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2948 18
2015-04-07

被连锁餐饮绑架的校园饮食  


「我们学校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麦当劳的,看到学生们都举双手欢迎,开心得不得了,我真担心学生的饮食环境更加恶化。」一位在大学任教的朋友跟我说。有时候,走进一些校园,迎面而来的是一排争奇斗艳的连锁餐厅,占据最精华的校地,既服务校内也服务校外人士,赢了广告也饱了荷包。


短短几年间,连锁的快餐餐厅,快速地抢滩知名院校的消费空间,变更了校园的地景,也让资本化的消费主义提早的进入到学子学习自主生活的阶段中,虽然带来了一餐一食间的便利,却少了食物背后的思辨。


学校与连锁快餐餐厅一拍即合,不外乎具有经济规模的财团、集团,可以提供校方更多的校务基金、给学子更多购物的优惠与折扣,同时娴熟餐饮的营运流程、卫生标准,大大降低校方的管理责任。最好是将所有营运空间都交由单一承包商,坐拥租金就好,否则管理上的成本对资金紧缩的大专院校来说,都是负担。


对学生来说,能够享有校外人士所没有的优惠特权,规格化、标准化的口味与服务、或是大品牌带来的虚荣感与认同,当然没有反对的道理。也因此校方引进连锁快餐餐厅,不但能肥了日渐消瘦的校务基金、也讨好了学生。



但是大型连锁业者以强大的资本优势,打造各种有利的竞争条件,对中小企业、甚至是小型、家庭型餐饮业者而言,这些门坎可望而不可及 ; 会来校园设点,当然不可能是佛心来着,追求利润极大化、年营收成长的使命下,压低成本成为唯一选项,夹带着什么食安与生产上的伦理道德风险?


英国翻转饮食教育的思考

在英国,校园饮食也曾被餐饮集团一手掌控,每年近四十亿英镑的市场,成为校园饮食改革最大的罩门。除了景气不佳,拚命寻找处女市场以外, 另一则因为教育经费缩水,努力删减管理支出、乐于接受餐饮集团所提供的种种回馈。


但是,在学生的努力参与、推动改变下,如今的英国大学院校餐饮,已经是另一片风景,不仅超越了营养要求的范畴,进一步实践饮食背后的伦理责任与社会道德。举例来说,学生间发起办理合作社,以产地直送的方式力推在地有机农产品 ; 各大学纷纷成为公平贸易校园,会议、餐聚与小贩店,尽可能的提供公平贸易的咖啡与点心 ; 校园餐厅内,纷纷挂起了海报,宣示海鲜的来源,取得了永续渔业的认证。


以英国大学亚非学院为例,多年前学生会动员了学生抗议学校餐厅与「餐饮集团」合作,提供学生的饮食不但质量低劣、来源不明,而且破坏环境、剥削生产者。这个抗议行动虽然最后对要求餐饮集团退出校园没有任何影响,但在学校校务会议上却产生了深远的改变。校方开始意识到校园空间的「社会性」,以及食物在学生生活中其实扮演着重要的教育功能,改***度,一肩担起推动食物教育的社会责任。


英国各大学不仅在招标规范中,要求厂商必须尽可能提供公平贸易认证、永续渔业认证、有机认证等各种伦理认证食品,此外也开放学校空间,让学生筹办合作社,直接销售在地农民产品。一方面为伦理生产的食物打开市场大门,另一方面,打开校园师生的「消费知情权」,了解饮食的来源,透过消费做出对地球最好的选择。许多大学校内成立食育推动委员会,整合校内各类管道、结合校外组织,办理业者座谈、烹饪教学等,一起深耕校园,强化饮食正义的标准。


这样的食物伦理消费运动不仅在英国吹起,在意大利、澳洲……等也别有新意。例如在意大利,某些校方将标案改成小标,虽然提高了管理成本,但却友善了微型餐饮业者与小农。在澳洲,墨尔本大学校方的永续办公室,拜访校内所有的咖啡馆、食堂,鼓励厂商多使用公平贸易认证的咖啡或是原物料,每年新生报到,还会举办公平贸易的贸易大使竞选活动,鼓励年轻人为第三世界国家的血泪小农发声。


是伦理食物太贵?还是缺乏正确的食物教育?



校方对于校内空间「社会性」的思考不多,习惯以商业眼光营运,引领外部资金与资源投入,美其名为充实校务基金、服务校内师生与员工。学校餐饮的财团化、集团化,也代表背后的食物供应链模式的单一化、资本化,压缩了家庭式餐饮的生存、更扫除符合社会正义与环境正义的商品与市场之外、而学生三餐吃着「工业生产」的标准食材,学校置自身的社会责任于事外,这是社会与经济双输的局面。


这几年陆续也有老师、学生开始推动绿色食育,要求校方提供空间、或者是透明食物供应链,但校方的反应往往迟缓、或是推诿。但学校真能对于新一波的饮食反思运动置身事外吗?校园空间以盈利为导向,完全无妨吗?


