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研
9318 33
2005-08-01

★第1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简答论述题[UseMoney=5]

21476.rar
大小:(12.36 KB)

只需: 5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UseMoney]

★第2科(西方经济学)计算题[UseMoney=5]

21477.rar
大小:(13.2 KB)

只需: 5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UseMoney]

第2科(西方经济学)第二三型[/upload][UseMoney=5]

21478.rar
大小:(36.99 KB)

只需: 5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UseMoney]

第3科(国际经济学)第二三四型[UseMoney=5]

21479.rar
大小:(26.93 KB)

只需: 5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UseMoney]

第4科(财政学)第二三四型 [UseMoney=5]

21480.rar
大小:(23.54 KB)

只需: 5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UseMoney]

第5科(货币银行学)修订版[UseMoney=5][/

21481.rar
大小:(51.88 KB)

只需: 5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UseMoney]

以下为部分内容: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40个)

199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特征的描述?①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②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③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④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⑤在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①原因;②非公是重要组成部分;③公实现形式多样性。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①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②按劳分含义作用;③要素分配是社义市经中分配制度一重要方面。

(3)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是冲突的,而是可以兼容的。因为:①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是内生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质关系的客观表现,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同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公有制的重要特点;②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市场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关系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调节作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1)初级阶段的理论。已经是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本质是解放和发展,消灭消除,最终实现。(3)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不是修补不是否定是“革命”,是自我完善。方式上是循序渐进。(4)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新的体制,要使市场机制在调控下起基础作用。(5)关于对外开放理论。是基本国策。大胆借鉴,独立自主。(6)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理论。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政策。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经济主体独立自主的分散决策。②契约自由和体现消费者主权,生产要素流动和生产规模、结构由市场需求决定。③市场价格与竞争机制调控经济运行过程。④按生产要素贡献和市场效率分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计划与市场关系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①十一届三中全会至80年代末。围绕如何发展商品经济,发挥市场作用并把市场与计划结合起来以及如何结合等问题展开。提出了要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形成“计划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②90年代以来。对计划与市场的认识,从“利用论”、结合论发展为市场“基础论”,市场经济真正被理解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或经济体制类型,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①充满活力的微观基础。②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③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④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⑤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2001中国的过渡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①是工业化和市场化双重转型的统一。②中国的市场化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体制转轨。③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首先是一种经济体制或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过程。但是,仅仅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无法全面把握经济和社会转型的深刻含义。④经济过渡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 17:16:0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8-1 17:07:00

★第2科(西方经济学)计算题

★1若市场需求曲线为Q=120-5P,求价格P=4时需求价格的点弹性,并说明怎样调整价格才能使得总收益增加

解:当价格P=4时,需求量Q=100。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定义有

Ed=-dQ/dP×P/Q=5×4/100=0.2

由于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即缺乏弹性,故提高价格会使得总收益增加。

-----------------------------------------------

★31已知厂商的生产函数为Y=10L-3L2,其中L为雇用工人数。求:①厂商限定劳动投入量的合理区域?②若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P=5,现行工资率rL=10,企业应雇用多少工人?

解:①由生产函数可以求得厂商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APL=(10L-3L2)/L=10-3L (1)

MPL=10-6L (2)

当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交,即

APL=MPL 时,决定最低的劳动投入量:将(1)、(2)代入, 10-3L=10-6L 得 L=0

当边际产量为零,即MPL=0时,决定劳动投入量的最大值:

10-6L=0 得L=5/3

可见,该厂商的合理投入区为[0,5/3]。

②厂商雇用劳动的最优条件为

P×MPL=rL 5(10-6L)=10 L=4/3 即劳动的最优投入量为4/3个单位。

-----------------------------------------------

★32厂商的生产函数为Y=24L1/2K2/3,生产要素LK的价格分别为rL=1rK=2。求:①厂商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②如果资本的数量K=27,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③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

解:①根据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

MPL/rL=MPK/rK

得(12L-1/2K2/3)/1=(16L1/2K-2/3)/2

得2L=3K,即为劳动与资本最优组合。

②短期成本函数由下列二方程组所决定: y=f(L,K) c=rLL+rKK()

