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400be20100o3hv.html
启发式学习偏差启发式学习(Heuristic),又称直觉偏差,指的是人们自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常采用试错的方法,而试错的方法通常导致人们形成一些经验规则,但是,这个过程常常导致其他错误。
比如:如果问大家,美国人死亡的原因主要是谋杀还是心脏病突发?很多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印象来回答。而印象中,人们通过媒体等渠道更多关注的可能是谋杀。而事实上,根据统计,美国人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心脏病突发。这个简单的例子体现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可得性启发式学习(availability heuristic),即人们主要依赖自己的印象和经验,而非实际数据。但这种可得性启发式学习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大家得到信息的来源主要是媒体,而对于媒体而言,通常更关注谋杀这样具有新闻效应的死亡而不太关注心脏病突发导致的死亡。
启发式学习驱动的偏差(heuristic-driven bias)可以由如下四方面来完整定义:
Ø 人们通过自己的尝试来发现一般规则。
Ø 人们依赖于启发式学习和常识,从可得信息进行推断。
Ø 由于人们依赖的启发式学习并不完美,人们很容易犯错误。
Ø 人们在某些情况下确实易犯错误。
启发式学习的具体表现:
1.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
代表性指的是人们在预测未来的时候,倾向于把过去的表现作为判断的依据。具体有两种不同的倾向。第一种是把过去当未来。
比如:大学主要是按照学生的高中成绩来招生,这种做法实际暗含这样一个假定,即高中成绩好的学生在大学里成绩也好,而高中成绩差的学生在大学里成绩也会差。第二种代表性偏差则相反,认为过去发生的未来不会发生,此种偏差被称为赌徒谬误(gambler’s fallacy)。比如,我们连续投掷9次硬币,如果全部是正面朝上的话,那么第10次投掷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更大呢?一般的人甚至会打赌第10次肯定反面朝上,因为我们知道按照大数定律,正反面朝上的概率都是50%,既然前面9次都是正面朝上,那么第10次应该反面朝上了吧。显然,我们这里犯了同样的以过去推未来的错误。事实上,正反面朝上的概率在任何一次都应该是50%!正如 钱钟书先生所言,反其道而行也仅是一种模仿而已。
当然,这个例子中,当有人敢打赌第10次肯定反面朝上的时候,另一种偏差也出现了,即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
2.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成功的机会,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不承认运气和机会也起着重要作用,这种偏差就是所谓过度自信。
由于过度自信,投资者坚信他们掌握进行投机交易所需的信息,并过分相信自己能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率,因此导致大量过度交易(over traded)。
3. 锚定(anchoring)效应
锚定是指人们倾向于把对将来的估计和已采用过的估计联系起来,同时易受他人建议的影响。
锚定会使投资者对新信息反应不足,包括一些专业证券分析师,他们习惯于提出一个投资建议,然后就停留在那里,即使当不利于这种建议的新证据出现以后,也不愿意迅速做出调整,这说明人们对新信息的反应比较保守(conservatism)。
锚定现象有助于解释一些金融市场上的难题,如美国投资者在20世纪80年代普遍认为日本股票的市盈率太高,这是因为他们以美国股市的市盈率为参照系数。而到了90年代中期,不再认为东京股市市盈率过高,尽管其市盈率还是比美国的要高得多。因为此时80年代末东京较高的市盈率已成为其比较参照的参考系数。
说明:代表性与锚定效应比较接近,容易混淆。区别这两个概念的标准有两条:第一,代表性主要强调把过去当未来,而锚定效应除了把过去当未来以外,还强调横向比较(比如上例中把美国股市市盈率作为日本股市市盈率的参照)。第二,代表性没有强调新信息,而锚定效应强调对新信息的反应不足。 |
4. 模糊性厌恶(aversion to ambiguity)模糊性厌恶指的是人们在熟悉(familiarity)与不熟悉之间倾向于选择熟悉。比如,假设有一家公司,未来成功和失败的概率相等。现在你去应聘,公司给你的条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每月固定薪酬5000元,另一种是如果公司成功,给你薪酬10000元,如果失败,给你的薪酬为0。虽然两种选择的期望薪酬是一样的,但是根据调查,更多的人倾向于选择第一种固定薪酬,即厌恶模糊性。
模糊性厌恶也反映了人们对未知的恐惧。
5. 感情与认知(emotion and cognition)感情与认知指的是人们的启发式学习偏差既可能由于人们认知方面的错误造成,也可能由于人们感情方面的因素造成,或者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可得性启发式学习偏差就可能既有情感的因素也有认知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