尤其是公立学校,公立学校与国家的关系并非房东与房客的「租赁」关系,而是类似「信托」具有特殊目的的委办关系,校园的空间,不仅是ZF因为社会目的而委托校方使用的,在民主国家的治理下,更是国民因公共目的及利益进而授权教育单位使用的。在这种关系之下,使用者不应任意变更使用目的,否则就是违背委托目的、有损国民权益。


不过真正能推动改革的,还是学生本身。

或许,许多人会认为,学生因为消费能力不足,无法支持价格稍微高一点的伦理食品。但根据调查,许多学生都有打工兼职,最多的花费用在吃美食上,大学生拿着超大杯美人鱼咖啡坐在课堂里,一点也不稀奇。学生绝非消费不起伦理消费的食材与产品,而是缺乏正确的食物教育,要不就是迷惑于眼前的铜板经济,要求所有的食品都要低价便宜;要不就是迷信大品牌,藉由消费能力取得同侪间的肯定。

曾有学生在我于校园推动公平贸易时,为了比外面的价格多五元而讨价还价,还有学生当着我的面说:「为什么你要逼我做好事?」,却不知道一昧要求低价的消费,是一个恶性的社会循环,正在出卖自己的未来。

校园空间是翻转食物教育的唯一基地

这样的社会结构难道没有其他出路?无论是国内与国外都已经指出许多可执行的方向,国内也越来越多的老师与学生,试着开始从饮食着手,结合社会企业与公平贸易,扩大学生在校与生活中的社会参与。


社会企业「光原」,在辅大校方的支持下,于校内开设了一家Manna社企Cafe,将原民的有机食材,转化为平价优质的产品,提供师生员工平价的轻食与餐饮,在社会公义的理念下营运,未来朝向成为一个育成、连结资源、社会参与和创业的平台。此外,东华大学的绿色实验餐厅,更是第一个大专院校校内的绿食堂,以「CSA (社群支持农业)」的概念,与周边有机小农合作,提供校内师生一个安心的饮食环境。

校园饮食空间被连锁餐饮集团把持,也是食物生产环节被财团蚕食鲸吞、一手垄断的一种全球化现象,背后是食物生产伦理的失格,产生了许多社会、环境、文化与经济的问题:食物生产链上的劳动力有得到合理的报酬吗?食物的来源是否有害生态?不透明的食物生产链,是否消费者还能安心食用?

大学校园是我们对美好社会想象的单纯建构者,而不是一个媚俗的教育机构,而且不仅接受国家补助、更背负社会期待,是翻转食物教育的唯一基地与机会!唯有让绿色食育成为校园生活学习的一环,校方与ZF纳入教育政策方针,全面的支持与推动,才能引起深远的正面影响。 (转载自: 余宛如/饮食人类学硕士)

+++

「校园饮食」对学生群来说, 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尤其是对于正在发育期的青少年, 若校园里的食堂总是净出些不营养的食物或有农药残留的蔬果, 受到毒害的, 则是这些国家未来的中梁支柱! 没有了健康的身体, 这些未来支柱要怎么为国家效命? 而「校园饮食」更不应该沦为学校或有心人士的敛财工具, 而不顾学校内众多师生的健康安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4-7 09:51:38
是缺乏正确的食物教育
快餐是垃圾食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7 10:06:41
是伦理食物太贵?还是缺乏正确的食物教育?
都不是,是“利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7 10:12:41
惨痛的英国三年的饮食经历,英国大学里的食物太难吃了......
再者有的学校都没有食堂,当然得有菜市场了,这个学生参与的倒是很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7 10:28:49
回眸明天 发表于 2015-4-7 10:12
惨痛的英国三年的饮食经历,英国大学里的食物太难吃了......
再者有的学校都没有食堂,当然得有菜市场了, ...
喔喔! 英国的三明治不错吃呢!很新鲜!营养!~ 明天有去过英国留学啊?? 真好! 我以前在美国留学时的室友是一位英国女生, 天天早上做三明治给我们吃, 呵呵. 我呢, 就每周去买些便宜的鸡肉煮给他们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7 10:31:28
fin-qq 发表于 2015-4-7 10:28
喔喔! 英国的三明治不错吃呢!很新鲜!营养!~ 明天有去过英国留学啊?? 真好! 我以前在美国留学时的室友是一 ...
早上吃就认了,天天中午吃.......“便宜鸡肉”笑死我了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