,就连微博这么流行的产品,他的盈利能力也难跟目前网易的游戏盈利能力做比较。
所以这些精而美的产品,只能靠产品人员对产品和一份激情维持着,这些产品在用户体验上确实不差,丁是一个注重用户体验的人,在用户设计和体验上,多少得到了丁的认可,在他还没有找到适合的产品投入时,这些产品他也不会干涉太多。
来源:
D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