即 y=24L1/2×272/3 c=L+2×27

解得c=(y/216)2+54

③长期成本函数由下列三条件方程组所决定:

y=f(L,K) c=rLL+rKK MPL/rL=MPK/rK

即 y=24L1/2K2/3 c=L+2K 2L=3K

从生产函数和最优组合这两个方程中求得L=y6/7/15362/7

和 K=(2/3)×(y6/7/15362/7)

代入到第二个方程中得到厂商的成本函数为 c=5/(3×15362/7) ×y6/7

------------------------------------------------

★4已知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Q=50-3P,①厂商的边际收益函数?②若厂商的边际成本等于4,求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

解:(1)由需求曲线得 P=(50-Q)/3

从而 TR=PQ=(50Q-Q2)/3

MR=50/3-Q×2/3

(2)根据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MR=MC,又MC=4, 于是

50/3-Q×2/3=4 Q=19

代入到反需求函数中得到

P=(50-19)/3=31/3

------------------------------------------------

★★9已知消费函数C=200+0.8Y,投资为自主投资,I=50。求:①均衡国民收入Y。②均衡储蓄量S。③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f=2000,那么,为使该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投资量应如何变化?④投资乘数k?

解:①根据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可以得到Y=C+I 从而Y=200+0.8Y+50

解得 Y=1250

②S=I时市场处于均衡,因而均衡储蓄量为S=50。

③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f=2000,则投资量应该达到下列条件所满足的数量,即Yf=200+0.8Yf+I

从而 I=200

④投资乘数:k=1/(1-β)=1/(1-0.8)=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 17:08:1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1 17:16:00

第2科(西方经济学)第二三型

供求变动的影响因素各是什么?(1)需求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影响因素:①消费者的收入;②消费者的偏好;③相关商品的价格;④消费者的预期、政府政策等。

(2)供给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影响因素:①生产技术水平;②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价格;③相关商品的价格;④厂商的目标、对未来的预期、政府政策等。

运用供求分析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为什么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要限制石油产量?“谷贱伤农”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在丰收年份,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收益减少,结果是农民的总收益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下降,即增产不增收。

同理,石油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在石油的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石油输出国组织限制石油的供给,会使得石油的价格将上涨。总收益增加。若不限制石油供给,供给增加将导致油价下降,造成损失。故要限制石油产量。

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试利用基数效用论加以说明?①基数效用论假定效用大小可以用基数加以衡量,并且是递减的。

②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以货币的边际效用λ为标准来衡量增加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用MU,以便获得最大满足。若 MU/P>λ,消费者就选择消费商品;若MU/P<λ,消费者则选择消费货币。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MU/p=λ。它表示,为了获得最大效用,消费者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时,每单位货币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同,恰好等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③上式意味着,如果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比如提高),那么消费者选择的该商品的消费数量也会随之变动(减少)。这说明,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试用序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均衡? (1)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可以排序,并满足完备性、传递性、连续性和不饱和性等公理假定。

(2)用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指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不同的商品组合描述出来的轨迹。性质:①不相交;②有无数条;③向右下方倾斜;④凸向原点(边际替代率递减)

(3)消费者选择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时又受到既定收入的限制,因此,引进预算约束线分析。

(4)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入约束下消费者实现的效用最大化。这一均衡点可以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表示:RCS1,2=P1/P2 P1X1+P2X2=m

即:当消费者根据偏好决定的两种商品的相对价值恰好等于两种商品在市场上的相对价值时,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 17:18:0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1 17:18:00

第3科(国际经济学)第二三四型

贸易乘数公式推导?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贸易乘数探讨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描述了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从总需求角度有 Y=C+I+G+X

从总供给角度有 Y=C+S+T+M

令T=G,变换: C+I+X=C+S+M

I+X=S+M

设dI为投资增量,dX为出口增量,dS为储蓄增量,dM为进口增量,

则有 dI+dX=dS+dM

变形后 dI+dX=(dS/dY+dM/dY)dY

整理 dY=(dI+dX)×[1/(dS/dY+dM/dY)]

若令 dS=dI=0

则有 dY=dX ×[l/(dM/dY)]

即:贸易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之和的倒数。

从以上分析中还可以发现,在出口增加时,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越小,国民收入最终增加的倍数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在现实中,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总小于1,即出口扩大所增加的收入中总会有一部分用于购买本国产品,这样便可循环往复地连续推动国民收入和就业量一轮一轮地增加。

试述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l)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比较利益说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给予详细描述的。建立在克服绝对利益说的缺陷之上,目的在于说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比较利益是利益比较的结果,在进行利益比较时,人们所遵循的原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如果两个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等,甲国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上成本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处于绝对劣势,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非在所有的商品上都是一样的,因此处于绝对优势者不必生产所有商品,而是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相对优势的产品,乙国也不必停产所有产品,只需停产最大劣势的产品,继而自由交换,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社会福利。

(2)评价。①比较利益学说决定贸易的基础不是绝对优势而是相对优势。“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是其主要原则。若两国生产力水平不等,甲国在所有产品上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乙国相反,处于绝对劣势,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非在所有的商品上都一样,因此处于绝对优势者不必生产所有商品,而应集中生产本国之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乙国也不需停产所有产品,只需停产相对本国之内具有最大劣势的产品,自由交换,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福利。

②按照比较利益学说,参加国际贸易,相对落后国家获得更大的好处,这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相符合。同时与国际贸易的实践不符,因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存在着向发达国家的价值转移,也可以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富国剥削穷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1 17:19:00

第4科(财政学)第二三四型

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社会公共需要涵盖的范围颇广,包括政府执行其职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特征:(l)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2)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一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3)社会成员享用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无须付出任何代价,或只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对称的少量费用。(4)在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外部效应产生的结果时,需要由政府通过财政渠道来解决,因而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带有外部效应的特征。(5)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能是对“M”部分的抽取。

简述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手段。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手段干预市场运行:(1)行政法律手段,即制定市场法规,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2)组织公共生产,即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的工商企业和单位。(3)财政手段,即以税收、收费、国债等形式筹集收入,又通过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以及财政政策等手段调节经济的运行。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l)资源配置职能。①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符合高效的资源配置原则。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确定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的比例,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比例。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④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投资的整体效率。⑤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①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②规范由国家预算拨款的公务员的工资制度以及相类似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③加强税收调节,通过间接税调节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调节各经济主体的要素分配;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公司的利润水平;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使之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差距范围内;通过资源税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级差收入;通过遗产税、赠予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④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①财政政策,紧松交替。②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③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④财政应切实保证前面提到的那些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和平的和安定的环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1 17:20:00

第5科(货币银行学)修订版

货币供应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比较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

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试述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沿着货币持有动机和货币需求决定因素这一脉络,经历了传统货币数量学说、凯恩斯学派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学派货币需求理论的主流沿革。

(l)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传统的货币数量分为早期货币数量学说和近代货币数量学说。由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组成的近代数量理论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影响更为深远。

现金交易数量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在《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费雪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MVPTPMV/T。这一方程式表明,物价水平(P)的变动与流通中的货币量(M)的变动和货币流通速度(V)的变动成正比,而与商品交易量(T)的变动成反比。一般认为,费雪的货币数量说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把货币只当成一种交换媒介;混同了金属货币与纸币在决定物价中的不同作用;假定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交易量在长期中不受货币量变动的影响。

现金余额数量说是由剑桥派经济学家马歇尔、庇古等人创立的。他们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分析了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并提出了如下的剑桥方程式:MKPY。根据古典学派的假设,Y在短期内不变,如果K也不变,则P将与M作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动。不过,剑桥方程式本身又预示着对其结论的否定,因为各种资产的收益率和人们的预期等影响K的变化,无论在短期内还是在长期中它都不是常数,所以K不可能固定不变,PM的变动幅度也就不可能完全一致。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将人们保持货币的动机分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这样三类,其中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为收入稳定的函数。所谓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则是指人们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这一货币需求的大小也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可把这两种货币需求函数合二为一而以下式表示:M1L1(Y),其中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Y代表收入水平,L1代表MlY之间的函数关系。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的某一适当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这种投机活动最典型的就是买卖债券。如果整个经济中有着许多投机者,且每个投机者所拥有的财富对于所有投机者的财富总额是微不足道的,那么,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就成了当前利率水平的递减函数。若以M2代表为满足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R代表市场利率,L2代表M2R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有:M2L2(r)。结合前述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与收入的函数关系,可将货币总需求函数表示为:MMl+M2Ll(Y)+L2(r)。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分析方法上对传统货币理论的突破,主要表现在它把货币总需求划分为出于各种动机的货币需求。

(3)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50年代以后,一些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深入研究和扩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